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是鲁教版初二下学期的精讲课文,本次录课所选班级为初二三班,该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比如,听课习惯,写字习惯,回答问题习惯;有40%的同学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较透彻的理解能力,能够做到独立、深入的思考,并且能够将自己所理解到的东西用文字流畅的表达出来;另有45%的同学能够主动阅读,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表答能力也算较好;其余同学有一定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大约15%的学生有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表现为:不善于动脑筋,分析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阅读障碍。上课不能主动回答问题,提问时也只是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部分的回答,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基本没有阅读习惯,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学习。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看似浅显易懂,实则是意味深长。戴老师的这节课,教师精讲引导,细致点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合作,学有所得,效果较好。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做的很好:
本节课目标非常明确,使学生学有导航,学有方向。
整体感知环节,老师设计的问题“介绍老王其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化难为易,需要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得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本文所选的切入点“害怕的糊涂了”,可以说是“小切口,大文章”,以点带面,牵动全篇。
本节课是一篇散文,老师注重了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书方法,比如:默读、朗读、跳读,让学生在读中揣摩,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领悟;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一个词语、一个字”上细致研读,通过换词,删词、补写内心独白等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不但注重了读,还有意识的让学生练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相信老师深入的解读,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解读文本,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老王》教学设计
执教??戴雪
一、导入
介绍杨绛。(出示图片)为何称她为先生?钱钟书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1.研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3.关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
三、新授课:
1、检查预习情况,处理重点难写字词。
三个词:滞笨??愧怍??骷髅
引导学生思考记忆“骷髅”的方法。
2、初读课文,了解老王其人。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介绍老王。
(2)生读完后,交流。
引导学生从职业、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住处等方面筛选信息,让学生体会老王生活的艰难和不幸。
3、细读课文,研究“老王的不幸”。
(1)师:这个不幸的老王在临终之前却吓了杨绛一跳(投影“我害怕得糊涂了”),请朗读8——12段,说说原因。
(2)生读文,师生交流。
(3)重点品味的词句:
“他简直就是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睛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里。”
“我不是要钱”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镶嵌”“倒”“骷髅”理解老王形象的“可怕”。引导学生抓住“我不是要钱”,并比较阅读“我不要钱”,理解老王此次来的目的是“临终告别”。
(4)一个心理补白:老王离去时心里会想什么?用“唉!”开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写话。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不幸”不仅仅是生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
(5)师总结:怪不得杨绛先生那么的不安和愧疚,怪不得几年过去了,才渐渐明白:
(多媒体出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6)分析作者的“幸与不幸”。
多媒体出示:
1911年,杨绛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家庭;
1932年,杨绛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同年,他又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杨绛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 钱钟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戴高帽,挂木板,剃“阴阳头”,扫厕所;女儿钱瑗只有写好“与爸妈在思想上划清界限”的大字报才能回家,女婿不想诬陷别人而上吊自杀……
师出示杨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杨绛也是一个不幸的人,那她为何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引导学生理解在那段苦难疯狂的岁月里,老王对作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杨绛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跳读课文,依据课文,梳理老王与杨绛一家交往的往事。
让学生用“曾记得——”的句式来说话。
多媒体出示: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
……
4、师生齐读小诗,结束课堂。
愧疚 不安
善良 善良
因善良而靠近
因善良而疏远
善良的心
在岁月流淌中
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老王》教材分析
杨绛的《老王》,是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的主人公正是作者生活中熟悉的一位车夫。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又善良的劳动者的形象。文章记叙了“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出老王的“苦”与“善”,体现了作者夫妇与老王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注意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两篇文章并掌握人物描写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与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方法,继续巩固单元知识学习要求。
在设计本课时,我侧重于这几个方面:一是对老王人物形象的认识,认识他的“苦”和“善”;二是认识作者的“善”和“愧怍”; 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此外,杨绛的语言简朴,情意深沉,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因而对语言的赏析也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
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
年级:________班别:________执教:_________时间:_______
课题
?
课型
?
课时
?
促进或损害课堂教学的教师行为观察记录
权重
等级
得分
评价内容
??? 评价指标
A
B
C
?
学生学习状态
参
与
状
态
1.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6
50
6-5
4-3
2-1
?
?
2.自我调控能力强,参与的时机与效率恰当;无开小差、讲小话、无精打采等现象
8
8-6
5-3
2-1
?
1人次扣1分
3.学习习惯良好(记笔记、眉批、改错本等)
5
5-4
3-2
1
?
交
往
状
态
4.有师生课堂互动形式,教师不能满堂群问群答,应有针对性提问
3
3
2
1
?
?
5.有生生课堂互动形式,体现合作学习,鼓励协作式的学习方式
3
3
2
1
?
思
维
状
态
?
6.有创新思维,能对教师提出问题有言之有理的答案或不同寻常的答案或不同见解;有争论探究
10
10-8
7-5
4-1
?
?
7.学生有自由选择空间,能自己提出问题
5
5-4
3-2
1
?
8.体现自主学习;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发现,不能由教师包办
10
?
10-8
7-5
4-1
?
教师教学行为
教
学
目
标
9.根据实际确定“三维”目标,不唯教参,切合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符合学情与新课标理念
3
30
3
2
1
?
?
10.学生基本能达到预设目标,多数学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
5-4
3-2
1
?
教
学
方
法
11.教学方法灵活并适合课型;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能联系文本有拓展
4
4
3
2
?
?
12.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
4
4
3
2
?
13.问题的设置有启发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得到鼓励;学生的错误及时巧妙地校正
3
3
2
1
?
教
学
过
程
14.无浪费时间与无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
3
3
2
1
?
?
15.能给学生充分的反思时间和空间,不拖堂
3
3
2
1
?
16.训练和作业要求合理、全面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3
3
2
1
?
17.共性问题与预设一致,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
2
2
1
0
?
教师
基本功
18.教态:自然亲切、大方得体、不造作
5
20
5-4
3-2
1
?
?
19.语言:普通话标准(二甲为5分)、启迪思维
5
5-4
3-2
1
?
20.板书:简洁端正、条理清晰
5
5-4
3-2
1
?
21.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熟练、恰当
5
5-4
3-2
1
?
教学个性创意
22.教师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或有自己的教学心得与独特感受
加分
1—5分
?
?
综合
评价
?
?
?
?
?
总分
?
?
观课教师
综合分析:
在这节课中,课堂提问达三十多次,其中,学习生字新词五次;初读课文,分析老王形象达八次;品文析句,读懂内容十五次;语言表达十次。从这些数据中看出,戴老师在每个环节的问题设置上都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分配非常合理,并且问题有效性很高,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不断启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加强提问的艺术性很重要。个人建议:教师应简练自己的课堂提问的语言;提问时建议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课堂上的话语权。
评测练习
可怜的老王离去时,攥在手里的钱会让他更加冰冷,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波澜起伏啊!请同学们以“唉”字开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补写出此时此刻老王的内心独白。
2、 跳读课文,依据课文,梳理老王与杨绛一家交往的往事。
让学生用“曾记得——”的句式来说话。
多媒体出示: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
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