2.2.2脊椎动物鱼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习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学

文档属性

名称 2.2.2脊椎动物鱼课件(共22张PPT)+教案+导学案+习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生物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29 14:57: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脊椎动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鱼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提高归纳能力,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观点。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进行观察、交流与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命观念:通过认识鱼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鱼类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多种多样的鱼
(1)鱼有的生活在 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 水域;有的在水体上层游动,有的在水体 栖息;有的以水生植物为食,有的生性凶猛,专门捕食其他水生 。
(2)我国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淡水鱼有著名的“四大家鱼”( 、 、鲢鱼、鳙鱼)等。著名的海水鱼有带鱼、鲳鱼、 、小黄鱼、噬人鲨等。
2.鱼的主要特征
(1)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一是能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通过鳃在水中 。
(2)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项目 特点
外形 大多呈① 型,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体表 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② ,能保护身体和减小游动时的阻力
运动 通过尾部和③ 的摆动以及④ 的协调作用游泳
呼吸 用⑤ 呼吸,鳃丝中密布⑥ ,利于吸收水中的氧
(3)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 中,体表常有 覆盖;用 呼吸;通过 和 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3.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鱼类 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
(2)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 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人类的 。
(3)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我国于1986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规定我国对渔业生产以 为主的方针;还规定“禁止在 、 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二)达标测试
1. 鲫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 )
A.尾鳍 B.腹鳍和胸鳍 C.尾部和躯干部 D.胸部和躯干部
2.北方的冬季,常常有人在冰面上凿冰捕鱼。原因是(  )
A.洞口水温较高,鱼在此活动
B.洞口光线较亮,鱼喜好光亮
C.洞口食物丰富,鱼在此觅食
D.洞口氧气充足,鱼在此呼吸
3.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如年画中的鱼寓意年年有余。以下生物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
A.带鱼、鳙鱼 B.鲫鱼、鲤鱼 C.海马、金鱼 D.章鱼、鲸鱼
4.查干湖冬捕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每年都会吸引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冬捕、品鲜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非常适合青少年食用
B.鱼的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作用
C.鱼在水中活动,主要通过鳍的摆动在水中游泳
D.查干湖鳙鱼俗称“胖头鱼”,属于四大家鱼之一
5.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联合行动全面启动,下列关于鱼类养殖捕捞的做法错误的是(  )
A.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捕捞
B.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C.渔业发展的重心要从养殖业转移到捕捞业上
D.应该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有计划地养殖和捕捞
6.如图为鲫鱼的形态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 流出。
(2)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 。
(3)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 。
(4)填写图中结构名称:③ ,⑦ 。
(5)用手触摸鲫鱼的体表,感觉非常湿滑。这种现象有利于 。
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更好说明鱼儿为什么不能离开水,制作了模型鳃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模型来做实验的方法叫做 实验。
(2)甲图是模型鳃在水中,鳃丝呈展开状态,所有的鳃丝都能与水进行 。
(3)由乙图可知,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4)鱼在水中呼吸时,水流会从口进入,从 流出;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较,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脊椎动物(教案)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鱼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提高归纳能力,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观点。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进行观察、交流与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命观念:通过认识鱼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鱼类的意识。
重点:1.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海洋馆的图片,播放淡水鱼和海洋鱼类的视频。 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鱼的名称,列举自己知道的一些鱼的名称,并尝试说出鱼的生活环境、特点及习性。 通过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多种多样的鱼 1.结合刚刚观看的鱼类的视频,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3~85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活水域的不同,鱼可分为哪两类 (2)说出“四大家鱼”的形态特点、食性、所处水层等 “四大家鱼”是否适于混合放养 (3)说出鱼鳍的种类以及数量 (4)说出几种常见海洋鱼类 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结合视频,观看教材图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后回答问题: (1)根据生活水域的不同,鱼类可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 (2)列表比较“四大家鱼”所生活的水层和食性,根据水层和食性的不同认识它们适于进行混合放养。 鱼类栖息水层食性鲢鱼水域的上层以硅藻、绿藻等为食鳙鱼水域的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草鱼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要以水草为食青鱼水域中下层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
(3)说出几种常见的海洋鱼类以及特点。 如鲳鱼身体略呈菱形、头小,背鳍和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结合教材内容认识鲨鱼、石斑鱼、带鱼和比目鱼等。 (二)鱼的主要特征 1.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6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说出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两个至关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二是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2.观察·思考: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1)让学生观察鱼缸内的鲫鱼,并摸一摸鱼的体表。提示学生观察的方法(由表及里)。提出问题: ①鲫鱼的身体分哪几部分 ②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③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 用手摸的时候,感觉体表有什么特点 ④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只靠鳍能完成游泳吗 通过观看视频,观看教材图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以及思维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对“四大家鱼”的栖息水层和食性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进而明确能混合放养的原因 结合教材认识海洋鱼类 设疑,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初步认识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2)观察鲫鱼的外形,用手触摸鲫鱼的体表,观察鲫鱼在水中的游泳。小组内讨论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鲫鱼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②鲫鱼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水中游泳。 ③鲫鱼体表覆盖鳞片,用手摸的时候可感到有滑滑的黏液存在。 ④鳍是鲫鱼的运动器官,鲫鱼的游泳不仅靠鳍的协调作用,还需要身体肌肉的配合。 3.探究鱼的呼吸 (1)指导学生观察鱼在水中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提出问题: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2)让学生协助完成演示实验: 用吸管把带颜色的蔬菜汁慢慢滴在鱼口前约1 cm处,指导学生观察蔬菜汁流入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并提示学生思考其意义。 (3)展示鱼鳃的结构图,指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①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为什么既多又细 ②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4)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 (5)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反馈总结: 鱼鳃主要由鳃丝组成,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鳃丝呈鲜红色。鱼在水中生活,用口吞水,水流经鳃后,由鳃盖后缘流出,在此过程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4.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7内容,展示相关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利于克服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②鱼的体表有什么特点适于水中生活 ③鱼在水中游泳主要依靠哪些结构来完成 ④鱼在水中利用什么器官进行呼吸 ⑤你还能列举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其他特点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反馈后,师生共同总结: 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水中运动时水的阻力。 ②鱼的体表有黏液,也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③脊柱两侧的肌肉发达,游泳时,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 ④鱼利用鳃进行呼吸,有利于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⑤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等。 5.鱼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莲”年有余》的年画,自主阅读教材P87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归纳信息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毛笔模拟鳃丝,演示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帮助学生理解鱼是在水中如何完成呼吸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总结鱼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观看图片,结合教材,联系生活,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是重要产业; ②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③融入人类文化等。 2.我国渔业资源的保护 (1)由“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引出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鱼类资源现状的资料。 (2)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我国在保护渔业资源上的做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四)巩固提升 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名称中都带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 提示:“章鱼”“墨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带鱼”属于鱼类。 结合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鱼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鱼类资源的现状,以及我国为保护鱼类资源采取的措施,使学生关注鱼类的生存状况,形成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进一步巩固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1.淡水鱼
2.海水鱼
二、鱼的主要特征
1.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2.鱼的主要特征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养殖业和捕捞业、提供蛋白质、融入人类文化等
2.鱼类资源的保护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提出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多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同时,通过展示“活鱼”以及播放鱼游泳及呼吸的视频资料,根据出示问题等方式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在讨论鳃丝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时,学生不是很好理解,可以借助毛笔在水中和离开水的状态,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比较形象,利于学生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二节 脊椎动物——鱼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鱼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提高归纳能力,形成形态结构与功能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观点。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培养进行观察、交流与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命观念:通过认识鱼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鱼类的意识。
学习目标
重点
重点
难点
情境导入
一、多种多样的鱼
淡水鱼
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四大家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海水鱼
鲳鱼
鲨鱼
带鱼
石斑鱼
比目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鱼类 栖息水层 食物
鲢鱼 硅藻、绿藻等
鳙鱼 浮游动物
草鱼 和水草多的岸边 水草
青鱼 螺、蚌等软体动物
水域上层
水域中上层
水域中下层
水域中下层
根据四大家鱼栖息水层和食性的不同,可对它们进行混合放养。
二、鱼的主要特征
1.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
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二是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尾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侧线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鳃盖





二、鱼的主要特征
背鳍
2.观察·思考: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二、鱼的主要特征
3.探究鱼的呼吸
(1)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的吗?
(2)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的前方,墨水流入鱼口后,从哪流出来?
(3)流入鳃的水和流出鳃的水溶解的气体有哪些变化?
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当鱼口闭合时,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体外
流出鳃的水: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二、鱼的主要特征
3.探究鱼的呼吸
(1)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的吗?
(2)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的前方,墨水流入鱼口后,从哪流出来?
(3)流入鳃的水和流出鳃的水溶解的气体有哪些变化?
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当鱼口闭合时,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体外
流出鳃的水: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二、鱼的主要特征
鳃弓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
鳃盖
鳃丝
鳃耙
鱼鳃的结构
二、鱼的主要特征
4.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水中运动时水的阻力。
(2)鱼的体表有黏液,也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3)尾部和躯干部摆动提供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
(4)用鳃呼吸,有利于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5)身体两侧有侧线,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等。
二、鱼的主要特征
5.鱼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判断是否属于鱼的依据
我是鱼吗?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养殖业和捕捞业是重要产业
(2)为人类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融入人类文化等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渔业法》规定渔业生产以养殖为主;
(2)规定“禁渔区”“禁渔期”,捕捞网具的最小网目尺寸等。
2.我国渔业资源的保护
课堂小结
一、多种多样的鱼
二、鱼的主要特征
1.适于水中生活
体形:流线型
体表:黏液
运动:尾部和躯干、鳍
呼吸:鳃
侧线
2.主要特征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练习
1.一些动物的名称其实“名不符实”,从生物分类的角度看,下列带“鱼”字的动物中,都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石斑鱼 B.娃娃鱼 鳙鱼
C.带鱼 海马 D.鳄鱼 鲨鱼
C
课堂练习
2.鲫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
A.尾鳍的摆动 B. 胸鳍的腹鳍的摆动
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D. 躯干部和尾部
3.鲫鱼不停的将水吞入口内,又从鳃盖后缘排出,其主要生理意义是因为( )
A.获得水分 B.排出废物
C.获得食物 D.气体交换
D
D
课堂练习
4.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很多已死的鱼中,她可判断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
A.鳞片是否新鲜
B. 鳃丝的颜色
C.身体有无伤痕
D. 体表是否湿润
B
课堂练习
5.下列不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是( )
A.体表大多被有鳞片,体表有黏液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C
课堂练习
6.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
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禁渔期,划分禁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目大小、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巩固提升
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名称中都带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脊椎动物(习题)

1.(被称为我国“四大家鱼”的是( )
①金鱼 ②青鱼 ③鲤鱼 ④草鱼 ⑤鲢鱼 ⑥鲫鱼 ⑦鳙鱼
A.①②④⑦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⑦
2.兴趣小组的同学把红心火龙果汁滴在鱼嘴前方,观察到的果汁流动的途径是( )
A.从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B.从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C.从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D.从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鳃盖后缘流出
3.下列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
A.身体两侧有侧线 B.用鳃呼吸C.身体呈流线型 D.身体内有脊柱
4.鲫鱼在水中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B.所有鳍的协调作用C.尾鳍的摆动D.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5.休禁渔制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建立的一项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制度。下列哪项不是休禁渔制度的主要目的( )
A.有效控制对幼鱼的捕捞B.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C.保护水生动物的多样性D.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繁殖
6.在河里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生有很滑的黏液。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小阻力 B.预防人类捕捉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7.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姿多彩,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从以下动物中识别出真正的鱼,它们是( )
①鲍鱼 ②章鱼 ③鲨鱼 ④鲸鱼 ⑤中华鲟 ⑥海马
A.①②③ B.③④⑥C.②④⑤ D.③⑤⑥
8.(2024贵阳南明区月考)生物小组的同学想知道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一种试剂——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会由蓝色变成黄色。现同学们尝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鲫鱼;BTB溶液。
设计过程如下:
(1)将活鲫鱼放入水缸中,待鱼安静后,根据图示应在   (填“A”或“B”)点处滴加BTB溶液。
(2)观察:
①若观察到B处流出的水变   色,则说明水流经鳃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②若观察到B处流出的水没有变色,则说明水流经   。
(3)实验注意事项:
①鲫鱼新鲜有活力:选鱼时可掀起鳃盖看鳃丝,颜色应是   (填“鲜红”或“暗红”)的。
②实验过程中,环境应是   (填“安静”或“吵闹”)的,理由是
   。
9.海马是海底世界中一种长相奇特的生物。因其头部呈马头状而得
名,海马尾部很长,能灵活屈伸,海马的体表很粗糙,在水中直立游泳。海马终生生活在水里,有鳍,用鳃呼吸。
(1)海马属于什么生物类群 判断依据是什么
   。
(2)在海葵、海星、鲍鱼、噬人鲨等海洋生物中,与海马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答案:
1.D
2.B
3.D
4.D
5.B
6.A
7.D
8.(1)A
(2)①黄②鳃后二氧化碳含量没变
(3)①鲜红②安静 便于观察
9.(1)鱼类。有鳍,用鳃呼吸,具备鱼类的特征
(2)噬人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