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5: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49年10月后,“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已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漫画创作于1950年,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C.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高兴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4.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7.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助人为乐的解放军战士——雷锋,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
A.电影作品《雷锋》 B.雷锋日记
C.《英雄模范人物故事一一雷锋》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8.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进,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9.20世纪80年代,农民抱怨:三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五个月休闲。这表明田野已经承载不动数亿农民致富的希望。为此,一些农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是( )
A.实行互助合作 B.建立人民公社
C.改革国有企业 D.发展乡镇企业
10.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布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2.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全球性挑战的日益严峻,已经暴露出重大缺陷。为此中国提出的新理念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国梦蓝图
13.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カ友好交往的使者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强 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14.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向世人昭示了我国( )
A.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 B.国防实力的增强
C.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D.粮食问题的解决
15.印度人写的《中国的形象》中说:“我们所到的城市,到处可见玻璃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联合企业、宽阔的马路……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该文强调的是中国(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交通运输的便捷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1)据材料一,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重大成就并简述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简析该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统一大业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成就取得的原因。
材料三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据材料三,指出阻碍台湾统一的不利因素。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1949年10月后“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所学知识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今天“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B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排除A项;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50年美国对朝鲜入侵受到了中朝人民的抵抗,漫画体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是三大战役的胜利,排除A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1950年还没有实现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排除B项;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1952底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因此“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主人,A 项正确;一五计划完成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排除B项;对农业改造,引导农民走上农业合作社,在农村建立土地公有制度,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题干图片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6.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是解题的关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雷锋日记,是雷锋亲手写的,是研究雷锋的可信资料,是一手史料,B项正确;电影作品《雷锋》《英雄模范人物故事一一雷锋》、课堂笔记提纲均是经过别人加工,融进了主观感情,是二手资料,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故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成为首批经济特区,C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排除B;“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不符,排除D。故选C。
9.D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一些农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D项正确;实行互助合作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立人民公社开始于195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B项;改革国有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农民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198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故A不合题意;1984年国营企业改革起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不合题意;1993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2.C
【详解】根据材料“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全球性挑战的日益严峻,已经暴露出重大缺陷。为此中国提出的新理念”,可见是中国为世界提出的新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这个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排除A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中国梦蓝图也是中国人民的梦,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加强了人民海军的装备的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海军设备越来越先进化现代化,武器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往返成功,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没有涉及卫生医疗和粮食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吃得好、穿得好”可知,吃、穿、住,这是生活的变化,C项正确;“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这体现的是生活,不是科技,排除A项;“到处可见玻璃的高楼大厦”,这体现的是居住条件,不能体现交通运输的便捷,排除B项;温饱问题的解决与“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国情:工业落后,尤其重工业薄弱。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任答其中两个即可)
原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苏联的支持与援助。
(2)背景: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文革”遗漏了许多问题;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1)国情:根据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得出工业落后,尤其重工业薄弱。
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原因:根据材料一“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可得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可得出苏联的支持与援助。
(2)背景:根据材料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可得出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可得出“文革”遗漏了许多问题;根据材料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得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道路:根据材料二“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这条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1)前提:国家统一领导。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成就:香港回归祖国。原因:“一国两制”方针;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3)因素:“台独”势力;外国干涉中国统一的势力。
【详解】(1)前提:根据材料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领导。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重要成就:根据材料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可知,图片反映香港回归祖国是我国在统一大业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祖国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升,中国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3)不利因素:根据材料三“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可知,阻碍台湾统一的不利因素是外国干涉中国统一的势力;根据材料三“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可知,阻碍台湾统一的不利因素是“台独”势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