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 “静” 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感受他的拳拳爱子之心和卓越的智慧。
(二)文学常识介绍
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忠诚勤勉,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功勋。
作品背景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当时诸葛亮忙于国事,无暇亲自教导儿子,于是写下这封家书,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立志成才。
(三)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字音:夫(fú)、淫(yín)、励(lì)、治(zhì)、遂(suì)。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明确:夫 / 君子之行,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非 / 淡泊 / 无以明志,非 / 宁静 / 无以致远。夫 / 学 / 须静也,才 / 须学也,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淫慢 / 则不能 / 励精,险躁 / 则不能 / 治性。年与时 / 驰,意与日 / 去,遂成 / 枯落,多不 / 接世,悲守 / 穷庐,将复 / 何及!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和停顿。
(四)字词讲解
重点实词
行:操守、品德。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俭:节俭。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接世:对社会有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何及:怎么来得及。
重点虚词
以: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②非淡泊无以明志(连词,用来)。
之:①夫君子之行(助词,的);②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句子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明确: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明确: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明确: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明确: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五)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教师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立志成才,珍惜时光。
教师提问: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主旨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了 “静” 和 “俭” 对于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同时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诫子书》的字音、字义、句子翻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诫子书》的哪些内容?
明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诫子书》的字音、字义、句子翻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教师提问: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主旨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了 “静” 和 “俭” 对于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同时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深入探究
教师提问:文章是如何围绕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展开论述的?
明确:文章开篇提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的观点,接着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了 “静” 对于修身、学习、成才的重要性,以及 “俭” 对于养德的重要性。最后,文章以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尾,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师提问:文中的 “静” 有哪些含义?
明确:文中的 “静” 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名利所干扰;二是指学习时的静心专一,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专心学习,增长才干。
教师提问: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将 “淡泊” 与 “明志”、“宁静” 与 “致远” 进行对比,突出了 “淡泊” 和 “宁静” 的重要性;又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通过对比 “淫慢” 和 “险躁” 的后果,强调了修身养性要避免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
教师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如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句子,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三)人物分析
教师提问: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品德高尚、智慧过人、对儿子充满关爱和期望的人。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教导儿子要修身养性,立志成才,珍惜时光,体现了他作为父亲的责任感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教师提问:诸葛瞻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诸葛瞻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他是一个忠诚勇敢、有气节的人。
(四)现实意义
教师提问:《诫子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明确:《诫子书》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淡泊名利,宁静专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能力水平。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以免将来后悔莫及。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诫子书》的教诲。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究了《诫子书》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感受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子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诫子书》的教诲铭记于心,努力践行,做一个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才华的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诫子书》。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诫子书》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