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明确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能够确定某点的经度。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W、160°E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东西半球分界线,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演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轮船呼救图片“一艘海轮在大洋上遇险,发出紧急呼救信号,并报告了具体位置(东经137°03′,北纬33°49分)救援船接收到呼救信号,很快行驶到遇险船舶海域。
思考:在茫茫的大海上,救援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轮的?
学生相互交流原因
跟随老师引导初识地球仪
设置情境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自学目标
1.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明确什么是赤道。
2.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
3.说出经线的定义,并指出经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4、明确经线的划分方法能在地图上判断经度。
5、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能在地图上判读出地点所位于的半球。
学生借助课本,参考自学目标,观察地球仪,完成助学“学习过程”。
在课本中标出重要的知识点
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来
交流讨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互学
探究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提出问题:
什么是地球仪?
地球仪由哪些部分组成?
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的位置,并解释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怎样确定的。
(地轴---假想敌地球旋转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
地球仪的作用:
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互学
探究二:经线
问题: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他们是什么呢?
问题探究:
1、什么是经线?
2、观察地球仪,指出上面哪些是经线,分析经线有什么特点?
3.继续观察思考: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经线,它们形状一样吗?
(1)将地球仪倾斜,赤道对着学生,提示学生抬头观察。
(2)将地球仪倾斜,北极位置对着学生。
4.在两图中任意标出几个点,并标出箭头,找学生说出箭头指示的方向,并进一步引问:假如你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观察与探讨:
学生观察地球仪探讨问题,并到讲台在地球仪上解说: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
①形状:半圆形弧线
②长度:相等
③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3、A、在赤道上空观察
B、在北极上空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师生互学
探究三:经度
展示地球仪,指示经线
问题探究:
经度是什么,经度是怎么划分的?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小结: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用“E”表示,从0°经线向西叫西经,用“W”表示。
2、经度的划分具有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赤道附近经线的形状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假如我们看到的部分从180°经线剪开,用力拉直,你能想象到经度怎样变化的吗?
3、0°和180°经线属于东经还是西经?
0°和180°经线各一条,不分东西经。 同学们发现0°和180°经线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殊吗?
4、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
学生观察并探讨,得出结论
1、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叫做经度
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0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
2、学生观察赤道附近经线的形状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并转化成平面图形
18001350 900 450 00 450 90013501800
向西度数渐( ) 向东度数渐()
( )经 ( )经
代号 代号
3、总结0°和180°经线的位置关系(0°和180°经线是相对的,可以组成一个圆),了解经线圈的含义,举出其他能够组成经线圈的例子。
4、学生在图中找出0°和180°以及20°W、160°E经线圈,看看它们分别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分界。
填写下图,总结东西半球划分的经度范围:
练习:学生判断下列经度所在的半球。30°E 、19°W 、120°E、160°W、180°160°E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的度数,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建构
梳理
学生填写《地理助学》第5页知识结构,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当堂达标】
1、关于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B、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地了解地球的面貌
C、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D、在地球仪上,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2、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的长短不一,本初子午线最长 B、经线是平行于赤道的线
C、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 D、经线有360条
3、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180°经线 B、10° C、160° E D、20°W
4、有关0°经线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侧是东半球 B、西侧是西半球 C、东侧是东经度 D、、西侧是西经度
5、西半球的范围是 ( )
A、00经线向西至1800 B、200W和1600E之间
C、200W向西至1600E D、200W向东至1600E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注明南、北极及赤道。
(2)根据经度划分方法,标注图中各经线的经度,用代号表示出东西经。
(3)西经150°经线与______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4)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注明度数。
【教学反思】
本章内容是学习初中地理的基础,也是历年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的知识点,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七年级学生具有爱表现不服输的特点,所以设计了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是教师配合学生的思路而不是学生配合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地理思维,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地理,在感悟中提升解决地理问题,如让学生亲自转动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过多,学生练习的时间少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练习和理解。
课件11张PPT。1.2 地球仪及经纬网 在茫茫的大海上,救援船是怎样及时找到遇险海轮的? 自学目标1.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明确什么是赤道。
2.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
3.说出经线的定义,并指出经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4、明确经线的划分方法能在地图上判断经度。
5、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能在地图上判读出地点所位于的半球。探究一:地球仪地轴北极赤道南极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
①形状:半圆形
②长度:相等
③指示方向:南北方向探究二:经线N北极点南极点NS探究三:经度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本初子午线15°经度的划分15°30°45°60°90°30°45°60°90°0°本初子午线20°W160°E东西半球划分西半球东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北极南极南极北极西半球东半球 独立完成助学第6页“当堂达标”
(时间:10min)练一练地球仪和经纬网(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认识经纬网
●明确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认识经纬网
2、明确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模式】精彩互动(师生共讲)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经线和经度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
复习上节课内容,同桌检查。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于上节课内容加深记忆。
生生互动一
纬线
上节课我们概括了经线的三个特征,请你也试着概括一下纬线有哪几个特征。
学生概括,交流
方向:东西方向
形状:圆圈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通过本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过渡
与衔接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师生互动一
纬度
1、我们也给每一个纬线标上度数,同学们看一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在黑板上划出标有度数的纬线)
2、那我们怎么区别这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教师讲解: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所以就以赤道作为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从赤道到北极南极各分作90°。
有两条30°纬线,两条60°纬线。
学生自己总结南北纬的划分:
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
让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那么请同学们仿照上节课经度的划分方法,总结纬度的划分
总结:
越往北度数越大为北纬 用N表示
越往南度数越大为南纬
用S表示
师生互动
二、
南北半球划分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南北半球的划分。
同时讲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方法
小组交流、讨论
可使学生对南北半球划分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
师生互动三
经纬网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到黑板上绘制
巩固知识
构建与梳理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概念:
纬线
纬 纬线的形状:
纬线的长度:
线 特点: 指示的方向:
和
纬
度
纬度:纬度的划分:
半球的划分:
方法归纳结束新课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赤道、经纬网等的重要性,辨认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辨别南纬和北纬的区别。
【课堂达标】
1、关于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最小为0°,最大为180° B.由赤道向两极纬度数越来越小
C.北纬代号为N D.南极点纬度为90°N
2、某地唯一65°N附近,属于( )
A.中纬度 B.极点 C.低纬度 D.高纬度
3、填表
纬线
经线
圆弧状况
长度
指示方向
【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新课改理念,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注重开发和唤醒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掌握较好。
课件19张PPT。 地球仪和经纬网教学目标:
1、认识经纬网。
2、明确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5°经度的划分东经西经15°30°45°60°90°30°45°60°90°0°本初子午线向西增大向东增大15°经度15°经度的划分东经西经165°150°120°105°135°150°135°120°105°180°向西增大向东增大165°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东半球:20°W 向东 160°E西半球:20°W 向西 160°E经度的用途1、定 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地球—经纬网—纬线(二)纬线2、特 点——
(1).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2).赤道最长,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经纬网—纬线赤道赤
道特殊纬线:90o低纬度中纬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90o高中低纬度和五带的划分纬度的用途90o90o高中低纬度和五带的划分纬度的用途 热 带 寒 带 寒 带纬线经线定义特
点小结:经线和纬线对比形
状指示
方向长度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圆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半圆 指示东西 指示南北经纬网的作用---辨别方向30°40°60°70°80°例题:读下图回答:
(1)标出图中经纬度。
(2)A在 B的——方向,B在 D的——方向
D在 C的——方向
ADBCEEENN正西正北西南课内演练?巩固所学
1.读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坐标?应用创新: 一位中国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经度116°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他们按照信中所写的经纬度能聚会到一起吗?可能发生什么差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