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世界人口增长
如何解决人口增长
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数量
质量
食品安全
消除饥饿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石器锄耕
【回顾】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铁犁牛耕
机械化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现代社会
★根据图片和材料,指出生产方式有何变化?
依靠人力、畜力进行生产;
以机器为动力进行生产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 ,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原因:
现代农业的巨大进步使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粮食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世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机械、农业化学和遗传育种三大科技领域。农业机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和耕作能力;农业化学提高了作物产量,减轻了病虫草害的损失,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遗传育种通过对生物遗传性状的改造,培育出大批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良种,提高了农业产量。
——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
(2)过程:
农业集约化:是在一定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产品的总量。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101页
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运营方式。
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②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
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1.农业生产现代化
工业革命: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室种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室能够做到在寒冷的冬季透光保温,在炎热的夏季遮阳降温。与露地种植相比,温室种植在质量、时间、收益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在不同季节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的蔬果。
温室种植是设施农业突破性进展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设施农业吗?
设施农业,是借助人工设施,创造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使动植物全天候生长的农业生产方式。典型设施有环境安全型温室、禽畜舍、菇房等。
播种机
联合收割机
铧式犁
(3)表现:
前提
农业机械现代化
机器人
特点
影响
美国——大型为主 ; 法国——中型为主; 日本——小型为主;
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
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推动农作物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1.农业生产现代化
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杂交育种技术新的突破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3)表现:
2.畜牧业的现代化
①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②生产规模大型化
现代化养牛场
3.渔业的现代化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捕捞渔具日趋现代化
②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
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现代化渔场
现代化养鸡场
远洋渔船
结合材料探究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1)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供应。(学习聚焦)
(2)为人类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单元导语)
(3)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更新变化
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 ——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进入现代社会后,西方人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中国人也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人的宗法关系。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以适应新生活的需要。
——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问题探究】
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温度变化比大气小;湿度变化稳定,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内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
原始社会:陶器、地窖
古代社会:防鼠、防盗、防潮、防火、保鲜
出现大型粮仓(如含嘉仓)
现代社会:粮仓容量不断扩大,
低温、低氧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传统储备主要靠经验积累
现代储备主要靠科技发展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礼记·王制》
1.粮食的储存
背景: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现代
表现: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由百吨发展到千吨、万吨。
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 现代粮仓
2.食品保存技术
古代社会:风干、腌制、天然冰
现代社会:20C20S起
冷冻食品工业发展突飞猛进
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p15【思考点】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①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
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
②可实现农产品跨区域、跨季节均衡销售,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种类。
③可减少农产品损失,有利于防止食品变质,保障食品安全。
④能够提升生活品质,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1)原因
①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粮食需求增加。②城市化化的加速,耕地面积减少。
③对农业的投资不足。
④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⑤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
⑥经济危机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1、粮食安全——吃得饱
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
【学思之窗】P16
①农业投资不足
②经济危机的破坏
③人口的激增
④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⑤气候变化
(2)措施:
(1)国际:
①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②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2)中国:
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开源):
1996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成就: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厉行节约(节流)
三、消除饥饿与食物安全
2、食品安全——吃得好
(1)原因
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
(2)措施:
立法规范: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200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修订)
严格监管: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
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世界: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