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乌贼喷墨的行为属于( )
A.觅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 D.防御行为
2.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打架,这是动物的( )
A.觅食行为 B.争斗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群行为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指雄蛙的( )
A.繁殖行为 B.节律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4.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
A.生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
5.如图为小明探究蚂蚁取食行为的实验简图。实验前他的假设是蚂蚁取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据此假设,实验结果应该是( )
A.蚂蚁分布在白面粉周围 B.蚂蚁分布在盐粉末周围
C.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D.蚂蚁随机分布在食物周围
6.下表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
7.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8.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大批的青蛙在雨后鸣叫求偶
B.成群的麻雀飞向麦田觅食麦粒
C.大马哈鱼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D.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
9.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 )
A.亲鸟给雏鸟喂食 B.孔雀开屏
C.公鸡绕道取食 D.蚁群分工合作
10.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 B.
C. D.
11.在狮群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 )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和配偶
C.往往是雌性个体
D.没有责任、不用做工作
12.有些种类的动物是群体生活的,下列描述的动物社会行为正确的是( )
A.白蚁建蚁丘是在蚁后的指挥下完成的 B.蜂后在蜜蜂群体中主要任务是产卵
C.狼群成员很自觉,不需要首领 D.野鸭群体中的首领的任务是孵卵
13.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流信息,以下不能起到此作用的是( )
A.长尾猴的不同叫声 B.蜜蜂的舞蹈
C.黄蜂的警戒色 D.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
14.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15.蚂蚁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一到夏天我们就能看到它们忙碌的身影 下图就是它们搬运食物场面。
(1)图中表现了蚂蚁的 关系。蚂蚁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蚁群的生活,这说明蚂蚁具有 行为。
(2)蚂蚁和蝗虫、蜘蛛等动物一样,都属于 动物,身体和附肢都 。
(3)—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这是侦查蚁和其他蚂蚁之间靠气味等进行了 。
(4)蚂蚁的社群生活,对于它们更好地 ,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 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
1.答案:D
解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2.答案:B
解析:攻击行为又叫斗争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题干中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打架,这是动物的是狗的斗争行为。
3.答案:A
解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雏等一系列行为。雄蛙具有鸣囊可以鸣叫,目的是吸引雌蛙,是求偶行为。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青蛙的繁殖行为。
4.答案:C
解析:
A、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对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B、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C、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D、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本题“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是利用蚂蚁喜欢取食甜食的特性,先用甜食如蜂蜜,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蚂蚁嗅到气味,聚集于此.从而使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因此是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假设:蚂蚁取食行为与食物气味有关,而与颜色无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由于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分析图示推测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取食行为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即蚂蚁均分布在糖的周围。
6.答案:B
7.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一种保护色,若是白色等不是绿色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
8.答案:D
解析: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题述选项中,草原上狼群围猎黄羊属于社群行为。
9.答案:D
解析:蚁群分工合作,具备组织、分工、等级的社会行为特征;亲鸟喂食雏鸟,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公鸡绕道取食属于学习行为。
10.答案:D
解析:狒狒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具有社会行为,图中狒狒的行为是社会行为。A是繁殖行为,B是育雏行为,C是攻击行为。
11.答案:A
解析: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往往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身体最强壮者往往担任群体的首领,它可以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因此,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12.答案:B
13.答案:C
解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黄蜂的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天敌等其他动物,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
B、遇到敌害,乌贼迅速喷出墨汁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这是题干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D、母鸡发现危险时发出叫声,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
15.答案:(1)合作 社会(2)节肢 分节(3)通讯(4)适应环境 延续
解析:(1)图中表现了蚂蚁的合作关系。蚂蚁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蚁群的生活,这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2)蚂蚁和蝗虫、蜘蛛等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 节。(3)—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靠气味将 相关信息告诉其他蚂蚁,这种现象叫作通讯。(4)蚂蚁的 社会生活对于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 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八上《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分层练习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