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2: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核心概念:工商食官、重农抑商、丝绸之路、货币、信贷、契约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时间:
条件:
材料1:当交换日益频繁,交换地区不断扩大,不可能产需都直接见面时,一部分人就从社会上游离出来专门买进卖出,充作产需双方的中间人;组织交换成了他们的职业,有了这种社会分工,商人和商业于是产生了。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最初的商业贸易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材料2: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原始社会后期
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的产生→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1、商朝
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工商食官)。
材料2: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 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国语·晋语四》:“工,百工。商,官贾也。”
材料1:商族人的祖先契(xiè)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部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中国商邦》
“华商始祖”、“中斌财神”
王亥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2、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不少私商聚集大量钱财);
产生“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夫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
——《国语·晋语》
“陶朱公”范蠡
儒商始祖子贡
仲父吕不韦
女商人巴寡妇清
“商祖”白圭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3、秦汉时期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
(约今138.6CM)
度量衡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
材料: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4、隋唐到两宋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魏晋南北朝);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材料: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材料: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问题:隋唐到两宋的商业贸易有何变化?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5、元明清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明清时期商帮分布图
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
安徽歙县棠樾村乐善好施坊
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
总结: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趋势
贸易范围
活动场所
组织形式
交易内容
商业政策
不断扩大,地区性——全国性——国家间
从城市到农村,从固定(坊市制)到不固定
从官商到私商再到地域性商人群体
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
从土特产品、奢侈品到普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持续始终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时期 总体特征 概况 政策
商朝 兴起发展 出现商人;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繁荣 工商食官局面被突破,私商兴起;金属铸币大量出现。 秦汉 艰难发展 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商贸活动严格限制在政府控制的市内;对外贸易发展,丝绸之路出现。 重农抑商
魏晋 南北朝 缓慢发展 出现草市;货币在流通中作用减小。 隋唐 较快发展 实行坊市制;出现柜坊和飞钱;对外贸易繁荣;大运河促进了商贸往来。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国家鼓励海外贸易
宋元 空前繁荣 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普遍;纸币出现;边境贸易(榷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明清 继续繁荣 专业性市镇兴起;农副产品商品化; 长途贩运发达,全国性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商帮兴盛; 钱庄、票号;货币经济占主导。 强化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B
课堂检测
(2023·广东高考·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D
课堂检测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据此分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①根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政治: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政策
③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交通条件、货币金融、对外贸易;
④其他:思想观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A
课堂检测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C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唐代茶税成为税收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广泛种植茶叶,北方饮茶之风盛行
课堂检测
(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D
课堂检测
(2022·重庆高考·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D
课堂检测
(2022·重庆高考·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A
课堂检测
(2022.6·浙江高考·5)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A
课堂检测
(2020·海南高考·4)《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B
课堂检测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
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
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C
课堂检测
唐宋时期,交易场所的“市”与举办宗教、体育、临时性交易等活动的“场”逐渐结合趋同,作用与含义也逐渐合。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拓展了社会公共空间
B.政府已经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市的发展侵占了场的活动空间
D.市、坊的空间与时间界限被打破
A
课堂检测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埃及:
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古希腊: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东西方贸易商路。
阿拉伯商人: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和私人参与商业活动。
特征:
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
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罗马帝国贸易网
洛阳北魏墓地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铸造时间是491-518年。拜占庭帝国金币在我国出土数量很多。
拜占庭帝国出现的中国丝绸
正在西非使用贝壳的阿拉伯商人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汉朝 陆路为主 张骞通西域,设置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
唐朝 海陆并举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宋朝 海路为主 少数民族政权阻隔陆路,设市舶司,泉州、明州、广州三大港口
元朝 海陆并举 设市舶司,泉州成为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来华
明清 渐趋萎缩 郑和下西洋、隆庆开关、设广州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四)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朝贡贸易
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即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来,
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目的:
①政治: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经济:求购异域特产,满足统治者的奢侈需求;
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意义: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正常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郑和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四)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明清:朝贡贸易兴盛,清朝先后在广州设公行与“十三行”管理(代理)对外贸易
清朝公行贸易
①含义: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②原因:1757 年(清朝乾隆)闭关锁国政策;
③特点:政府给予特权,垄断对外贸易;
④实质:闭关锁国,有限度开放。
“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察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五)商业贸易的主要影响
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材料: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中国与萨珊波斯)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中原流行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 《维摩诘所说经》汉文文本,都在西域地区流行……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尚书正义》《经典释文》《切韵》,道家的《刘子》,史部的《史记》《汉书》等,也都传抄到沙漠绿洲。
——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
背景
表现
意义
随着 商业规模的扩大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①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②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古埃及货币
拜占庭帝国金币
小亚细亚金属铸币
商朝铜铸贝
材料:信贷是交换两种在时间上有先后的财务或劳务:我为你效劳,你以后偿还。领主预借麦种给农民,后者收获后偿还,这是一种信贷。酒馆老板不马上要求顾客付钱,而是用粉笔在墙上记下欠账,或者面包店老板交货后在木头符契上刻下记号,由顾客和自己各执一半,以便日后结账,这也是一种信贷。向农民购买青苗的粮商,塞哥维亚和其他地方在剪羊毛前就向牧民预购羊毛的商人,从事的也是信贷活动。
——[法]布罗代尔著,顾良等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信贷:货币持有者将约定数额的资金按约定的利率暂时借出,借款者在约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地区 时期 信贷概况
古代 世界的 信贷 前22— 前21世纪
前16— 前11世纪
公元前4世纪
古代 中国的 信贷 西周
春秋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证人、担保、法律保护)。
古希腊出现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行业,
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周记》中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材料:(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
庄票形成于清初,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都不记名,凭票即付,所以庄票可代替现金流通。庄票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
承裕甡记钱庄庄票 恒隆钱庄庄票 天祥钱庄庄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三)契约
契约: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古代世界契约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古代中国契约 ①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
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意义 规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正常进行。
古代的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货币
信贷
商业
契约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
起源:随着商业规模扩大,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作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财富象征,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古代世界的信贷
古代中国的信贷
古代世界的商业契约
古代中国的商业契约
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商业贸易的主要影响
课堂小结
(2021.6·浙江高考·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D
课堂检测
(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
课堂检测
(2023·浙江·高考)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
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
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B
课堂检测
(2021·天津高考·9)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A
课堂检测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他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据此可知,这( )
A.有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B.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C.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烦琐的特点
D.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A
课堂检测
为保障财物的流转,罗马法中先后出现了口头契约与诺成契约。口头契约指当事人用特定的语言经问、答而订立的契约,如在仪式或言辞上稍有差错,契约便不成立。诺成契约指当事人表达出双方同意的信息,无须经过特定的仪式而订立的契约。这一转变( )
A.有效地避免了交易的欺诈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推动罗马法学高度成熟
D.沉重地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B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