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28 16: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教学内容:欣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1、会唱并记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选了,能够结合图形记谱,听变出主题变奏的次数,并对学校建议的变奏方法感兴趣。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起或独立自主选择本课“创作时间——变奏”中的选录片段,尝试用节奏或节拍为核心的变奏手法,写作变奏,并将乐谱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难点:
1、能够用简单的图像对音乐结构进行记录,并听变出变奏曲的特点。
2、能模仿变奏手法,完成简短的音乐旋律编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并说出中外一些音乐家的名字吗?
生:莫扎特、贝多芬、朗朗、柴可夫斯基……
二、新课
师:同学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外一位音乐家,他可是连莫扎特、贝多芬都要称为爸爸的人物哦。他就是海顿!(简介)
我们先来听听他的作品,老师先不说作品叫什么名字,先请同学根据自己听音乐的体验给这首乐曲起名字……(听音乐)
1、音乐的特点——名字
生:根据对音乐的感受给乐曲起名字。
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那海顿老爹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呢?(讲个简短的故事)
1=C 2/4
▼ ▼ ▼ ▼ ▼ ▼ ▼ ▼ ▼ ▼ ▼ ▼
1 1 3 3︱ 5 5 3 ︱ 4 4 2 2 ︱7 7 5 ︱
do do mi mi sol sol mi 我的 人生 真美 好
有 位 听众 睡 着 了 海顿 老爹 生气 了
▼ ▼ ▼ ▼ ▼ ▼ ▼ ▼ ▼ ▼
1 1 3 3︱ 5 5 3 ︱ 1 1 ﹟4 4 ︱5 5 ︱
美 妙 音乐 响起 了 大家 乐 陶 陶 啦
让 定 音鼓 准备 好,吓他 一 大 跳 哈!
师:演唱加入歌词的主旋律,进一步体会海顿作曲的用意
3、从这段音乐看出,海顿老爹好调皮啊,用音乐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
①从旋律、力度、节奏、情绪四个方面解读音乐主题,
②我们能不能结合音高和音的长短,用点和线画出来呢?(图示略)
4、下面老师给你们听赏另外四个音乐片段,看同学们能发现和刚才的主题音乐不同之处吗?
片段一:有另外一条旋律加入 弱 轻快流畅
片段二:C大调转为c小调 强 第二次“惊愕”
片段三:节奏变化 (双+小) 较弱 欢快优美
片段四:情绪的变化 较强 热情沸腾
附点、琶音
5、总结出音乐知识:变奏曲
变奏曲式以一个主题旋律为基础,经过多种方式的重复变化而形成乐曲整体的一种音乐体裁。
6、下面老师带同学们欣赏完整的第94交响曲第二乐章——惊愕交响曲,再次体会 “惊愕”的感觉,试着说一说“惊愕”效果产生与我们提到的四个方面中的哪个关系紧密?(播放视频)
师:海顿巧妙地运用力度的变换和情绪的对比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让人们知道原来交响曲也可以有轻松幽默的一面。
三、创作实践——变奏
1、学习集中简单的变奏手法
谱例:2/4 1 1 ︱ 5 5 ︱ 6 6 ︱ 5 —︱
4 4 ︱ 3 3 ︱ 2 2 ︱1 — ‖
(1)以“节奏”为主体的变奏——音符时值的变化
(2)以“节拍”为主体的变奏——歌曲节拍的变化
(3)方法要点:保留骨干音,关注曲调的流畅性
2、学生自己完成作品,老师随堂指导。
3、评价与交流:请2——3个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或请老师弹奏,让学生进行点评,老师总结。
课堂小结:
音乐艺术是千变万化的,虽然在音乐的世界里只有七个音,但就是这七个音在很多音乐家的手中,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节拍,不同的组合,写出让世人惊叹的作品。其中还有很多的奥妙等待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在海顿的影响下,莫扎特写出了《小星星变奏曲》、布里顿写出了《布里奇主题变奏曲》、贝多芬写出了《迪阿贝利主题变奏曲》,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欣赏他们所作的交响曲,多多了解一下变奏曲,
说不定,下个写出惊世之作的就是你。
板书设计:
旋律 力度 节奏 情绪
弱 强 弱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