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
新课标·新教材
太
空
探
索
情景导入
第二节 太空探索
目 录
第二节 太空探索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1
探月工程
02
火星探测
03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05
随堂检测
06
空间站建设
04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01
学习目标
第二节 太空探索
02
根据相关材料,列举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并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01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了解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的历程
探月工程
02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56年,中国航天从零起步,踏上了通向太空的逐梦之旅。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太空探索活动多样,使用的航天器类型也各异。
中国航天逐梦之旅
太空探索
探索活动
航天器类型 时间 太空探索活动
天宫号空间站 2011年
(天宫一号发射)
玉兔号月球车 2013年
(着陆月球表面)
祝融号火星车 2021年
(巡视火星表面)
搜集资料并完成下表,了解中国太空探索成就。
空间站建设
火星探测
探月工程
太空探索
探索活动
太空探索是人类向太空发射航天器、探索太空的活动。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阶段。
人类的太空探索活动主要有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
太空探索
学习新知
探月工程
火星探测
空间站建设
探月工程
学习新知
获取月球表面影像
了解地月空间环境
采集月壤并带回地球研究
拓宽对宇宙的科学认知
月球是人类走出地球、探索宇宙的第一站
中国的探月工程的目的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为“嫦娥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如期实现三步走规划
探月工程
学习新知
中国的探月历程
探月工程
学习新知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探月序幕
中国的探月历程
探月工程
学习新知
嫦娥三号着陆器携带玉兔号月车成功登月
世界上第三个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中国的探月历程
探月工程
学习新知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探月原则
以中国书法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
探月工程
小组讨论
科学研究
月球是地球最接近的天体,研究月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为什么热衷于月球的探索?
探索与发现
人类天生对未知充满好奇,探索月球可以带来新的发现和认识,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
资源开发
月球可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水、氦-3等,这些资源可以支持未来的人类发展及太空探索。
技术挑战
月球探测是一个对技术和工程的挑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探月工程
小组讨论
科学研究
月球探测有助于扩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促进天体物理学、地质学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
月球探测有什么意义?
促进技术发展
月球探测对于开发新的航天技术、太空探测器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资源
月球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月球探测有助于未来对月球资源的开发。
国际合作与和平利用
月球探测也可以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推动太空探索的和平利用
火星探测
03
火星探测
学习新知
探测火星是否存在有生命
探测火星是否存在有水源
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火星与地球一样有卫星、四季变化和高山峡谷等
火星探测的目的
1960年,苏联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拉开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序幕。人类迄今已开展了几十次火星探测,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
火星探测
学习新知
火星探测历程
中国行星探测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深空行星探测计划。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火星探测
学习新知
火星探测历程
着陆
2021年5月15日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火星探测
学习新知
中国行星探测
发射和环绕
2021年2月10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巡视探测
2021年11月8日
天问一号环绕器准确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截至2023年8月,天问一号环绕器还在进行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了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展巡视探测
中国行星探测
拓展延伸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图形中,太阳系八颗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饱含动感、气韵流动,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出字母“C”的形象,代表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Characteristic energy)。
中国行星探测
空间站建设
04
空间站建设
学习新知
197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
1973年,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
1986年,苏联开始建设和平号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建设
1.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2.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载人航空工程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空间站建设
学习新知
火星探测
学习新知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
为了便于航天员在失重漂移状态下手脚着力,天宫一号里设置了30多个手脚限位器,这是舱内最多的设施。在这里,航天员不仅可以完成各项探测任务,进行舱内无线通信等实验,还可以上网、发微博、看影片,开设天宫课堂,打太极拳、翻跟斗,日子过得好热闹。
天宫一号里好热闹
拓展延伸
人类探空探索的意义
05
了解宇宙奥秘,开拓新的领域。
太空探索可以让人们探索未知宇宙,了解太阳系和地球的演化历史,激发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人类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开拓新的领域。
太空资源丰富,保障人类未来发展。
太空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太空资源、建设太空基地,可以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带动高新技术发展,催生新技术,惠及全人类。
太空探索需要使用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带动科技的发展,并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学习新知
随堂检测
06
随堂检测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为2024年中国航天任务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反映我国( )
①进入创新型国家行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③轻工业发达;④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随堂检测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为2024年中国航天任务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嫦娥六号探测器的研发和发射有利于我国( )
①维护月球权益;②促进科技发展;
③扩大领土面积
④开展太空探测活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随堂检测
2024年是我国探月工程实施第20年,期间深空探测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家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探测数据,取得了系列伟大成就。图
示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及新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实施“探月工程”可以( )
①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人类唯一家园:地球
②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航天实力
④体现人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