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拔高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拔高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0: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鸦片战争后,丁拱辰的《演炮图说》介绍西方的船炮技术,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完全颠覆 B.“中体西用”思想得到实践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2.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条约签订了。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这一切使英方大为满意。”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四洲志》
B.《各国律例》
C.《海国图志》
D.《变法通议》
4.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
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
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
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
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
5.蒋廷黻先生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 B.“天朝上国”意识浓厚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D.积极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6.“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文出自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中国近代某部著作综述世界五大洲各国史地、科技、政治制度和风俗民情,论说中国应当采取的对外政策,被称为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创榛辟莽”之作。该著作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
8.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渠道是:
A.西方传教士
B.办学兴教、翻译西书
C.派出留学生
D.派遣使臣
9.成书于1826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辑录了不少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其内容主要包括赋税、盐政、漕运、河工等。但在后来众多续作的《皇朝经世文补编》、《后编》中,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这一变化( )
A.推动中西文化开始交融 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C.表明传统的政治难题已经解决 D.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
10.中国屡次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学术、文化与艺术打动与改变入侵者,但美国历史学家列文森写道“他们用来维持其在中国势力的力量基础远在中国之外,他们不需要变成任何程度上的中国人。”他们来自于
A.古代东方
B.古代西方
C.近代东方
D.近代西方
11.“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申报》曾登载的这种文明新婚俗主要出现在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旧式婚俗完全消失 B.广大民众崇洋媚外
C.近代西方文明影响 D.知识分子全盘西化
12.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氓”所依据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权 D.永久居住权
二、主观题
13.如图是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之一。请判断它与那个历史事件有关,并指出该事件发生的原因。
前三行文字为:臣林则徐臣邓廷桢臣怡良跪奏为虎门销化烟土公同窍实稽查现已一律完竣恭折奏祈圣鉴事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桑弘羊说:商鞅相秦,外设百倍之利而民不见赋税之增,“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官营经济以超额的垄断价格代替利税的征收,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垄断造成的高价掠夺使民众苦苦挣扎,因此还可抑制民间力量的成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杜君立《舌尖上的帝国——中国盐政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
材料二 唐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饼食的普及,对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代主粮跟唐代大同小异,占城稻的引进,使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主要谷物的地位。唐代饮食业的营业时间基本局限在白天,也就是说晚上就是一片“黑灯瞎火”的景象。宋代夜市非常盛行,使人们的休闲饮食娱乐大大丰富起来。
——《浅谈古代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变迁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人们饮食的变化。
材料三 史学家威廉斯说:“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本来,罗马以后奴隶贸易就在欧洲销声匿迹,但因为蔗糖和“大发现时代”的结合,奴隶制死灰复燃。从1500年到1880年,有近1000万黑人被运到新大陆,他们中大部分的人被送到甘蔗园。为了获得这些奴隶,欧洲人把工业产品运到非洲。而财富则在美洲被奴隶们创造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他们生产的糖被英国人消费掉,英国人又把布匹、工具甚至刑具卖到美洲,被奴隶们“消费”。……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产品。
——《吃糖的历史和全球化历程》
(3)根据材料二,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 由于茶叶出口量增长迅速,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品种增多。清初全国茶叶产量为235万担,光绪年间增至450万担,其中至少三分之—用于出口。随着茶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
——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茶叶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离开北京前起草了一份信件,将英国政府及东印度公司委托他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转达给乾隆皇帝。要求如下(部分)
(英王)“为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划一未经设防之小岛,归英国商人使用,以使英国商船到彼收歇,存放一切货物,且可以居住商人。”“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英商运往广州货物,赐予免税。”
——摘编自《清史编年》
材料二 乾隆皇帝给马嘎尔尼的答复信件如下,(部分)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拨阅表文,词意肿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提出的要求和乾隆皇帝的答复分别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提示:分别从原因、内容、评价三个维度分析。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题意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一批学者考察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历史地理状况,说明时势变化使学者转向实学,D项正确;“完全被颠覆”和“已经广泛输入”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C项;材料中的这些人物不是洋务派的代表,没有主张“中体西用”,排除B项。故选D项。
2.A
【详解】材料信息“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说明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没有攻打南京,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也没有攻打南京,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战场是在北方,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由此判定答案进行排除。
3.C
【详解】试题分析:AB是林则徐组织人编译的外国著作;D是维新派梁启超的文章,主张变法图存;C符合题意,魏源于1842年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点评: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的主题内容的变化,即理解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3.分类归纳近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及差异;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4.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因此选择A。B材料没有体现,C史实错误,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背景
5.C
【详解】根据材料“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这是外交的成功”可知,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但当时的清政府却认为是外交的成功,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C项正确;清政府没有维护国家主权,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天朝上国”意识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的了解。根据所学,《南京条约》内容主要有四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由材料“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可以看出是出自《南京条约》。因此答案为B。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故B项符合材料中的主旨,B项正确;《四洲志》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没有涉及到科技、政治等,排除A;C项不是第一部,与“创榛辟莽”不符合,排除C;《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8.B
【详解】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渠道是办学兴教、翻译西书,B正确;西方传教士不是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渠道,排除A;派出留学生、派遣使臣不符合“在中国传播西学”,排除CD。
9.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根据“……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可得出把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使人们开始关注外部的世界,了解世界的形势,B项正确;中西方的交融之前就存在,排除A项;C项太绝对 ,排除C项;人们开始关注外部世界,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侵略者不同于以往任何异族,不需要在中国建立直接统治,完全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业和商业手段控制中国,即“他们用来维持其在中国势力的力量基础远在中国之外”。由此可知,他们来自于近代西方,故D项正确;古代东方、古代西方、近代东方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11.C
【详解】根据材料“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申报》……出现在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结果,我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近代西方文明逐渐在沿海地区流行,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西方文明对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没有强调旧式婚俗完全消失,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近代文明在沿海地区的影响,不代表广大民众崇洋媚外,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文明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影响,没有涉及知识分子,无法得出知识分子全盘西化的结论,D项错误。
12.B
【分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A不对,“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近代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C不对,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D也不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故B正确。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13.事件: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走私不仅赚走了中国大量白银,还助长了官吏的腐败,削弱了清军的战斗力,严重地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
【详解】第一小问,据材料“臣林则徐臣邓廷桢臣怡良跪奏为虎门销化烟土公同窍实稽查现巳一律完竣恭折奏祈圣鉴事”可以得出所涉及时间应该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小问,原因,结合鸦片输入的危害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回答。
14.(1)经济上,建立国有专营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增加财政收入;政治上,压制民间力量,打击私商,加强中央集权;间接隐蔽地搜刮民众财富,避免引起百姓不满。
(2)由唐代主食材质由唐代的麦到宋代的稻;唐代的饮食业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到宋代的限制减少;唐代饮食品种单一到宋代饮食品种丰富;休闲娱乐与餐饮相融合。
(3)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4)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经济结构;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官营经济以超额的垄断价格代替利税的征收,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等信息,从控制经济、财政,到压制民间力量、加强中央集权,从手段的间接隐蔽到结果有利于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唐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饼食的普及,对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代主粮跟唐代大同小异,占城稻的引进,使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主要谷物的地位”,“唐代饮食业的营业时间基本局限在白天”,“宋代夜市非常盛行,使人们的休闲饮食娱乐大大丰富起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食材、种类、到饮食的时间、形式等方面,概括唐宋时期人们饮食的变化。
(3)作用:根据材料三中“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糖被英国人消费掉,英国人又把布匹、工具甚至刑具卖到美洲,被奴隶们‘消费’”,“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产品”,“蔗糖和‘大发现时代’的结合”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远洋航海、奴隶贸易、世界市场以及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
(4)影响:依据材料四中“市场需求增加,从而刺激了国内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农村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生产部门中劳动力的分配,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农业、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近代茶叶贸易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原因:根据材料四中“市场需求增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马嘎尔尼提出的要求,意图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的各项要求,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另一方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结果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详解】根据“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洋行,买卖货物”“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英国商人自由往来,不加禁止。”“英商运往广州货物,赐予免税。”说明马嘎尔尼提出的要求,意图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根据“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说明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的各项要求,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根据“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说明另一方面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