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33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33张ppt含视频)+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8 09:49:31

文档简介

姓名 王月莉单位 乳山市第九中学?教学设计 ? 教学主题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一、教材分析 ??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的不平等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一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中国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也是本目的重点。?
? ?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渐高涨之时,八国联军借口剿灭义和团运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二、学情分析
? ? ? ?高二学段的学生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具有独立思考体验历史的能力,自尊心、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时已对本课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可以设置课前活动方案,搜集刘公岛的图文资料,感受战争对当地的影响; ? ? ? ?课堂上对于重大事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但是对于难点问题,对中日发展的影响,如何理性爱国,学生缺乏系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评价方法,需要教师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进行思维引导和方法指导。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的能力。 ? ??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 ?(1)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 ?(2) 掌握义和团兴起及发展,口号,清政府的政策,以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 ?(3)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及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严重危害。 2.理解与运用 ? ?(1)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 ?(2)分析《马关条约》内容,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3)从不同侧面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 ?(4)根据义和团兴起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归纳义和团运动的特征以及正确看待义和团的口号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 ?(5)根据《辛丑条约》条款,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 ?
?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 □移动学习 ? □其他 ??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
本课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环境
(1)利用音频展示钓鱼岛问题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定立场,导入本课。
(2)运用PPT,出示史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蓄谋已久。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3)利用动态图片,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使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
2、预期效果:
(1)是夯实知识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2)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对理性爱国的准确认识。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 导入 展示近期热点钓鱼岛问题图片 学生思考教师设问的问题 PPT 、视频 ?? 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提出疑难问题 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 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汇总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疑难,互评或补充 电子白板投影 ??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 学生观看微视频 微视频 ?? 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Ppt ?? 训练 教师展示,并进行思维引导、方法指导。 学生做题,教师讲评 Ppt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 1.导入部分通过一组图片展示近期热点钓鱼岛问题和中国政府的立场,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本课话题。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3.小组合作探究疑难并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 交流等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倾听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4.利用微课程解决学生共同的疑难问题,并通过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审题分析能力。 5.利用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整合的能力。 6.随堂练习当堂达标、评价,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
课件33张PPT。馆址: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 (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 钓鱼岛“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钓鱼岛问题绝不退让半步。” 希望野田佳彦慎重对待钓鱼岛问题 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领海维权巡航 保卫钓鱼岛示威游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乳山市第九中学
王月莉 列举1894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两大主题:
一:列强侵华史
二:军民抗争史 课标要求
列强侵华史(1) ——甲午中日战争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日本发动战争原因。明治天皇材料: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力迅速提升;同时国内市场狭小和资源不足的情况日益突出,对外扩张的欲望更加强烈。
——出自人教版选修一课本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明治天皇日本日本的大陆政策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日本发动战争原因。明治天皇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根本②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蓄谋已久③朝鲜农民起义,提供了机会。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列出战争过程的重大战役。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香港岛辽澎台及附属岛屿2100 万银元二亿两白银五口 通商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在华开设开厂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其它增多增加深入新增不同点协定 关税目标3、通过与《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能够分析出《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免收内地税关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入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目标4、结合史料能够分析出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 ②清朝统治腐败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明治天皇励精图治 ③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③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甲午中日战争列强侵华史(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目标2、通过阅读课本,能够列出战争过程的重大战役。目标3、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列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并能够理解其对中国的危害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民族危机严重。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图二与图一有何联系?图一图二【成果展示一(背景篇)】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爆发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解题小窍门: ①显性信息
②隐性信息⑴根本原因: 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⑵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成果展示二】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2、图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请用《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原因)图三现象:列强控制了清政府,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①设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②拆炮驻兵,武装控制京津地区; ③严禁反帝,清政府成为工具; ④改设外务部,外交控制清政府。目标3、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列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并能够理解其对中国的危害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民抗争史-----与统治者的摇尾乞怜相反,面对野蛮的侵略,中国人民奋勇反抗 学习目标
通过列举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粗观抗争史实为祖国不惜牺牲生命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资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上述行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细品爱国行为目标评价1、1899年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过马关。”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过马关”的伤感是因为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确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CC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保钓运动中的 极端“爱国行为” 中学生应该怎样爱国?感悟: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本课小结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