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14: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自然美景
政治抱负
虚词作用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翻译全文。
圈画、关注: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倒装句
疏通文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疏通文意——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百废俱兴
或异二者之为
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动词作名词,表现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俱”,全,皆。
疏通文意——通假字
同“嘱”,嘱托。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有时、偶尔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连词,来
介词,因为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动词,看
名词,景象
一词多义

此乐何极( )
南极潇湘( )
动词,穷尽

然则何时而乐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动词,至,到达
连词,那么
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连词,就
一词多义
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吾谁与归(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合作探究
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定语后置,应为“居高庙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规模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顺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胜景,美景
边际
日光
壮丽景象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贬谪、降职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泛指文人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连绵不断的雨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冲向天空
光芒
隐没
倒下 折断
傍晚天色 昏暗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被说坏话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被批评指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停息
美丽的鱼

形容草木茂盛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荣耀和屈辱一起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一起
持,执
荣耀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迎着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这是什么缘故呢?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朝廷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 斯 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疏通文意——重点实词、句子
梳理全文内容,探究写作思路,画出结构示意图。
思路梳理
“然则”“若夫”“至若”三个虚词分别有什么作用?
思路梳理
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然则”
“然则”意为“如此,那么”,起转换作用,由第2段概写洞庭湖景物,转入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引起下文,与3、4两段构成总分关系。
“若夫”“至若”
“若夫”以虚拟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风雨的描写。
“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
朗读课文2、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重点突破
气势非凡
水波壮阔
阴晴变化
1.岳阳楼的“大观”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空间
时间
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
2.洞庭风雨图
淫雨、阴风、浊浪等风雨晦暗之景
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3.洞庭春晴图
和煦明亮之景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
写作背景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以物喜
以己悲
为 自 己
古仁人的思想情感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忧后乐”
无论在朝在野
忧民忧君之心不改
引出
忧乐观、悲喜观
作者的政治抱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患意识
奉献精神
对比
内核一致
以安邦治国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何理解?
“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zhēn 规劝)之意。
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立意的深远_现实意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景物的阴晴圆缺,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现实生活中,超越自己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孟子——杜甫——范仲淹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梁惠王下》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用对语说时景”体会文章语言美。
语言特点
修辞上:对偶 排比
对偶句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两句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对偶句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这组对偶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有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这两组对偶句具体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也蕴涵着作者对古仁人的钦敬和向往之情。
对偶句,分析其含义。
此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同时也是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对语说时景”体会文章语言美。
语言特点
修辞上:对偶 排比
用词上:哪些词用得好?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5.语言的优美
“潇湘”“隐曜”“满目”“远山”“长江”“万千”
(1)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极强的视听冲击。
衔-吞 际-涯 通-极 隐-潜
(2)大量使用同义词。表意更加精细准确,错落有致二富于变化。
废-兴 朝-夕 宠-辱
(3)大量使用反义词。在对比和衬托中,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用对语说时景”体会文章语言美。
语言特点
修辞上:对偶 排比
用词上:哪些词用得好?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音韵上:
句尾押韵
这篇文章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表达方式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
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4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阅读三、四段,回答:
1.文段③④运用   手法和_____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感。
2.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_,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应注意分别读出________ 和 的语气语调。
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哀低沉
喜悦昂扬
感极而悲和喜气洋洋
对比
中考链接
3.“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
自己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描写
4.③④段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先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并与之形成对比,突出“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 )修辞方法,分别指( )和( )。
4.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不同的是( )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阅读第5段,完成下面题目:
议论
有人
有时
或许
借代
在朝廷做官
不在朝廷做官
C
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