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16:07: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言翻译方法,准确翻译文句。
3.感知人物形象,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翻译方法,准确翻译文句。
分析人物对话,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
同学们读读白板上的两句话,说说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吗?
1、泽泽以前语文基础很差,但他勤学苦练后成绩突飞猛进,再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大鱼”等宰客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读者刮目相看。
二、追本溯源学古文
师:这两个成语很有缘分,它们都出自一个历史故事《孙权劝学》,我们一起学习具体内容。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老师问问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温故知新学方法
师:同学们积累了课下注释,我请2名同学翻译这两个句子。翻译句子之前,老师先讲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留”,就是保留。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 及/鲁肃/过寻阳
“删”,就是删除。比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补”,就是增补。比如,肃/遂拜/蒙母,(与吕蒙)结友/而别。
“换”,就是替换。比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朋友间的爱称,你;才干和谋略)
“调”就是调整语序。如,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蒙/以军中多务/辞”)
师:学习完文言文翻译方法后,希望同学们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现在请2名同学翻译句子。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说:“有志之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物这么晚啊!”
(二)品读对话知人物
师:同学们,我们注意到《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以对话为主,语言简练,含意丰富。我们继续来品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师:这段对话中,除了语言描写外,还有神态描写“大惊”。大惊是非常惊讶的意思,那鲁肃为什么惊讶呢?老师向大家先简单介绍一下吕蒙、鲁肃这两个人物,同学们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吕蒙,字子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大将,他从孙权攻战各地,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自以为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什么用。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师:吕蒙为武将,是鲁肃的部下。鲁肃对吕蒙有刻板印象,对吕蒙有着比较固定看法——吕蒙能武不会文。但在文中吕蒙的变化让鲁肃惊讶,使他情不自禁的赞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吕蒙学识进步之大。
师:鲁肃对吕蒙学识进步的赞赏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更在行动上对吕蒙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肯定和夸赞。“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可见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师:文中没有正面的直接的记叙和描写吕蒙如何学习,才略是如何长进的。那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没有直接记叙和描写吕蒙如何学习和才略是如何长进的。而是间接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后发出的惊叹和结友行为,侧面表现吕蒙学识的进步。
(三)侧面描写效果佳
师:我们现在来学习一种人物描写手法——侧面描写。同学们熟悉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和外貌描写,对侧面描写比较陌生。老师结合一首描写古代美女的汉乐府诗来讲解侧面描写。同学们先自己读读,思考这首汉乐府中描写人物运用的手法?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yú(角落),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fū。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罗敷善于养蚕种桑,常常到城南角采桑叶,篮子上系着青丝带,提柄是用桂枝做成的。)
头上倭wō堕髻,耳中明月珠。缃xiāng绮qǐ为下裙,紫绮为上襦rú。
(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佩着明月珠;下身穿着浅黄色丝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iāo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回来后互相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罗敷的美貌。)
师:老师先解释一下题目——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南北)陌(东西):田间小路)桑:桑林。
节选的这段文字,正面侧面相结合来表现秦罗敷的美。正面描写罗敷采桑时的用具,罗敷鲜艳夺目的装束打扮来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侧面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罗敷美得让人倾倒,旁观者有意无意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侧面描写更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文学创作中,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事物的印象、感受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中心人物或事物更鲜明、突出,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四)孙权劝学方法妙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侧面描写,鲁肃赞学(板书)的故事情节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学识进步之大。吕蒙学识进步之大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谁?(孙权)
师:孙权何许人也?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概括了孙权年少有为,建功立业的事迹。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师:吕蒙学识进步很大令鲁肃刮目相待,得益于孙权的劝解和开导。同学们一起大声诵读孙权劝学的内容。请同学们试着揣摩这两人对话时的语气、语调, (提示:结合人物身份,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邪”“耳”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读旁白,一个扮演孙权,互相评价,准备好后展示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tú)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师:孙权作为君主,是想让吕蒙多学习,要读出君王的威严。
这句话中的“不可不学”,用了双重否定,表现了孙权语气坚决,不能质疑的态度。
师: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中“邪”本字读 [xié],邪念,在这里是通假字,同“耶”,表反问语气。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而且感彩更为鲜明,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应该用严厉、关心的语气
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表示事实止于这种情况,有往小里说的意思,可译为“了”。
师:孙权劝说吕蒙最后成功了,(板书吕蒙就学),但过程不是很顺利。一劝不成,吕蒙推辞后,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怒,也没有用君主的特权去逼迫吕蒙学习,而是说话语气比较恳切,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来劝说,循循善诱,让吕蒙觉得无法推辞。最后吕蒙心甘情愿地接受学习。
三、鉴于往事谈启迪
师:到现在我们就能够梳理出文章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我们今天学到的这篇小古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重要的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师:学完这则故事,大家结合表格赏析人物形象,说说你们的启发与收获。
四、名言警句脍炙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5.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杜甫
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7.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