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点石斋画报 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是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表中信息反映出洋务运动( )
企业名称 概况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 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 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
福州船政局(1866年) 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
兰州制呢局(1880年) 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
汉阳铁厂(1890年) 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 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
A.发展过程困难重重 B.被欧美国家控制命脉
C.工业体系趋于完备 D.技术问题是发展瓶颈
4.据统计,从1875年至甲午战争以前,直隶、湖北、安徽等省份先后兴办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新式煤矿,共计16座,其他新式金属矿在19世纪80年代也相继建立,达24家之多。清政府开办新式采矿业意在( )
A.为军事工业积累资金 B.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C.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扶助培植新式经济
5.某位学者曾在其书中价某场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该场运动为
A.三元里抗英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
6.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日本继续承认琉球与清政府的关系但不允许清朝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认为“‘中国’系对本国边疆荒服而言”,清朝代表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从无改写国号之例”,双方一度谈崩。最终,李鸿章表示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据此可知( )
A.日本阴谋分裂中国 B.东亚宗藩体系瓦解
C.清朝外交观近代化 D.中日国力对比逆转
7.“文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有不同的含义,洋务运动兴起后,“文学”的概念和学科设置才逐渐与世界接轨。经历的过程如下
时间 文学的含义
中国古代 “文学”即指文字词章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
洋务学堂兴起后 学习日本近代学科设置“文学”得以独立,但仅被视为西学的一支,设有西方文学学科
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后 “文学”被视为中西共有之学,主要指有创造力的写作与阅读﹐"中国文学”学科得以设立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A.洋务运动是中国古代文学转向近代文学的关键
B.日本曾经是近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一个中介
C.中国古代在对“文学”概念的界定缺乏科学性
D.“中国文学”学科的设立得益于洋务运动的发展
8.甲午中日战争最激烈的海战是
A.淡水之战
B.黄海之战
C.马尾海战
D.平壤之战
9.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天津机器局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0.下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类别 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荃
技术学堂 1867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据此可知( )
A.官员办学成为潮流 B.科举考试式微
C.近代教育普及全国 D.新式教育兴起
11.下表为1873~1893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船);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73年 — — —8.1 8.1 8.5 83.4 91.9
1893年 0.6 — 7.8 8.4 13.0 78.6 91.6
A.中国政府主动融入国际市场 B.中国经济近代化转型艰难
C.列强主要侵华方式发生变化 D.企业产销结合模式的普及
12.《马关条约》签订以来,晚清“小说界革命”中曾一度兴起“科学小说”,如《世界末日记》《黑暗世界》《月球殖民地小说》等,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腐朽的专制统治 B.列强瓜分狂潮的刺激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二、主观题
13.中日两国同为东亚的重要国家,在历史上纠葛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后巨额赔款,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以及允许外国资本在华投资设厂等,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年正值甲午战争120周年,回望甲午,警钟长鸣。
材料二 1937年,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014年12月13日,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公祭日在南京隆重举行。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简称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在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几个事件。(提示:从甲午战争到当今国际关系格局)
14.史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史料二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
(1)根据史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史料二,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材料 19世纪70年代,生丝外销的不振及其由此造成的国际收支的逆差,引起了中国朝野各界的震惊。从70年代中到80年代初,以《申报》为中心,展开了如何振兴丝业、挽救国粹的讨论。
1874年《申报》刊文《论西国治蚕茧法》,第一次在中国对“西国治蚕茧之法”进行介绍和论说:“盖中国人于蚕茧方成之时,即欲抽取以做生丝,未免过为性急,宜其丝内多有损坏也。如能照西法治之,则断无此等弊矣”。
1881年《申报》又刊出《论丝、茶二业整顿难易》,开始从中西“官”“商”关系的不同来探究中西生丝产销的差异。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受“官”之保护,只要对振兴输出有利,“官”即尽心竭力加以培育,以供“商”之利用。反观中国,“官”“商”却是背道而驰。要想振兴贸易,就必须改造迄今的“官”“商”关系,使官、商结为一体,互为助力。
1882年,《申报》发表《机器缫丝说》,论证引进国外机器缫丝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机器缥丝,诚哉事半而功倍矣。华人其亦多养蚕以供机器之用,而益裕其利源也哉。”发表《观缫丝局记》,以实地考察丝厂生产的游记形式,记述了公平缫丝局的规模、设施、原料储备、生产过程和管理状况,意在说明“该公司必有蒸蒸日上之势”。引起强烈反响后,又趁热打铁,发表《缫丝三利说》,以公平缫丝局观摩者答复友人提问的口气,宣传新式丝厂的“规模恢廊”“布置周密”“机器灵捷”和“立法美备”,以破除社会上对投资或举办机器丝厂的犹疑和观望心态。
1887年,总理衙门发出上谕:“令民间置办机器缫丝,不必由官经理”,大力推行鼓励民间人士引进和经营机器缫丝生产的政策。
—杨中华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次大讨论》
从近代中国观念变革与工业化演进关系的角度,评述《申报》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
参考答案:
1.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②说法与题干没有任何关系,排除B C。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不可混为一谈,④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为资产阶级的改革和爱国救亡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1895年初,康有为等人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倡导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由此开始,②④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爱国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外部原因,说法①不符合题目要求,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时间和内容上与本题无关,说法③不符合题意,与①③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 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可知,洋务派创办的工业在资金、技术、原料、产品质量等方面,无不充满着艰辛和困难、挫折,A项正确;题干中虽涉及到了德国人、美国人、英国等信息,但并不能说明洋务运动被欧美国家掌控命脉,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工业体系并不完善,排除C项;D项中的“技术问题”只是洋务运动中的部分问题,题干中还提及资金等问题,而且也看不出哪一项是瓶颈,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为解决军事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因此这些开办的新式采矿业是为军事工业积累资金,A项正确;清政府此举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B项;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夸大了其目的,排除C项;扶助培植新式经济是表象,目的是积累资金,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革命,通常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任务是既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又要反对资本主义的侵略以维护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但是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声,所以符合材料“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答案为C;A 是自发的反对侵略者的运动,不是民主革命,排除;辛亥革命是真正意义的民主革命,不是“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B;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不是“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D。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中国’系对本国边疆荒服而言”可知,日本意图把中国的范围仅仅定义为中原地区,与中国边疆分隔开,显示其图谋分裂中国的野心,A项正确;宗藩体系瓦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材料体现琉球与清政府仍是宗藩关系,这无法反映外交近代化,排除C项;中日国力对比逆转是甲午海战后,1871年清政府洋务运动已进行了十年,日本1868年才开始明治维新,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学概念的引入直接得益于学习日本近代学科设置,所以日本曾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中介,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文学的概念和学科设置,与文学内容的近代化转变并无关系,排除A项;文学和近代文学界定的是不同范畴的内容,并无是否科学之分,排除C项;中国文学学科的设立得益于清末新政学制改革而不是已经失败的洋务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此战后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1884年10月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台湾淡水(沪尾)抗击法军入侵的作战;C选项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D选项是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日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不是海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求富”的思想下创办了民用企业,其中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民用企业的代表,B项正确;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及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在“自强”的思想下创办的军事企业,ACD项排除。故选B。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外语、军事、技术等各种新式学堂,具备了近代职业教育特征,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项正确;官员办学仅是个别现象,并非是潮流,排除A项;科举考试依然是当时最主要的选官制度,“式微”无从体现,排除B项;当时近代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73~1893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73~1893年中国进口货物,生产资料的占比有所提升,但是总体占比仍是较低,说明我国近代工业发展曲折艰难,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中国进口货物的信息,并不能得出中国政府主动融入国际市场,排除A项;仅从中国进口货物的分类,并不能得出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单从中国进口货物的信息,并不能推断出企业产销结合模式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考查晚清文化领域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的时间“《马关条约》以来”,以及小说标题《世界末日记》《黑暗世界》《月球殖民地小说》来看,可以看出小说题材都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功利性,与殖民统治、民族危亡有关,故选B;清廷腐朽的专制统治与《马关条约》签订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不符合,排除A;C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3.(1)《马关条约》;影响: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②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③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1972年,中日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新时期,中日两国都是多极化趋势下的重要政治力量。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从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资本输出等方面叙述这一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近代中日两国关系既有剑拔弩张的战争,又有和平时代的友好,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日建交,两国邦交正常化;新时期,中日两国都是多极化趋势下的重要政治力量。
14.(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
特点:机器生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
【详解】(1)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可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材料“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可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特点:根据所学,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失败是必然的。
(2)根据材料“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可得出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根据材料“官权越来越重”,结合所学可知企业逐渐被封建官僚控制,管理不善,多有腐败。
15.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丝织业遭受打击,利权丧失。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企业,掀起洋务运动。
在这场讨论中,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机器生产方式兴办工厂,主张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近代工商业。这些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申报》掀起的这场讨论,反映了新形势下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时代的限制,讨论中对近代经济发展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找到实现国家富强的正确道路。
【详解】题目要求从近代中国观念变革与工业化演进关系的角度,评述《申报》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首先框定了分析角度,要求同学们在特定角度之下去评述历史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评述历史问题就是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概述和评价,首先就要进行概述,概述主要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的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再对“中国近代工业化问题的第一次大讨论”进行简要的评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