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3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必修3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共9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7 09:4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2张PPT。背景介绍 战国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本课发生在: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一、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先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编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二、《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给帝王作传。
世家——给诸侯作传。
列传——给名人作传。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二、《史记》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 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二)掌握出自本文的成语。
(三)分析人物性格并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目标正字正音
缪贤
遗赵王书肉袒( mi à o 姓氏 )( tǎn 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 jù 傲慢 )(nì斜看 )可予不列观(guàn 建筑物的一种 )(fǒu 同“否” )甚倨睨柱(Wèi 送 给)渑池缪公汤镬孰计议之盆缶颈血不怿皆靡(mù 同“穆” 即秦穆公)(huò 古代煮食物的大 锅 )(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 )( miǎn地名 )(mǐ 退却)(yì 高兴 )(jǐng 脖颈子 )(shú 同“熟”仔细)避匿
虽驽
案图
诈 佯
广成传
衣褐(yì hè 穿着粗布衣服 )(nú 愚劣、无能 )(àn 同“按”审察、察看)(yáng 装作 )(zhuàn招待宾客的馆舍)( nì 躲藏 )翻译分析全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拜,授予官职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宦者令:宦官的首领。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欺骗;想不给,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遗(wèi):送。见:被,表被动。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求可使报秦之人”,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何以:以何,凭什么。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蔺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现在您竟是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表被动。乃亡赵走燕:乃,却,竟然。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宜:适宜。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说:“秦王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了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可是赵国不答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可是秦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不(fǒu) :同“否”。曲 :理屈,理亏。以 :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负:使动,使担负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说:“大王果真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泰国的城划给了我们赵国,我就把璧留在秦国;城不划给赵国,我请求你允许我将璧完整无损地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必:假如,如果请:副词,请允许我,请让我。        完,使动用法,使…完整,使…完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补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奏:进献传以(之)示美人:示,给…看;   美人,秦王的姬妾。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蔺相如于是捧着璧后退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 却:后退怒发上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帽子。形容极其愤怒。上,向上竖起。悉:全部,所有。逆:拂逆,触怒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我又把和氏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拜:行叩拜礼。        书,给秦王的回信庭,同“廷”,朝堂严:尊重,敬畏。        修敬,致敬急:使动。使…发急,译为“逼迫”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拿它去撞击柱子。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向他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职有专司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实际上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 睨nì:斜视。辞谢:婉言道歉        固,坚决有司:职有专司的官吏。 案图:查明地图。“案”,同“按”       都:城。特:只是。详为:假装作 。“详”,同“佯”,“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宝贝,赵王敬畏(大王)(担心因和氏璧而影响赵国和秦国的关系),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设九宾:一种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有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宾,同傧。舍:安置传zhuàn:宾馆。 衣yì褐hè:穿上粗麻布短衣。谓装作平民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带着譬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缪公:即秦穆公,秦秋五霸之一。秦从穆公起开始强大,到昭王共二十二君。“缪”,同“穆”。坚明约束: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   约束:信约 。见…于:表被动间jiàn :抄小路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者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着璧不给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就汤镬huò :接受烹刑。就:承受。汤:沸水。镬,大锅。 孰:同“熟”,仔细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秦王和大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人想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机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完成了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而:连词,表修饰。嘻:苦笑声。毕、归:使动用法。 因而厚遇之:趁机优厚地款待他。因,趁机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能不被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这以后)秦国也没有把那些城给赵国,赵国也到底没有给秦国那块和氏璧。 既:已经,在……之后。于:表被动。 拜:授予官职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缪贤舍人完璧归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国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 拔:攻取为好:修好。 欲毋行:想不去。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容许我拥立太子为赵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诀:告别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行程 绝秦望: 断绝秦国要挟胁迫赵国的念头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 于是赵王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献盆缻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秦王发怒,不答应。 瑟:古代乐器,形似琴而较长大,通常有二十五弦。 秦声:秦国乡土乐曲 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书:写奏:进献。盆缻fǒu :均为瓦器。缻,同缶。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当时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盆缻,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缻。秦王不肯敲击缻。相如说:“(如果大王不肯敲击缻)在这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我颈项里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缻。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刃:刀锋,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叱:喝骂靡:倒下,这里指后退。怿yì : 愉快顾:回头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秦王用秦国的都城咸阳为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兵马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竟酒:直到酒宴完毕盛设兵:多布置军队右:上。古人以右为尊渑池之会杀二万人请 奏 瑟请 击 缶缶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相如素贱人: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素,素来,向来。羞:意动用法认为…羞耻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蔺相如听见这些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头避开他。 争列:争位次的高下。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的门客一起规劝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话,可是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您身为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于是:两个词,“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以…者…也:…的原因是。羞:意动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更厉害?”门客们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单怕一个廉将军吗? 驽:愚笨,拙劣。独…哉:难道…吗?孰与:…和…相比哪个更怎么样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今:如果先、后:意动用法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通过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谢罪,说:“我这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因:经过,由,通过之:我将相交欢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引车蔽匿负荆请罪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明确]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1—2段: 廉蔺简介
②3—13段: 完璧归赵
③14—16段:渑池之会
④17—21段:负荆请罪
(廉蔺交欢)第一段①“者……也”,判断句式
②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第二段 为赵宦者令缪闲舍人 是,作为 动词重点词句第一部分(1-2段):
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
(一详一略,一贵一贱:对比,为下文埋伏笔)第一部分探究提问: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
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
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回答: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
地位相差悬殊;为下文埋下伏笔。补充:传的后半部叙谦颇事迹较多.
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二、完璧归赵开端(3-5):
强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
经过(6-11) :
章台斥秦→持璧胁王→从者归璧
结果(12-13):
毕礼而归→拜上大夫①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拿
请:敬辞,表请求,可不译
③徒见欺: 被动句
④即患秦兵之来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第三段重点词句①何以知之? 介词的宾语前置 
② 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第四段重点词句第五段①可予不? “否”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王必无人: 倘若
④臣愿奉璧:“捧”
⑤完璧归赵:“使……保全完好”提问:第3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
么用意? 回答: 交代故事缘起,为相如出场作铺
垫,同时烘托相如胆识.提问:第4段缪贤的话对表现蔺相如有什
么作用? 回答:虚写一笔,从侧面表现蔺相如挺身
而出,亦有胆识.第二部分探究
①指示 
②布衣
③严
④弄臣:专为帝王狎玩取乐的臣子
⑤大王必欲急臣 必:倘若;急:使动古:指给……看
今:上级给下级的命令古:平民
今:布衣服古:尊敬
今:严密、严格、严厉第六段重点词句提问:第5段从蔺相如的对策语中你发现
了他的什么特点?回答:出场便不同凡响,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
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提问: 第6段秦王是否有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回答: 抓住关键语句.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第七段
①睨ni  ②辞谢:委婉道歉
第八段
舍蔺相如广成传舍 
前动词,安置住宿;后名词,馆舍
第九段
①度duo: 揣测  ②衣褐 :yi 动词,穿 ③亡:逃走重点词句第十段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介宾后置 
② 引赵使者蔺相如 : 延请
③见欺于王 : 被动句 ④间至赵矣 : 名词状语
⑤孰计议之: “熟”, 仔细第十一段
①秦王因曰:于是,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乘机,乘此
③卒廷见相如:名词状语,在朝廷 
④毕礼而归之:使动,“使…… 完毕”“让……回去”
第十二段
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
第三部分渑池之会(14-16)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相会。
第一层(14段): 会前计议。
第二层(15段): 会上斗争。
第三层(16段): 斗争结果。 渑池之会 开端(14段):
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5段):
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
结果(16、17段):
秦小胜赵→位居将右
明年 
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重点词句第十四段第十五段
因跪请秦王:趁机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名词作动词,敬酒,献礼
提问:第14段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之间有在战后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
例。这样的背景说明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 回答: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 提问: 第15段,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
相对的斗争过程可以看出什么? 回答:
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第四部分 (17-21段): 负荆请罪 将 相 和第四部分(17-21段):第一层(17-18段):
居功自傲,相如避让。
第二层(19段):
迫不得已,说明原因。
第三层(20-21段):
廉颇自省,负荆请罪。负荆请罪将相交欢开端:
廉颇恃功
经过(18-19):
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国急私仇
结果(20-21):
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第十八段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只是;以:介词,凭,凭借
宣言曰:扬言;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第十九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表原因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表比较,和……比,哪个更……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第二十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提问: 诵读”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这一段话,回答这段话”妙”在什么地方。 回答: 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
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
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己非 .提问: 反映了廉颇性格
的什么特点?回答: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
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
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
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
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
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
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
于改过的精神。 全文结构探究地位悬殊:(伏笔:贵贱悬殊)
奉璧取璧
完璧归赵: 归璧于赵(发展)
廷斥秦王
渑池相会:(高潮)
负荆请罪:(结局:刎颈之交)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2.廉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缪贤——蔺秦王、群臣——蔺廉——蔺有智谋大智大勇国家为重 介绍 斗争 冲突 文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
“将相和”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
如临危不惧的大智
大勇和顾全大局,
不计私怨的高尚品
质,也赞扬了廉颇
勇于改过的磊落胸
怀。课文主题总结人物塑造方法 1.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2.对比映衬,
     相辅相成
3.细节描写,
     形神兼备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后,紧接着便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举荐蔺相如智谋过人,从而给读者造成很强的悬念。赵王召见蔺相如后,蔺相如胸有成竹地分析了赵国、秦国的形势,得出了“宁许以负秦曲”的结论,并愿亲自出使秦国,且向赵王保证“城入赵,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就与缪贤的举荐巧妙呼应,证明蔺相如确实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所以缪贤的举荐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2.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宦者令缪贤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贵一贱,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紧接下来作者又用赵国君臣对秦国欺诈性的来信“计未定”,来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在“完璧归赵”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窘态毕露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3.细节描写,形神兼备  “完璧归赵”中写到:“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冠。”只寥寥数字,却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蔺相如的神态、动作,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渑池会”中,写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在这里一个“前”字,一个“跪”字都十分准确的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再如“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仅此两笔就描绘出了蔺相如正直、刚强、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 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缪贤 -蔺秦王、群臣-蔺廉 -蔺有智谋大智大勇国家为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交友习语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会变心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竹马之交:幼年之交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以德为主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上去平淡,实际上很重道义的 朋友
肺腑知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金兰之交:兄弟般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通假字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
②臣愿奉壁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人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
“奉”通“捧”,托、举。通假字 常用文言虚词释义 1、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 凭)
(介词 用)
(连词 而)
(连词 而)
(连词 连接行为与目的)
(连词 因为)
(连词 因为)
2、之伐齐,大破之
秦昭王闻之
即患秦兵之来
均之二策
秦王度之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代词 代“齐国”)
(代词 “赵得楚和氏璧”)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代词 这)
(音节助词)
(助词 的)3、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因跪请秦王(连词 表承接 就、于是)
(介词 趁机,由此)
(介词 经由、通过)
(介词 趁机)4、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归璧于赵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介词 在)
(介词 表被动)
( 介词 和、跟)
(介词 到)
(介词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5、乃
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连词 表转折)
(连词 表承接 就)词类活用臣乃敢上璧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舍相如广成传舍
使其从者衣褐
左右欲刃相如
于是相如前进缶
怒发上冲冠
相如奉璧西入秦
间至赵矣 (上:名词作动词 献上)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舍: 名词作动词 安排住宿)
(衣:名词作动词,穿)
(刃:名词作动词 杀)
(前:名词作动词 上前)
(上:名词作状语 向上)
(西:名词作状语 向西)
(间: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 ) 卒廷见相如
相如廷叱之
宁许以负秦曲
臣请完璧归赵
大王必欲急臣
毕礼而归之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廷: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
(廷名词用状语 在朝廷 )
(负: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承担”)
(完: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完好”)
(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逼迫)
(毕、礼: 动词使动用法 “使……完毕”、“使……回去”)
(约束:动词用作名词 盟约)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羞”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羞”)
(先、后: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先”、“以……为后”)
(寿:名词作动词 向人进酒或献礼)
(严:形容词作动词 尊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1、窃计欲亡走燕(古义:跑;今义:行走)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3、相如奉璧奏秦王(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5、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动词;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8、位在廉颇之右(古义:上;今义:与左相对)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比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被动句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省略句)
使不辱于诸侯 (被动句)
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词结构后置 )
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 )
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韩非子 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
璞玉,他拿去献给楚国国君楚厉王。厉王叫玉
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
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
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叫玉
匠鉴定。玉匠和上一个说
的一样,还认为是一块普
通的石头。武王也认为卞
和是个骗子,又把卞和的
右脚砍掉了。和氏璧传奇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承了王位。卞和于是
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了3天3夜,眼泪哭干了,
连血也哭出来了。文王听到这事,便派人去问卞
和,说:“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
哭得这样伤心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伤心
自己的脚被砍掉了,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
石头,忠诚的好人被当成骗子,
这才是我最伤心的原因啊!”文
王便叫玉匠认真加工琢磨这块
璞玉,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
的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
氏之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