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8 15: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稳定与变化
核心 概念 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学习 内容 8.5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逐代传递,可发生改变。 内容 要求 描述和比较植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描述和比较动物子代与亲代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
学业 要求 能比较、分析植物(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态等方面)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能比较、分析动物(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方面)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单元 内容 1.《物质的变化》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前两课与第三课之间是外部现象和内部原因之间的关系。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遗传能使生物界的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变异能使生物的个体产生新的性状,形成新的物种。遗传和变异的发生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个内容在前两课进行体现;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基因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这一内容在第三课体现。
单元 学情 六年级学生对“遗传”“变异”“基因”等名词并不陌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话题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科学课程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根据所给的材料内容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单元 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到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能够描述动物和植物子代与亲代的异同。 科学思维 能基于证据,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分析评价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利与弊。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寻找生物间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态度责任 具有证据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发现,对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人工干预生物变异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生物的遗传 1 思考种植和饲养为什么选择优良品种,引发对遗传现象的研究。 根据外观特征,为三名同学寻找父母。组织活动,为同学寻找父母。 为动物找“家人”,发现动物也存在遗传现象。
2 生物的变异 1 观察双胞胎家庭的照片,调查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特征。 观察不同动物家族成员之间的不同 给大米分类,观察不同植物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
3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2 阅读资料,了解孟德尔及后续的研究。 分析高产抗倒伏小麦的产生,判断目标狗的亲代。 了解人工选育优良品种,讨论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利与弊。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生物的遗传
学习内容分析 生命世界里遗传现象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应用遗传规律科学育种、种植和养殖。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与学生交流“选择颗粒饱满的稻谷种子种植”“选择匀称健壮的种鸡养殖”的现象,了解学生关于遗传现象的已有经验和前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连续三个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描述和比较人类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外形特征,发现人类的亲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方面存在遗传现象。与此同时,选择典型的外形特征、生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继续深入理解人类的遗传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为动物和植物“寻亲”的活动,发现动物和植物也都存在遗传现象。 第四部分,通过观察猫的子代特征来推断亲代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遗传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归纳出生物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到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能够描述动物和植物子代与亲代的相似处,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科学思维 能基于证据,对生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初步建立遗传的概念。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寻找生物间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态度责任 愿意交流自己的发现,对研究生物遗传现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学习 重点 理解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有很多特征是相似的,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学习 难点 寻找证据,分析并归纳生物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学习单、人类家庭照片、动物照片、植物照片。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猫一家的照片。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提问“你长得像谁?”让学生回答。 这就是遗传。生命世界里遗传现象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应用遗传规律科学育种、种植养殖。 回答 引出遗传概念
二、 活动一:人类的遗传 (一)为照片中的同学找父母 1.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有些特征长得像爸爸,也有一些地方长得像妈妈。下面,请大家用连线的方法找出三名同学的父母,看大家找的对不对。 2.出示课本14页的相关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三名同学的外貌特点,再观察下面三对父母的外貌特点,思考三名同学的父母分别可能是谁? 3.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这三名同学的父母可能分别是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左边女孩与左起第一对父母是一家,中间男孩与右起第一对父母是一家,右边女孩与中间一对父母是一家。 4.教师小结:一般来讲因为遗传的原因,父母和孩子在脸型、下颌形状、眼睛形状方面有较明显的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这些同学的父母分别是谁。 (二)与同学互相观察,找一找对方具有下面哪些特征 1.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有的人身上会有一些与别人相似的特点。 2.出示课本15页上面的几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有的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耳垂、下颌、舌头、拿剪刀剪纸的动作,找一找对方具有上面所说的哪些特征?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分别找一找同学们身上有没有上面所说的这些特征?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耳垂、下巴、舌头、拿剪刀剪纸的动作等方面的特征。 6.除了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呢? 7.学生回忆自己父母在这些方面的特征,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题,然后交流。 8.教师小结:正常情况下,我们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父母身上也会具有,这是因为遗传的原因。这四组图中,有无耳垂、下颌中央是否有浅沟是人的外形特征;能否卷舌是人的生理特点;左右利手是人的行为方式。四组图包含了人类遗传的三个主要方面:外形特征、生理特点、行为方式。 活动二:动物、植物的遗传 动物的遗传 1.教师引导:人具有遗传性,那么动物是不是也有遗传性质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动物的遗传 2.为小动物找家人,描述他们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3.出示课本15页下面6幅插图,教师引导:这6条小狗上面三条是小狗,下面三条是狗妈妈或者狗爸爸,上面三条小狗分别是下面哪条小狗的孩子呢?让我们为小狗们找找家人,并描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预设: 左上第一只是沙皮犬,毛色土黄,毛皮皱皱的,头大眼小,它的“家人”是左下第一只。 上面中间是金毛寻回犬,毛色白黄相间,大耳下垂,性格温驯,它的“家人”是右下第一只。 右上第一只是爱斯基摩犬,毛色黑白相间,耳朵三角形,保持直立,它的“家人”是下面中间一只。 4.教师小结:从这几只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动物的遗传性质,狗妈妈、狗爸爸身上的一些特征遗传到了小狗的身上。下面让我们再为蝴蝶找家人。 5.出示课本16页六幅蝴蝶的图片,想一想左边的蝴蝶分别和右边的哪些蝴蝶是一家人?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学生仔细观察左边的蝴蝶和右边的蝴蝶特征,思考哪只蝴蝶和哪只蝴蝶是一家人,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 7.全班交流,预设: 柑橘凤蝶,翅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各翅室内具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斑。前翅中室具4条近乎平行的黄色线纹,后翅臀区具一枚橘红色的圆斑,内具一个黑点。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它与左边第二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丝带凤蝶,雄蝶翅底色为白色,前翅具黑色斑纹;雌蝶翅底色为黑色,具黄褐色和黄色的斑带,后翅背面中域具一列红色斑带,其外侧具蓝色斑纹。后翅具一对非常细长尾突。它与左边第三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金凤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翅室具黄斑;前翅背面基部呈暗黄色,亚外缘为黑色,内具一列小黄斑;后翅背面亚外缘区具黑宽边,内侧具灰蓝色斑列,外侧具黄斑列,臀区具一橘红色圆斑,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它与左边第一幅图中的蝴蝶是一家。 8.教师小结:我们想要判断两种动物是否是一家人,我们可以找一找他们身上是否有共同的特征。 植物的遗传 1.教师引导:人类有遗传性质,动物也有遗传性质,那么植物是否也有遗传性质呢?下面我们来为植物寻亲。 2.出示吊兰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看看上面一盆吊兰和下面的哪一种吊兰新芽是有相似的特点?相似的特点又是什么? 预设: 金边吊兰,叶片呈宽线形,叶缘有金色的边。它与右下图的吊兰是一家。 3.再出示右边牵牛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上面的牵牛花与下面的哪一种牵牛花存在亲属关系? 预设: 牵牛花,又叫喇叭花,有蓝、红、白、紫等花色,叶形有圆叶和裂叶。图中圆叶牵牛花与右下图的牵牛花是一家。 4.教师小结:看来植物也具有遗传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遗传角度来观察植物。 活动三:从遗传的角度预测爸爸的样子 1.教师引导:一只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可是三只小猫不太一样,请大家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17页左上方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猫妈妈和三只小猫的样子。 3.提出要求:观察图中猫妈妈和左边第1只小猫的毛色和花纹,推测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猫妈妈体色黄黑相间,颈部腹面是白色的,尾巴尖端是黑色的;小猫的体色,一只是黄色的,一只是淡黄色的,还有一只黑白相间,前肢和颈部呈白色,头顶有金黄色斑块。由此推测猫爸爸体色黑白相间,头顶、尾巴根处有金黄色的毛,腹部是白色的,四肢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的。 我们可以比较猫妈妈和小猫的样子,推测出猫爸爸的样子。那么,我们能根据两只小羊身上的毛色和花纹推测出小羊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吗? 4.出示课本17页右上方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只小羊的样子,想一想两只小羊的父母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小羊的父母,其体色一定有黄色、黑色和白色三种颜色,其中一只羊一定有白色的耳朵,其中一只羊的蹄部一定是白色的。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总有相似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遗传来的。那么什么是遗传呢? 6.出示课本17页的一段文字: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7.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什么是遗传?子代会遗传亲代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探讨了什么是遗传,知道生物都具有遗传性,动物、植物、昆虫、人类都具有遗传的性质。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遗传的知识。 交流 回答 观察、连线并说明理由 完成活动手册、交流 观察、连线并说明理由 观察、推测、交流 阅读 了解学生关于遗传现象的已有经验和前概念,引入对遗传现象的研究。 对人的各种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判断分析,提高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描述水平,感受并发现人类的遗传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为动物和植物“寻亲”的活动,发现动物和植物也都存在 遗传现象。 通过观察猫的子代特征来推断亲代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遗传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归纳出生物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了解遗传的概念
板书 设计 5.生物的遗传 人、动物、 子代和亲代间 昆虫、植物(普遍性)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阅读“人类的遗传特点”,了解人类还有哪些特征与遗传有关。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生物的变异
学习内容分析 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本课教学内容与前一课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为第三课指导学生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做铺垫。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发现一家四口中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差异,引入对变异现象的研究。 第二部分,课前调查自己与家人的特征,课上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从对人的分析类比推理到其他动物,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变异现象。 第三部分,组织小组活动,学生将不同的米进行分类,并找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从而发现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建构对生物变异现象普遍存在的认识,进而初步建立变异概念。 第四部分,认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从而为下一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做好认知准备。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到生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具有变异的现象,能够描述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初步了解动植物变异的不同类型。 科学思维 能基于证据,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概念。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寻找生物间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 态度责任 愿意交流自己的发现,对研究生物遗传现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学习 重点 描述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
学习 难点 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概念。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品种的米、动物变异现象学习单。 学生分组材料:自己与父母的特征的调查表。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生物的遗传,知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些相似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形态结构上,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2.不过,我们也观察到生物的子代和亲代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也有不同之处,这就是变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生物的变异性质。 3.板书课题:6.生物的变异 跟着老师回顾旧知 复习上一节课遗传知识
二、 活动一:体会人类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变异性 1.教师引导:我们跟父母有些特征是相似的,不过也有一些特征是不一样的,并且我们跟兄弟姐妹之间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一幅照片,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找出孪生兄妹之间以及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的不同之处。 3.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的4个人物,比较孪生兄妹之间以及孪生兄妹与父母之间,看看他们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4.指导:先寻找孪生兄妹之间在脸型、嘴型、耳朵形状、肤色等方面的特征的不同,再分别寻找男孩和女孩与父母的不同特征。 预设: 孪生兄妹之间: 个子高矮不同,男孩子矮,女孩子比较高。 胖瘦不同,男孩子胖,女孩子瘦。 脸型不同,男孩子是国字脸,女孩子是瓜子脸。 耳朵不同,男孩子是招风耳,女孩子不是。 孪生兄妹与父母之间: 眉毛不同,爸爸的眉毛比较浓,孪生兄妹眉毛比较淡。 女孩子是瓜子脸,男孩子和父母是圆脸。 5.教师小结:根据大家的观察,我们发现孪生兄妹之间以及孪生兄妹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6.仔细观察小组成员以及父母的照片,看一看小组成员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7.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小组成员以及其父母的照片,并根据课前的调查,看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不同之处。 8.出示课本18页的调查结果。 9.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自己与父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 耳垂上遗传的是爸爸,有耳垂。 下巴遗传的是爸爸妈妈,没有沟。 舌头遗传的是爸爸,能卷舌。 大拇指遗传的是爸爸,不能弯。 血型遗传的是爸爸,O型。 嗓音遗传的是妈妈,比较细。 性格遗传的是妈妈,内向。 习惯用右手跟爸爸妈妈一样,右利手。 我的发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身上的有一些特征是遗传爸爸的,有一些特征是遗传妈妈的。 10.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人类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在某些特征上也有不同之处。 活动二:体会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不同之处 1.不仅在人类的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存在不同之处,在动物界一些动物与妈妈之间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2.出示课本19页上面的4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想一想这些小动物与妈妈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3.全班交流,预设: 图1,斑马宝宝与斑马妈妈在额头毛色、脸部斑纹的粗细存在不同之处。 图2,狗妈妈生了4只狗宝宝,狗宝宝与狗妈妈在毛色、脸部毛色形成的斑纹等方面不相同。 图3,一只老母猪下了8只小猪仔,小猪仔与老母猪在整体毛色、尾巴毛色、四肢颜色等方面存在不同。 图4,老母鸡旁边的两只小鸡,有一只是黑色的,有一只是灰色的,小鸡与老母鸡在毛色、眼睛周围颜色、鸡冠等方面是不一样的。 4.不仅小动物和妈妈之间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同一个妈妈的宝宝之间也有不同之处,请大家再仔细观察第2幅图、第3幅和第4幅图,看一看同一个妈妈的宝宝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预设: 图2,4只狗宝宝有一只是黑色的,另外三只是灰白色的。 图3,8只小猪仔中,有4只是黑色的,另外4只是白色的。 图4,两只小鸡毛色不一样,一只是灰色的,另外一只是褐色的。 活动三:体会同一类植物的不同 1.在植物界,同一种植物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同一类植物的不同之处。 2.出示课本19页各种各样的米的图片,提出要求:仔细观察,说说这些米有什么不同,请试着给他们分一分类。 预设: 颜色不同:有黑色、白色、棕色等多种颜色。 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椭圆形,有的是接近于圆形。 透明度不同:有的不透明,有的半透明。 口感也不同:有的煮饭比较硬,有的煮饭比较软弱。 黏性不同:有的米煮出来的饭比较黏,有的煮出来的饭不太黏。 3.教师小结:简简单单的大米竟然有这么多的种类,其他的植物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4.出示青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种类的青菜? 预设:小青菜、娃娃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等。 教师分别出示各种品种的青菜,引导学生看一看菜的不同种类。 5.除了青菜,橙子和玉米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同品种,指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橙子的种类和玉米的种类。 6.教师相机出示不同种类的橙子和不同种类的玉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认识到同一种植物会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同一种植物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活动四:认识变异 1.出示课本20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学生认真阅读这段文字,认识到什么是变异?变异的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 2.什么是变异?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3.变异有哪些特征?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变异具有普遍性。 活动五:生物变异的种类 1.三叶草的变异 (1)出示课本20页三叶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形方框内的三叶草的形状,比较这种三叶草与其他三叶草的不同之处,并读一读旁边有关三叶草的文字资料,初步体会三叶草的变异。 全班交流 (2)圆形方框内的三叶草与其他三叶草有什么不同之处? 圆形方框内的三叶草是四片叶子,而其他的三叶草是三片叶子,这种现象就属于变异。 (3)变异的三叶草有什么作用? 因为三叶草变异很少,大概几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变异,因为稀缺难求,人们便照这种4片叶子的样子做成礼品,表达一种幸运的祝愿。 5.生物变异的种类 (1)生物的变异分为哪几个种类? 生物的变异分为两种,一种是可遗传的变异,一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2)这两种生物的变异各有什么特点?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3)怎样区分这两种生物的变异? 区分生物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关键看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不可遗传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4)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可遗传的变异?哪些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呢? (5)出示课本20页最下面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预设: 高茎豌豆变成了矮茎豌豆,这是可遗传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了近视,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6)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可遗传的变异?哪些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呢? 可遗传的变异: 无籽西瓜这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如果取无籽西瓜的枝条进行无性繁殖,所得到的还是无籽西瓜,这是可遗传变异。 无子番茄是由于涂抹生长素引起的,如果取无子番茄的枝条进行无性繁殖,所得到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和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突变。 不可遗传变异: 同样一株植物,施肥长的好,不施肥长的差。 由暴饮暴食造成的肥胖。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知道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生物的变异的知识。 观察交流 观察交流 观察、分类 图片展示、或说出植物名称 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 观察发现一家四口中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 差异,引入对变异现象的研究。 从对人的分析类比推理到其他动物,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变异现象。 组织小组活动,学生将不同的米进行分类,并找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从而发现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建构对生物变异现象普遍存在的认识,进而初步建立变异概念。 认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从而为下一课寻找遗传 与变异的秘密做好认知准备。
板书 设计 5.生物的变异 不同特征 可遗传(遗传物质改变) 普遍性 不可遗传 (环境影响)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活动手册第一、二题。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7.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从孟德尔及后续的研究入手,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第二部分,以分析高产抗倒伏小麦的产生、寻找目标狗的亲代为例, 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利用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方法可以培育出许多优良 品种; 第四部分,开展科学辩论会:人工干预生物变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了解孟德尔及后续的对遗传和变异秘密的研究,初步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科学思维 根据遗传与变异的原因推理和解释动植物的杂交现象 探究实践 通过阅读科学史、读图的方式初步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推理动植物杂交的方式。 态度责任 愿意交流自己的发现,对研究生物遗传现象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学习 重点 了解孟德尔及后续的对遗传和变异秘密的研究,初步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学习 难点 根据遗传与变异的原因推理和解释动植物的杂交现象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相关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学习报告单、相关图片。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在上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观察照片知道我们与父母的某些特征相同,某些特征又不相同,那么为什么后代长得像父母有稍有不同?是什么让父母的某些特征遗传到下一代的? 预设:是遗传和变异。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来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3.板书课题:7.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思考回答 复习导入,自然衔接
二、 活动一: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 1.教师引导:人类在很早就开始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到了19世纪奥地利的遗传学家孟德尔对遗传和变异有了新的发现。 2.出示课本21页孟德尔的图片,学生观察孟德尔的图片,并且读一读“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孟德尔研究发现的内容。 全班交流 3.孟德尔发现了什么现象? 当他用豌豆的白花与白花、红花与红花分别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还是白色或者红色的。但是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豌豆花进行人工授粉之后,在子一代中,所有的豌豆花都是红色的,而在子二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且红花多于白花。4.对于这种现象,孟德尔的解释是什么? 豌豆的某种因子可以决定它的某个特征,遗传因子有显性的,如控制红色的遗传因子,也有隐性的,如控制白色的遗传因子。 5.利用孟德尔的解释,分析为什么豌豆子一代同开红花,而子二代既开红花,又开白花? 预设: 亲代含有控制红花的显性遗传因子和控制白花的隐性遗传因子,子一代表现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红花,但它同时也含有亲代的隐性遗传因子,所以在子二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 6.后续的研究与发现 (1)孟德尔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后来的科学家根据孟德尔的研究与发现进一步进行探索,终于找到了遗传物质。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22页“后续的研究与发现”这段文字,了解遗传物质DNA的秘密。 (3)出示课本22页DNA双螺旋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初步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态,懂得正是DNA的作用才使后代长得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 (4)生物体为什么会产生变异呢?产生变异的因素有哪些? 预设:生物除了因父母的结合而产生变异,生物体自身、人工干预等都可能产生变异。 (5)出示课本22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进一步了解生物体产生变异的原因。 预设: 图1,棕色皮毛的牛与白色皮毛的牛结合,生出浅黄色皮毛的小牛,小牛的皮毛特征由父母的遗传因子共同决定。 图2,棕黑相间毛色的虎爸虎妈,生出黑白相间毛色的白虎,小虎的毛色特征与父母都不相同,父母的遗传因子发生了突变。 图3,利用人工技术改变种子的遗传因子,培育出彩色的青椒。 活动二:利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生物体本身存在缺点,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改变生物体自身存在的缺点。 2.高产抗倒伏小麦 (1)出示课本23页小麦的图片,了解每一幅图片中的小麦都是什么品种?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提出要求:你认为子一代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亲代哪两种小麦杂交产生的? 全班交流 (3)在这几幅图片中提到了哪几种小麦?这几种小麦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预设: 高产倒伏小麦:优点,产量高;缺点,容易倒伏。 低产抗倒伏小麦:优点,不易倒伏;缺点,产量低。 低产倒伏小麦:优点,没有;缺点,产量低,容易倒伏。 高产抗倒伏小麦:优点,产量高,不容易倒伏;缺点,没有。 (4)高产抗倒伏小麦有两大优点,不仅产量高,而且不容易倒伏,这两大优点集中了亲代哪两种小麦的优点? 预设:高产倒伏小麦中的产量高这一优点和低产抗倒伏小麦中的不容易倒伏这一优点。 (5)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哪两种小麦杂交产生的呢? 预设:高产抗倒伏小麦是由高产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的。 3.毛色黑白相间,耳朵直立的小狗 (1)出示课文23页下面7条小狗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小狗,分别了解中间的目标狗以及周围6条狗的特点,想一想哪两只狗交配后会生出中间毛色黑白相间,耳朵直立的小狗? (2)学生仔细观察中间的目标狗以及周围6条狗的外部特征,重点观察狗的耳朵和毛色。 (3)全班交流,预设: 目标狗毛色黑白相间、眼周黑色、眼睛斜向上、双耳直立,遗传了4号狗哈士奇的特征。目标狗吻部较长、四肢短而粗壮、直立的耳略向外张,遗传了1号狗柯基犬的特征。 活动三:人工变异培育 1.教师引导:变异除了父母结合产生变异和生物体自身变异之外,人工干预后植物体也会产生变异。 2.出示课本24页上面的三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三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人工选择培育优良品种的例子。 图1,通过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出脂肪少、瘦肉多的瘦肉型猪。 图2,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产量高、植株健壮的玉米。 图3,将鲫鱼改良成色彩绚丽、身姿奇异的金鱼。 3.出示知识点: 采用添加化学物质或者用放射性物质照射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 活动四: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利弊 1.人工干预之后,生物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开一个小小的科学辩论会。 正方观点:人工干预生物变异是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人工干预生物变异是弊大于利。 2.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正方和反方同学分别收集和整理资料,准备辩论。 3.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预设: 正方论据: 人工干预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提高番茄产量。 人工干预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科技发展,造福了人类社会。 通过人工干预,可以不断的产生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人工干预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 反方论据: 人工干预种植的番茄失去了它本来的味道。 人工干预改变了自然界生物的自身发展方向,增加了自然界生物发展的不可确定性。 因为人工干预含有激素的奶牛,产出的牛奶营养虽然高,但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因为人工干预新型的草莓个儿大,但是保质期极短,营养也会很快的流失。 因为人工干预可能会使新物种在自然界没有天敌,导致物种泛滥,破坏环境。 因为人工干预可能会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弱,导致这种生物灭绝的可能性增加。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辩论,我们了解了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利和弊。不管在什么时候,每一样事情不可能只有利而没有弊,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改进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优点,进一步强化他的优点,弱化他的缺点。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的过程,懂得了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有父母的结合、生物体自身和人工干预等等。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生物体利用了人工干预使生物变异,科研人员也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品种。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 阅读分析回答 阅读分析 分析推测 阅读交流 辩论 从孟德尔及后续的研究入手,了解人类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 以分析高产抗倒伏小麦的产生、寻找目标狗的亲代为例,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利用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方法可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分析评价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利与弊。
板书 设计 7.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 杂交技术 变异的方法 用放射性物质照射 添加化学物质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查阅资料,说说杂交水稻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教学反思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