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及画法的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开始逐步抽象出角这一几何图形,学生再通过找、折、比、画的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需要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形状、特征、大小以及会画角,学生从动手操作,由实物抽象出角的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的空间发展,为今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图形。所以只有通过熟悉的生活物体和动手操作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和概况,形成数学的概念。因此本节数学课我以活动贯穿整堂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辨析中理解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以及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正确画角,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三角尺,活动角,信封,五角星纸片,圆形纸片。
学具:圆形纸片,长度不同的吸管,活动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五角星和一个圆形,依次露出其中的一部分。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朋友,它们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能猜出它们分别是谁吗?
生1: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第二个图形是圆形。
生2:第一个图形是五角星,第二个图形是圆形......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展示结果)
2.揭示课题
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思考的?
预设:我看到第一个图形外面露了一个角,很像红旗上的五角星,所以我猜它是五角星;第二个图形圆圆的,没有角,我猜它是圆形。
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在猜图形的时候都用到了“角”这个关键词,(板书:角)那么角到底是一种什么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游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猜”这一活动揭示课题,让学生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一)找---联系实际,找角
1. 出示教材38页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们能在图中找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预设:我找到足球门是长方形,双杠里有平行四边形......
(2)在这些平面图形里藏着许多角,你们能找出来吗?比一比,看看谁有一双能发现角的眼睛。
预设:抽生指角,课件展示出角。
(2)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这些角吗?
教师示范指角:从角的顶点出发,沿着角的两条边移动。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回归生活,本环节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找出角,发现角,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日常生活里很多地方都有角,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也有角,课件展示剪刀、钟表、三角尺。那这些图形有角吗?谁再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指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观念,为后面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奠定基础。
(一)认---归纳角的特点
1.课件出示隐去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角都是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边。
2.角的特点
你们想不想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归纳小结:尖尖处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这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3.教室里面指角
我们的教室里面也藏着许许多多的角,细心的孩子们,你能找出角吗?并准确的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预设:红领巾、数学书、作业本、黑板......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感知到角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还需要把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建立正确的表象,引出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抽象---实物这一过程,突破难点。
4、简单运用,尝试解答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角的儿歌:
角的顶点尖尖的,
角的两边直直的,
不尖不直不是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意识。
(三)创---自主探究,创造角
1.小组合作,创造出一个角。
我们已经找到并认识了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观察它上面有角吗?那你们能利用灵巧的小手,想办法用它折出一个角吗?
学生展示,互相交流、欣赏
2.抽生指出自己创造的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设计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角的活动,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形成了不同形状、大小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
(四)比---感知角的大小
1.比较角的大小
把你们创造的角和同桌比一比,谁的角更大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
得出重叠法: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要先对齐,再观察另一条边张开的大小,可以得出露在边外面的角大。(同桌之间互相比较,教师巡视)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你能把这个角变大吗?
预设1:学生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抽生折纸后再用重叠法验证,角没有变大。
预设2:学生把角的两条边张开。
抽生折纸后再用重叠法验证,角变大了。
总结: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两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板书)
3.学生动手操作,用活动吸管制作角,再次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4.巩固练习
下面这三个角,谁大谁小?用你的学具比一比。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借助重叠法来比较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角的大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下节课认识直角做铺垫。
(五)画---体验感悟
1.学生看书自学,找出画角的方法。
我们做了许多角,那你们想不想把它准确的画下来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39页,自学例2,找出画角的方法。
2.学生尝试画角,找几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3.教师示范并加以说明方法
a.画一个小圆点。
b.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边。
c.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4.学生自己再准确地画出一个角,同桌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结合前面的操作学生已经直观感知了角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练---巩固认识、深化理解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画角时,应先画( ),再画( )。
2.判一判
(1)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
3.数一数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由易到难,先让学生巩固了对角的理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即保护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在深化中得到提升,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请你剪掉长方形的一个角,看看剩下几个角,谁的方法多?
[设计意图]:总结全课,畅谈收获,使学生感知数学的美,体会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