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D.己出现社会分化的现象
2.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借欣赏周代乐舞、诗歌之机,分析了周与诸侯列国的盛衰大势。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上述史实反映出当时
A.贵族政治已被打破 B.儒家礼乐占据统治地位
C.宗法观念有所弱化 D.东周王室失去共主地位
3.据考古资料显示,良渚文化中的墓地主要有平地式和人工高台式,墓葬可分为大、中、次中、小型墓四种类型,它们在墓葬规模、葬具规模、随葬品数量等方面存在严格的层次界限。该现象反映出( )
A.奴隶制下的等级观产生 B.阶级对立推动国家建立
C.社会转型的雏形已显现 D.万邦时代礼制已规范化
4.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中原地区(黄河中游)出现了仰韶文化。大致同一时期,海岱地区(黄河下游)和江浙地区(长江下游)分别有
A.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B.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D.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5.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1600年前后)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A.形成了早期国家
B.实行了分封制度
C.属于文明时代
D.开始出现了私有制
6.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众多,其中在良渚文化的墓葬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也没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这说明当时
A.社会分化日益加剧 B.墓葬风格呈现地域差异
C.礼乐制度日趋完备 D.手工业生产趋于专业化
7.假设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到了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B.乙同学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和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8.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 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9.关于分封制下分封对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室子弟
B.功臣
C.尚书
D.先代贵族
10.下列选项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①“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②“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③“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④“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有学者认为,西周宗法制度是贵族间相互联系的黏合剂。这种制度虽然植根于传统的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因为在血缘与等级二者之间,它更注重的是社会等级。由此可见,宗法制( )
A.淡化了血缘关系 B.以等级关系为核心
C.化解了贵族矛盾 D.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12.史学家缪凤林认为;“封建之制,儒家以为起于王者公天下,然邃古之诸侯,皆自然发生之部落,非出于帝王之封建,而起于事之不容易己。”这说明分封制
A.在西周形成并得以完善 B.是根据时势逐步发展起来的
C.有效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D.源于远古实行的公天下制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农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1)阅读原始社会两个分布图,指出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代表遗存。
(2)结合示意图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姓氏,这个姓氏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在中国,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和演变充满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以国名为姓氏 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则实行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
以乡、亭名为氏 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以官职为姓氏 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以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如李唐王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姓氏的起源和演变”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良渚文化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意味着良渚文化的社会群体中有不同的阶层,出现了社会分化现象,D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就是良渚文化,排除A项;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便指定季札为王位继承人;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尽管季札坚拒,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但这也反映了宗法观念有所弱化,宗法制规定的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正确;当时吴国即位的是季札的长兄,说明宗法制这一贵族政治没有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礼乐占据统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未涉及东周王室,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由材料“它们在墓葬规模、葬具规模随葬品数量等方面存在严格的层次界限”可知,材料反映出良渚文化时期阶级分化已经出现。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社会转型趋势,C项正确;良渚文化时期奴隶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阶级对立与国家建立的关系,排除B项;万邦时代虽出现一些礼制,但是否规范化从材料中无法考证,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故BD项排除;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之一,时代约相当于公元前 1800 至前 1500 年,屈家岭文化,时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故C项排除;故A项正确。
5.C
【详解】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属于文明时代,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形成早期国家、分封制度,排除AB;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而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私有财产,故D错误。
6.A
【详解】良渚文化的墓葬遗存中,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精美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故选A;材料只反映了良渚文化一处的墓葬情况,无法体现地域差异,排除B;西周建立礼乐制度,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生产情况,排除D。
7.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三类。平民既是才干优异,也不可能受封,故B符合题意;甲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丁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这三者都会被封为诸侯,故ACD不符合题意。
8.D
【详解】材料“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可知中华文明分布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A项排除;材料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青铜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是王世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尚书不在分封之列,因此C项关于分封对象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ABD项说法正确,排除。
10.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体现了宗族祭祀;“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了宗法制下的谱系传承,①②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选官制度,与宗法制无关,排除包含③的ABC。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史西周。根据材料“西周宗法制度是贵族间相互联系的黏合剂……它更注重的是社会等级”可知,宗法制既能加强贵族之间的联系,又能突出社会等级,这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项正确;“这种制度虽然植根于传统的血缘关系”可知,宗法制仍然植根于血缘关系,并未淡化,排除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排除B项;“化解”的说法夸大了宗法制的作用,排除C项。故D项正确。
12.B
【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之制,儒家以为起于王者公天下,然邃古之诸侯,皆自然发生之部落,非出于帝王之封建,而起于事之不容易己”可知,早在部落时期分封制就已存在雏形,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形成,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封制的完善,所以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已无法维护统治,所以C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13.(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
说明: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信息: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详解】(1)表现:根据“农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得出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的表现,如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信息:根据“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得出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14.(1)代表遗存: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代表主要有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代表主要有红山、龙山、良渚文化等。
(2)关系: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促使是阶级产生;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推动国家出现。
【详解】(1)代表遗存: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之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根据材料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代表主要有红山、龙山、良渚文化等。
(2)关系: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新石器时期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出现,人类开始定居,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逐步分化为氏族贵族和下层平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促使是阶级产生;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二“文明社会的标志是,阶级分化和矛盾促使国家产生,而国家的产生又促使城市和文字产生”,可知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推动国家出现。
15.示例:
论题:分封制在以国名为姓氏演变中的影响
论述:西周时期,为了拱卫王室,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从而分封了大量的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比如以王族为主体的封国主要由鲁、燕、卫等,以功臣为主的主要有齐国,而宋则是先代贵族的封国,在这些封国内,逐渐形成一些相同血缘的家族,这些家族有着较强的心理认同感,而姓氏又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 雷、 宋、 郑、 吴、 秦等。
总之,分封制对中国姓氏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西周初年则实行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可知,分封制在以国民为行使的演变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为了拱卫王室,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从而分封了大量的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比如以王族为主体的封国主要由鲁、燕、卫等,以功臣为主的主要有齐国,而宋则是先代贵族的封国,在这些封国内,逐渐形成一些相同血缘的家族,这些家族有着较强的心理认同感,而姓氏又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 雷、 宋、 郑、 吴、 秦等。选择其他材料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