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浙教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课题】地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图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要素。
2、了解地图的种类和发展。
3、感悟地图是重要工具用途很大;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养成爱用地图、会用地图的习惯。
4、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学会正确使用比例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地图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
2、了解科技的发展对地图的影响。
3、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4、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提问: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特别的学习用具?知道为什么要把它带到课堂上吗?
回答:带了地图,展示地图,准备进入新课“地图”的学习。
前期通知学生:带上家里已有的地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地图资源、自身的经历体验等加以利用。
地图的
定义
组织【活动:认地图】
1、呈现一些图像,组织辨认活动,它们是地图吗?
2、如果不是,那么怎样的图才能算地图呢?
3、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观察图像,分别辨认出景观图、漫画、统计图,不是地图。
2、说出地图的定义(关键词:符号、缩小、平面)
3、说出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通过观察、辨认不同的图像,区分出地图与其他图像的差别,有利于学生归纳得出地图具有的基本“语言”或基本特征,从而正确理解地图的定义。
地图的
种类
组织【活动:秀地图】
1、从内容看,呈现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问:你们手中的地图属于哪一种?
2、从范围看,你们手中的地图属于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还是城市地图?
3、从材质看,你们带来了都是纸质地图,还有什么地图?
4、现场操作电子地图的使用或播放电子地图使用的微视频,问:哪些地方用到?
1、秀出自己带来的地图,并说出它属于自然地图还是人文地图。
2、秀出自己带来的地图,并说出它属于自然地图还是人文地图。
3、从课件中了解泥板地图、帛地图、电子地图、触觉地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
4、学生现场操作使用或观看视频,了解使用方法。回答:电脑、手机、车载仪等有电子地图。
地图的种类很多,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地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地图发展历史悠久、发展速度迅速、种类更为丰富,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请学生秀出自己带来的地图,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
如果课堂上能上网,现场请学生演示电子地图的使用,如不能上网,则播放视频,介绍使用方法。
地图的
用途
组织【活动:夸地图】
1、设计连线题,选择合适的地图。
2、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使用地图的经历和体验,说出地图的作用。
3、创设不同的角色,进一步了解地图的广泛用途。
1、根据任务情境,选择相应的地图,完成连线题。
2、各抒己见,讲出自己所带来的地图及其背后的故事。
3、根据角色,说出地图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图的作用,人们应根据需要正确选择使用。
通过学生自己讲述使用地图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地图的作用大,既生动感人又真实有效。
通过不同角色的设计,意在加深了解地图的作用广泛和深远。
地图的
比例尺
发现
与思考
组织【活动:读地图】
【学一学:比例尺】
1、引导学生找出教材图3-13,图3-14,图3-15中的比例尺。
提问:什么是比例尺?如何计算?
2、提问:三幅图中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一样吗?能进行转换吗?
1、观察地图,发现比例尺,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2、观察地图,发现不同方式的比例尺,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通过观察三幅图中的比例尺,发现其共性和差异性,从而带着问题逐步展开探究,认识比例尺的定义、计算公式、三种表达方式,学会三种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计算
与运用
【算一算:比例尺】
1、告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要求学生算出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要求学生量出图上距离,算出实地距离。
3、提问:为了计算正确,你觉得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4、提问:如果图中是弯曲的河流,能否量算出它的实际距离?
1、算出比例尺。
2、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3、归纳得出注意点:单位的换算,比例尺没有单位。
4、可用棉线对应河流,然后量出棉线长度,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长度。
通过计算比例尺,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的直线距离,把比例尺的知识加以运用,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容易犯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归纳注意事项。
最后一个问题有难度,意在开阔学生的思维。
比较
与选择
【比一比:比例尺】
1、引导学生读地图,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差别。
2、引导学生读地图,提问: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有何关联?
3、提供四张图幅相同的地图,组织“出题答题”男女生互动比赛活动。
1、学生比较得出:比例尺是个比值,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学生读图比较得出: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反之成立。
3、根据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男女生分别出选择题考问对方。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是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通过读图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设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加深理解,内化认识,最后能熟练地运用知识。
男女生的课堂互动也能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热情,使较难的学习活动增添一些乐趣。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教学纲要。
请学生谈学习感受。
说说:从课堂中收获了什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课外拓展
【推荐活动一】上网利用电子地图查找自己最想去的某个城市。
【推荐活动二】读《改变世界的100幅地图》一书,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
【推荐活动三】与同学合作,共同画一幅班级内部的平面示意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可以单独,也可以与同学合作,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活动进行课外拓展提升。
课堂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对于一些学有余力或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说,教师对其课外学习的引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和发展。
【教学板书】
认
秀 地图 读(比例尺)
夸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陈 玲 2015年11月
课件18张PPT。 基于科学本质的
“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陈玲
2015年11月11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杭州)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吕型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帮助着、促进者和改善者。
理解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沟通,更多地体验作为一名学习者的感受,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情感。
视角一:学生观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为什么学”等问题。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基于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
走进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学生---明确教育的价值目标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科学态度和精神---求真求实不屈不饶
科学方法和过程---趣味多样适合适当
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发展不断提升 视角二:科学观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注重课前预设---全面和精细
注重课堂生成---关注和运用
注重课后拓展---引领和深化 视角三:教学观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基于学情,确定教学起点聚焦问题,分解学习内容精心设计,突破关键属性课 前 预 设:心厌效应:如果学习者持续从事同一性质的学习,就比较容易逐渐丧失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进而产生厌恶的态度。趣味、形象、多样、有效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运用文科课程擅长的讲读、讲述、比较、记忆、赏析等方法;
运用理科课程惯用的讲解、实验、计算、操作、实习等方法;
运用地理学科独特的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和地球仪的方法。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内容处理:创造性地运用和处理教材
方法选择:任务引领和情境设置
细节打磨:不断优化和美化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效度(对准三维教学目标的程度)
广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情况)
密度(课堂容量恰当)
深度(听懂---掌握---迁移---探究---创新)
自觉度(主体性的发挥、内驱力的激发)
适切度(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的恰当使用程度)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课 堂 关 注: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华师大叶澜教授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课 后 延 伸:课堂时间的局限
学生个性的差异
课程内容的丰富
学习方式的革新
……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 ---于漪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
为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而“心动”
为学习方法的趣味多样而“心动”
为学习过程的愉悦氛围而“心动”
为学习评价的成功欢乐而“心动”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是创造活动的源头;课,是教育信念萌发的园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谢谢! 因为行动,所以心动;
因为心动,所以行动。
基于科学本质的“心动和行动”的课堂在“心动和行动”中师生共成长!课件30张PPT。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地 图 (map)学 习 课 题授课教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陈 玲
2015年11月11日地 图认地图认一认地 图认一认是 地 图 吗 ?地 图认一认是 地 图 吗 ?地 图认一认是 地 图 吗?什 么 是 地 图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三个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 向图例和注记地 图秀一秀秀地图按内容分:
自然地图、人文地图
按区域分:
世界地图、大洲地图、国家地图、城市地图
按时间分:
古代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
地 图 的 种 类按材质分:
纸质地图、泥板地图、帛地图、电子地图等
地 图秀一秀自 然 地 图水
文
图气
候
图地
形
图地 图秀一秀人 文 地 图交通图旅游图农业图 人口图地 图秀一秀古代的地图巴比伦泥板地图
4700多年前,人们把地图刻在泥板上,标明城市、河流、山脉和方向,并附有文字。地 图秀一秀古代的地图马王堆帛地图
这是1973年在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地图。为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均绘在丝织品上。距今2100多年,为中国发现最早的地图 。地 图秀一秀现代的地图触觉地图
又称盲人地图。用凹凸的线状、点状和面状纹理符号构成的用手触觉感受的地图。 地 图秀一秀现代的地图电子地图: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主要提供地图定位查询,公交线路查询,自驾线路查询等功能 。 微视频地 图夸一夸夸地图微 故 事 地 图夸一夸地图好房地产开发商说……地理老师说……货车司机说……军队指挥员说……地质考古学家说……地 图选一选地 图读一读读地图比例尺也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地 图学一学比例尺的表现方式ABC①数字式 ②文字式 ③线段式 ABC地 图学一学1:10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地面距离10千米地 图算一算活动一
两地之间图上距离2厘米,实际距离100千米
算出此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 活动二
在一幅比例尺为四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为6厘米这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 )
A. 60千米 B. 600千米 C. 24千米 D. 240千米D1:5000000地 图算一算活动四
在比例尺的运用中,为了量算正确,你觉得需
要注意哪些细节?活动三
在教材图3-15荣安社区平面图上量出并计算出:
海滨三路与四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约225米<<050千米050米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比例尺大小:小详大略地 图比一比中国行
政区图浙江旅游地图社区平面地图
地 图地图比例尺中的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 )
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长,比例尺越 ( ) 在图幅相同地图上,实地范围越大的,比例尺越( ) 在图幅相同地图上,表示内容越详细的,比例尺越( )
大小小大比一比绘制一张文海中学的平面图,应选取的比例尺( )大杭州
地图浙江
地图中国
地图世界
地图ABCD 微比赛:出 题 、答题地 图比一比在以下四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地 图 的 定 义地 图 的 种 类地 图 的 用 途地 图 的 比 例 尺 地 图(第一课时)map地 图找一找课 外 拓 展 活 动上网利用电子地图查找自己最想去的城市地 图读一读[英]杰米里?哈伍德 著
萨拉?本多尔 序 孙吉虹 译 本书共收入了一百幅。这一百幅地图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地图可以改变世界”,而且还看到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课 外 拓 展 活 动地 图画一画试着画一幅班级内部的
平面示意图吧!课 外 拓 展 活 动地 图画一画课 外 拓 展 活 动星海实验中学校园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