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6: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通过梳理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及相关国家,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及扩展。
2.通过史料探究,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
3.比较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4.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创新、为国担当意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精准定位,素养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英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时空坐标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农民
土地
农民
土地
圈地
运动
劳动力
新式农场
消费
国内市场扩大
农产品增多
原料、商品粮
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材料一:(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最先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材料二: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逐渐成规模的手工工场
材料三: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最先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英国皇家学会
材料四:16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等近代科学的先驱。……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王章辉《英国和法国革命的比较》
英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五: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科学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英国有丰富的发展工业的资源。
材料六: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
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度确立,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1.政治前提:
2.圈地运动促进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生产技术纯熟。
6.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
可能性
——必要性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最先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5.英国是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1733
飞梭
(织布提速)
1765
珍妮纺纱机
(棉纱细而易断)
1768
水力纺纱机
(棉纱粗而结实)
1779
骡机
(棉纱细而结实)
1785
水力织布机
(织布高效)
凯伊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莱普顿
卡特莱特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生产方式革命)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棉花→棉纱→棉布)
1765年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①原因: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
②表现:
③结果: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切斯特开办第一家水利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不同点 手工工场 工厂
规模
生产方式
管理组织
相同点 较小
较大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分散生产
集中生产
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瓦特改进蒸汽机
蒸汽机的意义:
①产生了巨大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③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⑤造成了环境污染。
3.动力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主要标志)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4.交通工具革命
[美]富尔顿:汽船,1807年
[英]史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
[英]1825年第一条铁路
5.工业革命的完成
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法国
美国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各国政府推动工业发展。
6.工业革命的扩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法国
美国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各国政府推动工业发展。
6.工业革命的扩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4.交通工具革命:
5.工业革命的完成:
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汽船、蒸汽机车
3.动力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改进与使用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1765年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背景:
①政治: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普遍确立;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 经济发展;
③科学: 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④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爱迪生发明电器成就巨大
④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电气时代”
2.成就: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部门(行业) 发明者 国籍 发明创造 影响
电力广泛应用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1866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电气时代”
爱迪生 美国 电灯、电影放映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卡尔本茨 德国 四轮汽车 新交通工具革新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化学工业、石油化工 德雷克 美国 油井 能源——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电讯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贝尔 美国 电话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农机 哈特 美国 汽油拖拉机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
改造旧 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使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科技发明数量多、国家多但以美德为主、直接应用于生产。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纺纱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理发师出身)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工人) 英国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工程师、牧师) 英国
改良蒸汽机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英国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工程师)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物理学家)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工程师)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电灯 爱迪生(科学家) 美国
电话 贝尔(科学家)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可尼(工程师) 意大利
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发明者
发明来源
起始部门
显著标志
国家范围
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棉纺织业(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广泛应用
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美国和德国成就突出。
从英国开始,扩展到其他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入发展。
3. 特点:
特点:
进展迅速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侧重于重工业
多国同时发生,美图最为突出,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背景:
①政治: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普遍确立;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 经济发展;
③科学: 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④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2.成就:
3. 特点:
电力技术、内燃机、化学工业、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国同时发生,以美德为主;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重工业成就突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泰勒制”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20世纪初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强调“标准化生产”,实行“流水线作业制度”,极大地缩短了生产一辆汽车所用的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的管理俨然成为一种艺术,更成为一门科学。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大工厂制和垄断组织。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迅速崛起
对立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如1832英国议会改革
工业无产阶级
为争取自己的权力展开斗争
工人运动
斗争经验积累
马克思主义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促进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自由主义是一种主张对经济完全自由放任,让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发展思想。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
内容:主张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亚当·斯密
社会生活的变化:
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生活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文化素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女性教育: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人口问题:人口增加明显。
就业结构: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不断增加。
1918年2月15日,英国 Punch 报刊登插画庆祝英国女性获得选举权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世界格局的变化:
负面影响: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犯罪等)
据说,1857年前后,泰晤士河平均每天都要承受250吨左右的污染物。19世纪,有4次霍乱伴随着肮脏的河水肆虐英国,仅伦敦就有大约4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案》;
1848年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
187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19世纪后期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
1920年颁布《失业保险法》;
1933年颁布《工厂法》,限制儿童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工厂制度诞生、垄断组织出现
3.社会阶级结构与民主政治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推动欧美各国相继进行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4.社会生活的变化:城市化加快、生活改善、文化教育发展、文化素养提升、女性教育机会增加、人口增加、就业结构改变等。
5.思想:促进了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7.负面影响:导致社会问题(贫富分化、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犯罪等),各国通过立法解决。
课堂小结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含义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前提、资本、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积极影响
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
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消极影响
社会:社会结构、社会生活
世界
社会问题、东方从属于西方、
重难点
知识拓展: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变化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手段 主要阶段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商业资本 抢掠欺诈、殖民扩张 (资本的原始积累)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7-18世纪中期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资本 暴力掠夺、奴隶贸易 (商业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军事侵略(工业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垄断殖民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
反抗
经济
阶级
思想
社会生活 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
商品输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器物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
学习西方制度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文明化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启示: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时空坐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