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介绍某一事物”为主题,编排了《太阳》《松鼠》两篇课文,专项进行说明文读写训练。《太阳》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以及与地球关系密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松鼠》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与科普性说明文不同,它以叙事和抒情的笔调介绍松鼠可爱的外形、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语言活泼,描述生动。两篇课文语言风格迥异,但说明方法多样,描述时用词都十分准确,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是培养学生阅读不同语言风格说明文能力的好材料。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12个生字,会写22个字,会写23个词语。
阅读理解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分条记录获取的信息。◎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能初步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书面表达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16 太 阳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情境,导入课题
1.单元导读。
(1)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这节课,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集中学习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写一篇说明文。
(2)齐读本单元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2.导入课题。
对于太阳,我们似乎是熟悉的,但其实又是陌生的,我们对它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太阳》一课,了解课文是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板书课题:太阳)
【设计意图】由于《太阳》一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课前带着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教学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 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快速默读,梳理内容。
(1)引导:本文篇幅不是很长,请同学们运用之前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两分半钟之内,读完全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2)学生默读,老师计时,出示计时器。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梳理。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距离远)
②实际上它大得很。(体积大)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温度高)
④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与地球关系密切)
2.理清层次,学会合并。
引导学生思考:内容概括出来了,那么,哪些自然段是从同一个角度来介绍太阳的,可以合并?
预设: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的特点;第4~8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板书:特点 关系)
3.说一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预设:课文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等方面介绍了太阳。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非常聚焦: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为此,在提取说明要点时,可以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再进行归纳、概括。这一方法的学习,为学生提取要点、读懂文章提供了支架。记录阅读时间就是巩固前面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
三 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1.默读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圈出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
说明对象 特点 具体介绍 说明方法
太阳 距离远
体积大
温度高
2.分组交流,学生汇报。
(1)距离远。
①填写表格。
a.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列数字)
b.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列数字、作比较)
②追问:说明性文字特别讲究准确、严谨,为何在课文中常出现“约有”“差不多”这类的词?这类词语能去掉吗?(不能,数据不准确,用上这类词,表述更严谨)
③追问:在写太阳距离地球远的特点时,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羿射九日的传说?(明确:突出说明文的趣味性)
④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2)体积大。
①填写表格。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列数字、作比较)
②视频演示,对比太阳与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不拿太阳和木星、火星作比较?(明确:地球是大家所熟悉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说明,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③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并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感知太阳的“大”。
(3)温度高。
①填写表格。
a.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b.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列数字、作比较)
②仿写句子,感受太阳的温度之高。
课件出示: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______碰到它,也会__________。
(提示:针对“五千多摄氏度”说一说生活中熟知的事物的温度,如,沸腾的开水的温度一般是100℃,钢铁的熔点在1500℃左右。)
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强调重读关键词。
(4)完成表格,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说明对象 特点 具体介绍 说明方法
太阳 距离远 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列数字
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作比较
体积大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列数字、作比较
温度高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打比方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列数字、作比较
四 对比阅读,感知好处
1.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说明方法的好处。
(1)观察表格可知,这三个自然段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看来数字特别能说明事物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只用列数字这一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是否合适 为什么
课件出示: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太阳很大,它的体积是141200000立方千米。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2)对比阅读这三个句子和课文《太阳》中的句子,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
远:“一亿五千万千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读者而言,到底有多远依旧很模糊。那么,如果列举“步行”“坐飞机”两个常见的例子,将它们到太阳上去的时间长作比较,就把抽象的概念说具体了。
对“大”“热”的描写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列出数字,读者对“大”“热”的概念依然不清楚,拿一个相对熟知的地球作比较,把太阳称作“大火球”,列举钢铁碰到太阳变成气体的例子,也能方便读者准确而又容易地了解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2.小结:看来,无论选择哪一种说明方法,都要以把事物介绍清楚为目标导向。如果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而且不费力,那么这种说明方法就是恰当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如果只用一种说明方法行不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要结合说明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不能仅限于某一种说明方法,为下一个环节的写作作铺垫。
五 关注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导读正确。
课件出示:
shè shì zhí liánɡ tàn qū shā jūn liáo
摄 氏 度 繁 殖 粮 食 煤 炭 地 区 杀 菌 治 疗
提示:“摄”应读shè,与“聂”相区分,不要错读成niè;“菌”在文中读一声。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字形溯源,重点指导“殖”。
课件出示:
(提示:“殖”的本义是脂膏久放而变质,而带“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
(2)指导书写:“殖”右半部分“直”的里面是三横。
3.练习书写,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识字,再结合多种方法,加深记忆,如,“殖”字的字形溯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从“歹”声“直”,“繁”是“滋生”的意思,“殖”也是“滋生”的意思,所以“繁殖”其实就是产生新的个体的意思。由此看来,“繁殖”是两个同义字的组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巩固字词,复习导入
1.读短文,在括号里填写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它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是个大火球,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太阳和地球关系非常(密切),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我们吃的(粮食)、埋在地下的(煤炭)等都离不开太阳。太阳光还有(杀菌)的作用,人类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复习回顾,说说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短文,直接聚焦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 借助实例,体会作用
1.范例引路,完善梳理。
(1)快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2)引导学生给第4自然段划分层次,找出文中与太阳有关系的事物的名称。
预设:动物、植物、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棉、麻、毛、丝、煤炭。
(3)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关键信息,如“吃的”“穿的”和“煤炭”写的都是与人类生活,以及相关的事物。
(4)师生共同梳理:本段是从太阳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人类的生活以及太阳还影响煤炭的形成两个方面写太阳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的。
(5)小结方法:划分层次,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2.小组合作,完成第5~8自然段的梳理。
(1)小组汇报。
预设:第5自然段写的是水在太阳的作用下形成云、雨、雪;第6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对风的形成的影响;第7自然段是写太阳光能杀菌,从而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2)引导学生发现第5、6自然段写的内容都是和自然气候变化有关的,从而进一步归纳出第5~8自然段是从 “自然气候变化”与“预防和治疗疾病”两个方面写太阳对人类生活的作用的。
课件出示: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设: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一年四季的变化;氧气的产生;生活中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等。
4.引导:因为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获得各种各样的资源,才能在地球上生存发展。齐读第8自然段。
5.教师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时恰当地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较分散,不易于学生梳理。以第4自然段为例,借助思维导图,先教方法,再实践,一是为了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为学生提供分析文章的支架,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 聚焦方法,语言迁移
1.出示范例,体会方法。
课件出示:
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1)语段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这座电视塔的?(高度、外形)
(2)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电视塔?(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初试身手,语言迁移。
请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用两个自然段来写,每个自然段写一个特征。
3.出示星级评比标准,集体评议。
评价内容 集体评议
写清楚事物的一个主要特征 ★★★
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
运用多种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特征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在于为单元习作作铺垫,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学以致用。同时,语文学习也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太阳》是一篇语言简洁、逻辑性强的说明文,从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关系密切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太阳。作者为了说明太阳的特点,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本课的教学除了要把握课文内容,还需要学生从阅读中习得方法,尝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引导默读,提高效率。
本文篇幅不长,可以借助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默读速度的训练,不仅要快,而且要准。“快”可以用时间来衡量,“准”要通过思考问题来实现。这便需要教师多加引导,才能实现。这也符合大阅读时代的要求。
2.巧借图表,梳理信息。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教师分别采用了思维导图和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提炼,这样既降低了难度,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分析文章的支架,锻炼了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3.形式多样,体会好处。
学习说明性文章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形式:借助视频资料、仿写、联系生活补充资料、比较句子等。运用上面这些方法的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为学生在说明文写作时,能恰当地选择说明方法介绍事物打下了基础。说明文的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只有从单元第一篇课文开始锁定习作训练目标,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分层、分阶段地进行训练,才能逐步达成单元习作中的学习目标——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