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23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件(23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8 09:28:34

文档简介

姓名
李洪珍
单位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述,涵盖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约27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线索明晰,主干突出,但是理论认识难度较大,知识要点难点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材料的补充,做到史论结合。
二、学生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我国经发展的历史进程,学生相对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停留在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上面,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还有部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在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过度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文革”中的国民经济状况等史实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认识到19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前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取得了成就,也留下了教训,值得后人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状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特征和比较历史现象异同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教学过程当中,充 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件当中充分运用音频资料。比如用音频导入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感 性的认识。比如一五计划时期广大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场面,三大改造时期人民积极入社的情景等,使学生充分感受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量史学的 理论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数字图表的作用,比如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存在的经济成分的比例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大改造以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充分运用视频资料,在教授中共八大时,插入八大会议概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认识能力和兴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音频《社会主义好》,和这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图片。
思考:这些资料反映了那一时期的那些历史事件。
音频和图片
讲授
第一篇:追寻探索之路
运用坐标系整体感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第二篇:忆甜思苦寻足迹
呈现资料,使学生认识过度时期,一五计划的重点、成就,三大改造,目的,内容和方式。认识中共八大,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总方针。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第三篇:理性思辨与思考
通过图表的展示,使学生充分认识经验教训。
整体感知历程
课堂探究
小组讨论
分析史料,自主得出结论。
数字图标
多媒体视频
数字图表
文字史料对比
总结
展示思维导图,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相关软件组织图表
评价
展示相关试题
学生分析题目,进行检测。
多媒体图表资料。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尝试了很多授课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在 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史料和音频视频史料,让学生认识到史料不仅仅是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和音频视频 等资料。另外,音视频资料的展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符合高中学生对趣味化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逐渐学会运 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积极展示合作成果,有效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科学研究精神等,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过 程中的思维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参与习得的过程。
课件23张PPT。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千辛万苦探索路工农业生产总值19491952195619581966197619781962ABCDEHIJ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FG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文革时期整体感知思甜忆苦寻足迹 特殊年代有特殊的词汇,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列这组词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时期特殊的年代?
土地改革一五计划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特点?结合以下图片,思考: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具备了怎样的条件?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图二图四图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图一寻访“一五”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纺织能手赵梦桃火红的年代 伟大的人民朝气奋发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硕果累累探究:结合教材第83页内容及“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重大企业在地理分布上又有何特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探究:结合教材第83页内容及“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重大企业在地理分布上又有何特点?材料:……“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优先发展重工业1、我国重工业基础差。
2、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成功经验。
3、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上海资本家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经济上只能是0分。 致敬伟大中国共产党1953年—1957年中、美、英工业年增长速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完成以下基础内容:1、目的:

2、内容:

3、方式(途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自主学习追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据下图,思考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 变化:由以私有制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深化探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 “八大”关于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什么?2、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3、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走进“八大”会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结合视频,回答问题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感受“狂热”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脚踏黄河水倒流,
搬来泰山做枕头。
决心苦战十五年,
赶上英国不发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跃进运动有何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一大”,是指规模大;也指经营范围大。 “二公”:指大搞平均主义,实行公共食堂,提高公有化程度。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何失误?
两次运动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内容:“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力挽狂澜行调整 2、成效: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八字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道路曲折 成就巨大大庆油田 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抹不去的历史记忆理性思辨深思考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文革”
1966-1976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一五计划
1953-1957以史为鉴建设总路线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