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百分数,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中探索百分数的概念及其与分数、小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难点: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准确地进行百分数的计算与推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实例图片、百分数定义动画、转换示例等)
百分数卡片(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练习题卡(包括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及拓展题)
实物或图片展示(如商品打折标签、考试成绩单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去超市购物时注意到商品上的打折标签?比如‘打八折’是什么意思呢?还有,当我们谈论考试成绩时,老师会说‘这次考试全班有90%的同学达到了优秀’,这里的‘90%’又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些数字背后的秘密,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百分数。”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尝试解释“打八折”和“90%的同学达到了优秀”的含义,初步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知探究,理解概念(约15分钟)
1. 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活动:
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生活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字(如80%、55%等)是如何表示比例的?
讲解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它通常用‘%’来表示。”
强调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百分数的定义,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 百分数的读写
教师活动:
示范百分数的正确读写方法,如“35%”读作“百分之三十五”。
请学生尝试读写几个百分数卡片上的数字,并进行纠正。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练习百分数的读写,加深对百分数表示方法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深化理解(约10分钟)
1.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具体的例子,如“把25%化成分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转换方法。
讲解转换步骤:分数转百分数时,先将分数化为小数(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再乘以100%;百分数转分数时,先去掉百分号,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学生活动:
跟随教师的讲解,尝试进行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转换方法。
2.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师活动:
类似地,讲解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强调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
提供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进行集体订正。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练习,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技巧。
(四)综合应用,巩固新知(约10分钟)
1. 情境应用题
教师活动:
设计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应用题,如“一件衣服原价100元,现在打七折出售,需要多少钱购买?”“班级里有40人,其中28人喜欢打篮球,喜欢打篮球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等。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并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2. 拓展提升
教师活动:
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拓展题,如“某品牌手机降价了20%,现在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如果小明考试得了85分,他想让自己的分数提高到90分以上,那么他需要提高的百分比是多少?”等。
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约5分钟)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技巧。
强调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实例,并尝试解释其含义或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明确课后作业要求,准备完成作业。
以上教案设计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和动手操作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通过情境应用题和拓展提升题的练习巩固了学生的新知并提升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