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拔高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拔高练习——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0: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主张
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
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
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
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
这些主张反映了
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
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
2.《尚书》等文献中谈天时几乎总是与王朝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而孔子谈天时几乎总是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孔子给天命赋予的主要是个人命运的含义。这说明孔子
A.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B.否定了天命的存在
C.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D.继承了商周的文化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不包括( )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4.墨子主张“音乐无用”论,对“乐文化”颇有微词;而荀子则认为音乐“其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反映出两者
A.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
C.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 D.对道德重视的程度不同
5.金庸笔下的绝世高手风清扬“无招胜有招”,张三丰更是从“道”中悟出了太极拳的无穷变化。这些高手的招式蕴含着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6.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礼 C.义 D.信
7.据《史记》记载:“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士阶层社会地位变化
C.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D.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强
8.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C.“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9.公元前256年,在“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思想的指导下,秦昭(襄)王任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一举将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成都平原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军事粮仓。由此可见,秦国修建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 )
A.便利商品贸易流通 B.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C.治理长江洪水泛滥 D.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10.春秋后期,吴国自认为其始祖太伯是周族“后稷之苗裔”。吴王夫差与中原诸国进行会盟时取得盟主地位,周天子称他为“伯父”。这反映出,吴国( )
A.摆脱了周王室的控制 B.通过兼并战争建立霸权
C.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利用宗法血缘壮大实力
1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
12.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
A.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 B.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C.道家的祸福相倚思想 D.儒家的民本和谐思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材料
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②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③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⑤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请依次写出这五段材料分别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个学派。
1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李贽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康有为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
(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孔子生活时代及其思想,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序号 主张 来源
1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班也》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3 “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易经》
6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中庸》
7 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 《礼记.大学》
8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些先秦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A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提出的,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这些先秦思想家对工商业的态度,无法得出其忽视工商业的社会作用,D选项错误。
【点睛】找出思想家观点的共性,主张的相通处。
2.C
【详解】孔子把天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突出对人的关注,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根据“孔子给天命赋予的主要是个人命运的含义”可知,孔子没有否定天命的存在,排除B;材料信息说明孔子天命观与商周时期天命观的不同,并非“继承”,排除D。
【点睛】
3.B
【详解】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才出现的。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意义
4.A
【详解】作为平民阶层代表的墨子,他所代表的阶层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具备,故而礼乐的需求对他们而言,则过于奢侈:而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荀子则遵循礼乐治国的理念,希望通过音乐来改变社会风气与人性,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两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以及两者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排除B、C两项:两者都重视道德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无招胜有招”、“从‘道’中悟出了太极拳的无穷变化”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道家以柔克刚的思想,因此这些高手的招式蕴含着道家思想,B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仁”“礼”等,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儒家思想,A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变革等,材料没有体现法家思想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没有体现佛教思想的影响,D项错误。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7.B
【详解】根据“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可得出在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国重视人才,士阶层活跃并得到重用,B项正确;儒学并不受推崇,排除A项;CD项不是主旨,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8.C
【详解】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墨家可以创办私学,C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铁犁牛耕开始应用于生产,“士”阶层开始崛起,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9.D
【详解】材料“一举将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成都平原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军事粮仓”体现的是都江堰的修建服务于秦国统一大业,D项正确;材料与便利商品贸易流通、促进农业发展及治理长江洪水泛滥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吴国。根据“吴王夫差与中原诸国进行会盟时取得盟主地位,周天子称他为‘伯父’。”可得出,春秋时期南方的一些诸侯国也认同中原华夏,说明当时形成了华夏认同的观念,C项正确;吴国没有摆脱控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吴国通过兼并战争建立霸权,排除B项;材料中的不是宗法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项;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B项;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契合,D项正确;上述治国理念与法家、墨家以及道家的主张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儒家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派:根据材料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可得出材料①主张以德服人(以德治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的主张;根据材料②“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可得出材料②主张实行仁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的主张;根据材料③“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可得出:材料③主张无为而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道家的主张;根据材料④“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可得出材料④主张兼爱、非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墨家的主张;根据材料⑤“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可得出材料⑤主张事异则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14.(1)态度:司马迁认为孔子是圣人;李贽认为孔子是凡人。
(2)康有为:评价:肯定了孔子的仁以及改革。 目的: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
伏尔泰:评价:肯定孔子的理性、人性。 目的: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
(3)评价:
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其思想带有典型的时代性。
分析历史人物的保守性——孔子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历代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
结论: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详解】(1)态度:根据“可谓至圣矣”得出司马迁认为孔子是圣人;根据“孔夫子亦庸众人类”得出李贽认为孔子是凡人。
(2)根据“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得出康有为肯定了孔子的仁以及改革。 结合康有为维新派的身份可得出其目的是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根据“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得出伏尔泰肯定孔子的理性、人性。 结合伏尔泰启蒙思想家的身份可得出其目的是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评价的标准,一方面要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如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其思想带有典型的时代性。另一方面要分析历史人物的保守性,如孔子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历代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因此要要全面、辩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15.示例一:选择正方:先秦儒家思想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4.5.7。
论证:儒家文化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包含着对创新与创造的价值追求,倡导人们自强不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旗帜兴办近代工业,是中国民族工业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儒家思想宣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面对甲午中日战后列强的瓜分狂潮,张謇等爱国实业家提倡实业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综上,作为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思想,其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近代化,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坚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示例二:选择反方:先秦儒家思想不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1.2.6.8。
论证:儒家文化“重义轻利”具有较强的反功利主义色彩,这与企业家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相悖离。这种思想影响了晚清的基本商业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人的积极性,不利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儒家文化推崇中庸之道,承认现实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循守旧,惧怕任何的变革,这与崇尚竞争和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相冲突。顽固派对世界发展形势-无所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抵制洋务运动,仇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儒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科举人仕成为人们最优的择业去向,造成了官僚队伍的膨胀和读书做官的价值取向,不利于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影响了近代中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综上,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造成了抑制效应,传统守旧的观念,不利于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开拓创新,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如果选择正方,主题方向为儒家思想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3(诚信)、4(天下为公).5(自强不息创新)、7。论证过程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寻找论据,近代某个企业或企业家创新发展、诚信经营社会责任感等事例也可以,史实正确,言之成理即可。(其他能证明观点的史实均可,论证合理,史实正确。)总结部分,对全文进行观点总结,呼应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果选择反方,主题是儒家思想不利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的素材是1(中庸,守旧安于现状).2(重义轻利、安土重迁).6(中庸)、8(学而优则仕不利人才培养)。
论证:中庸之道,因循守旧,主张安土重迁,近代农业没有革命性变化;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变革;“重义轻利”反对追求经济利益,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利于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影响中国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其他能证明观点的史实均可,论证合理,史实正确。)总结部分,对全文进行观点总结,呼应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