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九上 1.4常见的碱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2.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BaSO4↓+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
3.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会很快变成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21·cn·jy·com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二氧化碳反应 D.受热分解
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
B.溶解NaOH
C.保存NaOH
D.测NaOH溶液的pH
5.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
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
6.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www.21-cn-jy.com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二、填空题
7.小金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 (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石灰水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www-2-1-cnjy-com
(3)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序号)。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9.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右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其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是图线线段是 段(请选填“AB”或“BC”或“AB和BC”),在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1·世纪*教育网
10.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浓硫酸 ②熟石灰 ③石灰石 ④稀硫酸
(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通常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11.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21*cnjy*com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2)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来源:21cnj*y.co*m】
(3)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___。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三、解答题
12.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分析。
A、曲线①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小于②,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不符合题意;
B、 对比曲线①和②,二者变化趋势不同,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中二氧化碳深度变化趋势可知,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液浓度小,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但在 ②上方,符合题意;
故选D。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D
【解析】根据所给方程式结合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A、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BaSO4↓+2Y, 则X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由方程式配平系数可知,X中阳离子化合价为+1价,氯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不符合题意;
B、X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钠等,不符合题意;
C、Y是氢氧化铜则X中含有铜元素,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不符合题意;
D、若X为硫酸,则Y为水,若X为硫酸钠,则Y为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D。21教育网
3.B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所以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
故答案为:B。21*cnjy*com
4.D
【解析】氢氧化钠是强碱, 有较强的腐蚀性,切不 可接触皮肤,实验时需谨慎操作。
A.氢氧化钠有强碱性,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
B.量筒不能作为溶解的容器,要用烧杯,B错误;
C.NaOH 固体或浓溶液不能用玻璃容器存放,实验室盛放 NaOH 试液的瓶子要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C错误;
D. 测NaOH溶液的pH,操作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D。
5.C
【解析】 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多种纯物质混合成混合物,是物理变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纯物质,亦是物理变化。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产生新物质亚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兔毛变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潮解是指某些物质(多指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的现象。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潮解仅涉及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即从固体变为溶液,而没有涉及化学成分的改变 ,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的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B
【解析】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分析即可。
①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反应;
②氯化铁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铁沉淀和氯化钾,可以反应;
③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可以反应;
④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可以反应;
⑤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反应;
能够在常温下两两发生反应的有5个。
故选B。
7.(1)可以
(2)Ca(OH)2+CO2=CaCO3↓+H2O
【解析】(1)根据该黄色花汁遇酸碱及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分析解答;
(2)依据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情况分析。
(1)由于稀盐酸、食醋显酸性;蔗糖水、蒸馏水呈中性;肥皂水、烧碱溶液以及石灰水呈碱性,而从表中的颜色变化可知:该花汁遇到酸、碱以及中性溶液均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故可以作指示剂使用;
(2)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出处:21教育名师】
8.(1)红
(2)2NaOH+CO2=Na2CO3+H2O
(3)C
【解析】(1)根据碱性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盐的性质分析。
(1)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溶液能是无色酚酞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Na2CO3、HCl、CuSO4、NaCl中HCl是酸,其余的都是盐,但这三中盐中只有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
故答案为:C。2-1-c-n-j-y
9.BC;NaCl、Na2CO3
【解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
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溶液质量的增加量等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增加较快。当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溶液质量的增加量等于稀盐酸的质量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差,那么溶液质量增加较慢。待碳酸钠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速度继续加快。
综上所述,明显有实验现象的是图线BC段,此时会看到气泡生成。B点时氢氧化钠反应结束,而碳酸钠还未开始反应,因此溶质为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
10.(1)②
(2)①
【解析】(1)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
(2)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
故答案为:(1) ② ;(2) ① 。21cnjy.com
11.(1)B
(2)OH-
(3)C
【解析】(1)注意分析加入试剂后,能否与其中的碳酸钠反应从而出现不同现象即可;
(2)所有的碱溶液能够呈现碱性,原因是因为都含有大量的OH-离子;
(3)根据图片可知,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据此分析判断。
(1)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CaCl2、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A、C、D能达到目的但不合题意;
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
(3)A.反应②,是碱和盐反应,硫酸属于酸,故A不符合要求;
B.氢氧化钾与氯化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符合要求;
C.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故C符合要求;
D.与碳酸钠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不符合要求。
故选C。
12.实验现象:小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
从NaOH吸收CO2,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及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三方面进行
解答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OH溶液吸收CO2,使瓶内气压减小,导致气球膨胀;
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气球变瘪
【解析】
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变小;
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滴入的盐酸会和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瓶内又有气体产生,使瓶内压强变大。
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不变,故使气球的体积膨胀变大; 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滴入的盐酸会和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瓶内又有气体产生,使瓶内压强变大,外界气压不变,故使气体的体积缩小;
故答案为:
实验现象:小气球“先膨胀,后变瘪”(或“先变大,后变小) ;原因为: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OH溶液吸收CO2,使瓶内气压减小,导致气球膨胀;③Na2CO3+2HCl=2NaCl+H2O+CO2↑;④HCl与Na2CO3反应生成CO2,使瓶内气压增大,导致气球变瘪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