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11:1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人说,关中平原的秋天色泽最(绚丽、炫丽)。站在视野宽阔的旷野上,瞭( )望秦川,一望无计的关中平原,峰脉起伏,群山相依,灌木丛林缠绵妖娆,江河蜿蜒,环山yíng( ) 绕。红彤彤的枫树林,浓郁飘香的苹果,青绿色的鸭梨,红里透青的秋桃,紫蓝色的葡萄,勾画出关中平原秋色的轮廓。这样的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1)请将下面的一幅字临写田字格里。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瞭望___________ yíng绕( )
(3)找出文段中一个错别字并加以订正。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依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综合学习与探究。(10分)
2.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引用名句】学校准备举行“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比赛,下列句子中不适合被写入演讲稿的一项是(  )
A.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B.和以处众,平以养心。
C.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2)【古人观点】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古人怎样理解“和”与“同”。(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义疏》)
[材料二]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3)【巧妙劝说】数学课上,小明的答题思路简洁明了,小强的答题思路虽烦琐但也正确。课后,小明嘲笑小强不如自己。两人因此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假设你是他们的同学,请从“以和为贵”的角度劝说他们正确对待这件事。
3.诗文名句填空。
①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为天下寒士不顾己身的无私胸怀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68分)
(一)(6分)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通判,居镜湖三山时所写。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经的名称。④元,同“原”。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4.请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这句话中“卧”字的妙处。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18分)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庄子钓于濮(pú)水①,楚王使大夫②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③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④笥⑤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⑥尾涂⑦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背景:庄子在濮水垂钓,楚威王闻讯后,认为庄子到了自己的国境内,机会难得,于是想请庄子出仕为官。①濮水:水名。②大夫:古职官名。③愿以境内累(lè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④巾:用锦缎包裹。⑤笥(sì):用竹匣装。⑥曳:拖,拽。⑦涂:泥。
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7.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怒而飞( ) ②志怪者也( )
③庄子持竿不顾( ) ④吾闻楚有神龟(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9.下面的故事来自古籍,它的作者可能是庄子吗?结合你对【甲】文风格的了解,说说你的理由。
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轩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惊。任公子得此大鱼,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都饱食此鱼。
10.庄子为什么不愿接受楚王的礼遇?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解。
(三)(12分)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两个选段,结合原著,回答下面的问题。
[选段一] 有一天,他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伤寒病也在悄悄地向 A 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但无论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还是 B 送给他的那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靴,都帮不上他的忙了。
[选段二]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紧张期待的日子开始了。……此时此刻,郊外海滨公园的那一幕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为了让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了呢?”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
11.选段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挣脱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任意一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14.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叙事和描写为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真挚、深厚、丰富、细腻的情感。
B.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做过错事,陷入绝境时曾一度动摇、绝望,但最终成长为百折不挠的钢铁战士。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小说中有很多人对保尔影响很大,如阿尔焦姆、冬妮亚等,这些人引领他走上了革命道路,使他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选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有删改)
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1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16.材料一第2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17.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8.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五)(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凝望红海滩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初醒——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地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其他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无论大海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地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深邃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是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
19.第①段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
20.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21.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我选择( )句。
22.作者对那宽阔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三、构思与表达(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参考答案
1.(1)诗情画意
(2) liào萦
(3) 计际
(4)绚丽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需要注意“意”的间架结构。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瞭望:意思指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瞭”读作“liào”;
萦绕:意思是盘旋往复;往复缠绕;比喻声音在什么东西旁边旋转、回复。注意“萦”不能写成“营”。
(3)本题考查字形。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注意“际”不能写成“计”。
(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绚丽:意思是指灿烂美丽, 形容颜色鲜艳。 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事物色彩鲜艳、 华丽多彩, 具有炫目的效果。 它强调的是事物美丽而夺目的特点, 可以用来形容景色、 艺术作品或者人物的外表等方面;炫丽:形容物体或事物(光彩)华丽。强调的是光彩夺目、引人注目的美丽。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物体的外观或事物的光彩,表达了一种鲜艳、华美的视觉效果。这里用来形容“关中平原的秋天色泽”,是一种景色,故应该用“绚丽”。
2.(1)A
(2)示例①“和”即做到能包容别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②“同”即完全同一,没有原则与个性。 ③“同”还有“阿比”之意,即对别人阿谀奉承,与别人攀比。④万物和谐平和是天下的至理,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⑤实现和谐则万物生长繁衍。(答出两点即可)
(3)示例:小明,小强,你们好!两种解题方法各有千秋,能解出来的就都是好方法。同学之间应当和睦相处,不要伤了和气,你们也可以互相学习彼此的解题方法。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意思是: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和”意指应和。这二句是即景起兴,用一对白鹤的交互和鸣来渲染气氛,比喻友谊和爱情,与“以和为贵”主题无关。
B.意思是:和气地和众人相处,平静的时候可以修养身心。这是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这种宽厚和气的待人接物态度,强调以和谐处理人际关系,与“以和为贵”主题相关。
C.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应该努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同时尊重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句与“以和为贵”主题相关。
D.意思是:和谐的力量很美,它的凝聚力很大。此句强调和谐之美的作用,这与“以和为贵”主题相关。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首先理解材料意思。
根据材料一“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可知,其意思是:说“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千千万万的人不去比斗相争的心是一样的,但是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可见,“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不一样,不盲目附和,不争名夺利;
根据材料一“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可知,其意思是:至于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同”;(小人)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可见,“和”是君子的做人准则,“同”是小人的做人方法,如:干坏事、互相争斗;
根据材料二“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可知,其意思是:因为没有抵触、背离、攀比、挑剔、刻薄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相处;因为有亲附、偏袒、勾结之意,所以(小人)人云亦云,阿谀附和。可见,“和”者,没有抵触、背离、攀比、挑剔、刻薄之心,所以能和睦相处;“同”者,有亲附、偏袒、勾结之意,因此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材料三的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由此可见,材料三提倡的是中庸之道。从中可知“和”有“中和、中庸”之意。
(3)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注意给出的场景,采用恰当的语气,抓住关键词“以和为贵”,本题是劝说同学们不要因为意见的不同而争吵,因此语气要诚恳、有力量,起到劝说的效果,使其改过。
示例:小明,小强,你们好!古语说,和则两利,战则俱败。争吵是不可取的,你们的解法各有各的特色,你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对方的长处,不要再争吵了,我们一起来解题吧。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说“君子和而不同”的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材料二: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没有乖悖违戾的心思,附和他人的人怀有阿谀奉承、与他人攀比的心思。
材料三: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3.潭影空人心浮云游子意天涯若比邻零落成泥碾作尘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碾、兀、见”等字词容易写错。
4.①“卧”指躺着,通过“卧”这个动词写出了诗人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的姿态,表现了他生活的闲适、惬意。 5.②既写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感慨也可)。
【解析】4.本题考查诗歌词句赏析。
“卧”是卧着、躺下的意思。结合“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运用动作或细节描写,写出了自己喝完了玉瀣酒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的悠闲,从而表现了他生活的闲适、惬意。
5.本题考查作者感情分析。
“丝毫尘事不相关”表明词人在生活中的洒脱,超然物外,不关心俗人尘事。“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是说词人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表明自己随遇而安的心态。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末尾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陡然一转,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因此,词人既有表达对眼前生活闲适的惬意,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6.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7.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记载回头看听说 8.(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那里(表达心意)。 9.它的作者应该是庄子,因为甲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借助鲲鹏这一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极具艺术感染力。而上面这个故事,同样运用夸张手法,以“犗(牛)饵”之举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两个片段文风一致。 10.从甲文可见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不受拘束,对外物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从乙文可见庄子虽穷困潦倒,但视富贵如粪土,拥有超然的处世态度,所以庄子不愿接受楚王的礼遇。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这只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得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此龟者”表判断;“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和“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两句构成选择疑问句;
故断为: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7.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
①句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句意:是记载怪异事情的。志,记载。
③句意: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④句意: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闻,听说。
8.本题考查文言句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息,气息;相吹,相互吹拂。
(2)使,派遣;往,前往;先,提前去,表示敬意。
9.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可知,写鲲的变化与庞大的体型,展现出极其宏大而奇特的想象;根据甲文“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写大鹏鸟拍打水面乘风而起,飞向九万里高空,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激发人的豪情壮志,综合来说,从甲文的风格来看,庄子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思想;
根据故事中“以五十头牛为钓饵”“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惊”中可知,这种描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任公子钓鱼的阵势浩大以及所钓之鱼的巨大,以“犗(牛)饵”之举喻志向远大,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大胆夸张和奇幻的风格符合庄子的行文特点。
10.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可知,从甲文来看,庄子通过对鲲鹏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广阔、自由、超越常规的精神世界。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摆脱束缚、顺应自然、遨游于天地之间的自由状态,不受到任何外在的约束和限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认为万事万物都有所依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思考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与也人在地面上看天的感受,对外物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
根据乙文中“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可知,从乙文中,面对楚王派大夫前来邀请,并表示愿以国事相累,庄子以神龟为例,表明自己不愿为了所谓的尊贵和荣华富贵而失去自由和本真。他宁愿像在泥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乌龟一样,过着平凡而自由的生活。这体现了他视富贵如浮云,坚守内心自由和独立的处世态度;
综合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核心是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不被世俗的权势和财富所迷惑,因此他坚决不愿接受楚王的礼遇。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乙】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任国的公子钓鱼,用五十头阉牛做鱼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鱼竿甩进东海。一年后,钓到大鱼,这条鱼掀起的海水白浪滔天,波峰如山,海水于是震荡不已,声音大得惊天动地,千里之外的人们都被惊动得恐惧起来。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后,从浙江以东到苍梧山以北,人人都饱食了一顿大餐。
11.保尔朱赫来 12.钢铁般的意志(或: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为理想献身的精神(或: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 13.铁环: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怯懦、精神上的痛苦。
经历: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虻的影响,他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想通过文学创作重返战斗行列。示例4: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地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示例5:保尔的原稿丢失,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14.D
【解析】11.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识记。
①选段一描写的是保尔筑路时生病的情景,根据“有一天,他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等内容可以判断A处应是保尔;
②根据“送给他的那双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帽”可知,B处送给保尔帽子的人是朱赫来。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
根据选段一中“他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肠寒病也在悄悄地向保尔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可以看出,虽然保尔病的非常严重,但是他依然坚持工作,这份坚持非常人能比,可见保尔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
根据选段二“他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为了让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否已经竭尽全力了呢?’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竭尽全力了’”,这是在保尔重病瘫痪后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参加以前的工作,他迷茫、痛苦,甚至是绝望,在海滨公园他甚至想要自杀,但是那一刻的沉思慢慢让他清醒,回忆自己这些年的成长历程,回忆自己经历的苦难,最后下定决心“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开始了写作。这段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高尚的保尔,他拥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1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根据名著内容可知,保尔经历了种种痛苦。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以养家糊口,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撒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由于解救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狱;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亲戚的家。因为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所以不能再回前线了;在筑路工作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肺炎,组织上不得不将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从1924年起,保尔就已经丧失了工作的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让他长期住院治疗。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严重的疾病终于把这个满怀革命执情的年轻人束缚在了病榻上。所以“为了挣脱这铁环”中“铁环”是比喻那些疾病之痛、伤残之痛让保尔失去自己忠爱的革命工作、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及其给保尔带来的心灵上的胆怯、懦弱和精神上的的痛楚。
冲破“铁环”的经历:保尔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痛苦,有的来自身体,有的来自精神,可以据此答题。
示例一:在骑兵部队战争中一颗炸弹在脑袋旁炸开,恢复知觉后,右眼失明,不能再上前线,但他仍旧坚持去做别的工作,他先是参加团工作,后来又去参加肃反工作,从未停息;
示例二:保尔参加了筑路工作,后来在路快修好时,保尔得了大叶性肺炎和伤寒,濒临死亡,但是后来他来到烈士公墓,冷静思考人这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问题,并最终战胜软弱,树立起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示例三:保尔的病越来越严重,最终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沉沦,经过思考,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用文学之笔进行战斗,创作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1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D.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中, 有很多人对主人公保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经历, 对保尔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帮助他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引领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物是朱赫来;
故选D。
15.C 16.【示例一】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中的话,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三】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参加劳动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17.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18.【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C.有误,根据材料二中“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一句可知,C项“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16.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一的第二段分析作答。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句,引用了《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引用论证,体现出“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有力地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2)将现代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与“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的结果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这一观点。
(3)文本中对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危害进行了阐述的内容,属于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以成人”基础性活动的观点。
17.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整体感知文本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
结合材料一中“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可知,要通过劳动锻炼孩子的体质,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
根据材料二中的第1段的调查数据可知,“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第2段的调查数据可知,学生的劳动习惯很差。由此可知,必须要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并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根据材料三中“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可知,要重视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的结合;
再根据材料三“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材料三“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提炼作答即可。
18.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首先理解句子“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的含义:劳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们用劳动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美食、雄伟壮丽的建筑、智能优质的交通交流工具,这些物质之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同时,人们靠劳动养育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这是美的体验。其次联系自己的劳动经历,谈谈感受到的劳动的好处:如通过大扫除、植树等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美化了校园,还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环境,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作答时,可结合具体的劳动事例,体现出在劳动中感悟到的美好即可。
19.不矛盾。“很小很小”“很大很大”都是作者面对红海滩的心理感受。“很小很小”是面对坦荡无垠的红海滩时,作者觉得自己太渺小;“很大很大”是说作者的精神和灵魂与红海滩融为一体,所以觉得自己变得“很大很大”。 20.摆脱了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拥有自然坦荡的心境,富有生气与活力,这样的人才更像一个人。 21.示例:A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气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表达了对红海滩的喜爱之情。
B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 22.作者获得的感悟是:身处喧嚣,仍应追求自然坦荡的心境。我得到的启迪是:走进自然就是消除烦恼以及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意近即可)
【解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作者在第①段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这并不矛盾。
结合“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可知,“很小很小”是面对坦荡无垠的红海滩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形体与红海难相比,实在是太过渺小。“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结合第⑤段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可知,“很大很大”是说作者的精神和灵魂与红海滩融为一体,心灵地境界变得开阔,似乎张开双臂能将整个红海滩拥抱,所以觉得自己变得“很大很大”。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含义的理解。
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结合前一句“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可知,“人,更像一个人了”的含义是:摆脱了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拥有自然坦荡的心境,富有生气与活力,这样的人才更像一个人。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语句的赏析。
选择A句,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气势,写出了在湛蓝天幕的背景下,红海滩的坦荡无垠的玫瑰色之美,表达了对红海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选择B句,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抓”“从容娴静”赋予碱蓬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碱蓬草的从容娴静状态,突出了它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启示。
结合第④段“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第⑤段“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可知,作者认为在烦躁和喧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要摆脱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结合第⑥段“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可知,作者认为人们要关注宁静之美、自然之美,拥有一份自然坦荡的心境。作者对那宽阔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从中获得了身处喧嚣仍应追求自然坦荡的心境的人生感悟。
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追求一种自然、真实、坦荡的生活方式。同时,走进自然也是消除烦恼和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23.范文:
这才是青春
当我不再只是用哭来表达内心的悲伤时,当所有的幻想不再只是用表情画出时,当生命的内涵在不知不觉中根植于我的内心时,回头一望,才蓦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

苦是人生之桥,怕苦会走上人生的歧途;苦是劳动的外壳,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有走过人生的苦桥,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今年“五一”提前放假了,正赶上农田打农药时期,爸妈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就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别人家打农药。当然,我也不可能待在家里当“大小姐”。早上起来吃个馒头便和爸爸出去,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回来,然后匆忙吃点饭,又开始起程。就这样,从我家到农田,两点一线式的跑两趟,一天也就结束了。我觉得很累,身体都快被太阳晒“焦”了,但我又不敢告诉爸妈我很累。看到爸爸被晒黑的皮肤、磨破了的鞋;妈妈渐白的头发、干黄的手后,我才发现自己受的累、吃的苦是多么微不足道。烈日下的暴晒,的确让人感到很辛苦。但是,天空很蓝,云很白,苦后一定会尝到甘甜。

我很在乎成绩,成绩的不稳定总使我忐忑不安。
每次考完试,成绩考得好,我会一连高兴好几天,有时也会兴奋过头;但若成绩考得不理想,我就像被放了气的气球,一点力气也没有。有时,会因成绩下降而感到头晕,感觉就像吃过很辣的辣椒一样,眼泪直往下流,很难受。“成绩代表不了什么”,这是妈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啊,它代表不了什么,可它毕竟又代表着什么……

早晨起来,突然发现爸爸额间多了几道皱纹,妈妈头上多了几根白发。我有点心酸,我长大了,爸妈却变老了……
从没想过父母终将会离开我,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事,远到我都忘记自己会长大;远到我都忘了爸妈会变老,他们会和我分开;远到我都忘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要靠自己的。
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生活中遇到点滴的挫折,我会怕,会退缩,但妈妈说:“你长大了,要学会自己闯,自己去面对。”
现在,我们学校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每个同学自己去讲课。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我怕自己讲不好,怕自己讲错。在同学与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踏上了三尺讲台,顺利地讲完了那道题。顿时,掌声四起,同学与老师脸上都露出赞许的微笑;而我,也舒心地笑了。
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豁然晴朗一般;那种滋味,就像夏日里的清泉一样,甜到我的内心深处。
这才是青春!
青春期的天空是由苦、辣、酸、甜糅合而成的。朋友,抬起头看看头顶那片蔚蓝的天空吧,请相信,我们青春的天空会更蔚蓝,更悠远……
【详解】试题分析:2017年聊城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青春”类命题,往往基于以下两点:1.关注青春生活风采。学习生活中,初中生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热爱科学,却也怕作业负担,怕考试失败;渴望老师的尊重、关爱,却也常常叛逆,喜欢自由自在,有自己的空间;喜欢表现自己,却因常常出错而害怕。课余生活中,我们总是生龙活虎,热爱班集体,却常常因打打闹闹毁坏了班级荣誉,伤了同学间的和气,被家长、老师批评;渴望同学友谊,却也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大打出手;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另类”,做自己爱做的事。家庭生活中,渴望父母的理解,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和父母对抗;富有理想,但遇到挫折便失落怅惘……中考作文的命题,就是紧紧扣住我们自己的个性生活作为命题的范围和内容的。2.折射生命的内涵。成长中,中学生学会了开启尘封的心灵,睿智地面对世间一切不可预测的变故,打造坚实的青春底座,磨出生命的光亮,感受体验青春生命的精彩。中学生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演绎人生的精彩。中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行动解读自己的生命,由青春成长感悟生命的内涵。针对此类命题,考生应注意到明显的趋向:引导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回眸抒写对生命的个性感悟体验。如“成长回眸,值得思索的也许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也许是换个角度思考的智慧和豁达;也许是战胜困难、毅者无疆的勇敢……回眸间,盘点曾经岁月中的记忆或对成长的理解、感悟,你一定有所收获。”此类命题既要写青春成长经历,又要得出自己独特人生感悟。一言以蔽之,在“青春”的大范畴内,写作时考生应该重点把握“这才是青春”中的“这”一字。写作此文时,文体以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为佳;文学素养深厚的同学,尽可能尝试抒情笔法,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立意宜“高”,题材宜“新”。如果你的胸中藏着丰富细腻的情感积累,不妨从小处落笔,写出曾经经历过的一次磨难、坎坷。这就可以借助修辞之法,烘心中之情,这就可使文章开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当我们的心中对“青春”千般感慨,不妨站立于更高的位置来“俯视”青春,以抒发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则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用上铺陈的语句,以增强气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