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系统与模型
核心 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 内容 本单元位于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持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它们在“工作”中的密不可分。
单元 学情 三年级学生对世界的探索保持着热情,对世界已经建立起了一部分认知,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得他们对两个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在认知上存在着模糊和偏差;因此建立清晰、完整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测量、体验、模拟、探究等活动,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逐步解开“人体暗箱”的一部分,为后续深入学习人体的其他系统奠定基础。
单元 目标 【科学观念】 能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 【科学思维】 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对生命的重 要意义。 【探究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和消化器官。 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态度责任】 认同保护人体具有呼吸功能和摄取养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人的呼吸 1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呼吸现象,认识呼吸器官及作用,了解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动和呼吸 1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增进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3 食物的旅行 1 以“食物”为话题,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其日常保健。
4 食物和营养 1 了解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做到合理膳食。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人的呼吸
学习内容分析 呼吸是生命体存在的重要特征,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呼吸。本课《人的呼吸》是《人的呼吸和消化》的首课,更是研究人体秘密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体内部,他们都会感到新奇。说到人的呼吸,学生会很想知道“我们用什么呼吸”“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等等的问题。但此时人体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大暗箱,要想解释他们的疑问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手段让学生对呼吸系统及呼吸器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第一,感知呼吸;第二,介绍呼吸器官;第三,吸入和呼出的气体。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科学学科很感兴趣。经过两年多科学学科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有了一些的探索精神。三年级的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大多都知道人类是用肺呼吸的,但是除了肺这个器官外他们说不清还有哪些器官帮助我们呼吸。更深层次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他们更是没有思考过。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 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科学态度: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重要性,要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学习 重点 知道人的呼吸系统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知道各呼吸器官的作用及呼吸的工作流程。
学习 难点 验证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
学习 准备 PPT教学课件、澄清石灰水、人体半身模型、若干透明的杯子。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要求全体起立,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开始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憋不住的就坐下! 2.学生通过游戏发现,憋气很不舒服,急于呼吸。 3.引导:呼吸对我们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人的呼吸》 4. 呼吸时身体有哪些变化呢?将手指放在鼻孔的下方感受呼吸,再将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 学生体验活动游戏,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借助一个憋气活动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呼吸研究的兴趣。同时通过让学生感受呼吸,从而将人的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在一起。人在呼吸时鼻孔有气体进出且温度略有不同,同时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可以真切的感觉到这种变化。从而聚焦到本节课的主题——人的呼吸。
二、 【了解各个呼吸器官及呼吸器官的作用】 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你们关注过它吗?怎样才能算一次完整的呼吸的,学生很容易说出:一吸一呼,再相机提出问题:那么一吸一呼气体还会经过哪些呼吸器官呢 2.除了肺和鼻腔,还有哪些呼吸器官呢?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知道除了肺和鼻腔以外的其他器官。 3.为了加深对各个呼吸器官的印象,让学生把他们通过视频知道的呼吸器官画到记录纸上。 4.提出问题,你们都画对了吗?出示人体半身模型,让学生直观而清晰看到各个呼吸器官的样子及其在人体中的位置,再让学生摸一摸自己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的大概位置,此时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再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从而加强记忆。 学生自主探究,大多数学生能说出人的呼吸器官是肺和鼻腔。 学生来画。 学生知道了呼吸器官后,进一步拓展知识,让学生知道这几个呼吸器官以环状软骨为界就形成了一个通道,鼻腔到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为下呼吸道。 三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呼吸器官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肺和鼻腔上。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人都有哪些呼吸器官,为了加深学生对各个呼吸器官的印象再让学生记录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同时详细的解释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在知道了呼吸器官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进而进行知识扩展,提出呼吸道、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知识。
三、 【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2.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透明的杯子、吸管、注射器。(讲解材料的用途) 3.利用已有的材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不要将澄清石灰水吸进嘴里。还要多吸几次空气,注射器内部别进水,用吸管多吹几次气体,此时提示嘴是人的消化器官,同时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学生汇报交流: 向澄清石灰水里用吸管吹起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注射器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注入空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环节是通过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证明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板书 设计 人的呼吸 吸入的气体是:含有氧气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会不会被吸尽呢?
教学反思改进 三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呼吸器官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肺和鼻腔上,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人都有哪些呼吸器官,为了加深学生对各个呼吸器官的印象再让学生记录人体的各个呼吸器官,同时详细的解释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在组织实验时应注意有序性和组织性。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运动和呼吸
学习内容分析 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器官。本课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认识了人体呼吸器官的铺垫下,进一步探究呼吸和运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量、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增进对呼吸系统的认识。特此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通过一个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对呼吸有快有慢的初步认识,以此引出测量三种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的活动。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同龄人之间、男女生之间、儿童和成人之间在相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都存在差异。此活动可以为下面认识肺活量做铺垫。第二部分,在通过阅读认识肺活量的基础上,实际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教学中,可以通过比一比不同学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钟呼吸次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现肺活量大对健康有好处。最后通过“如何增加肺活量”的问题引出第三部分的学习。第三部分,读图,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各种方法,通过对不同行为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意义,树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思。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学科认识上没有形成,更无法从谈起科学兴趣,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科学思维: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态度责任: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
学习 重点 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
学习 难点 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习 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记录表; 2.每组学生准备:5L空塑料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软管,记号笔。
学习活动设计(课时1)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1.引导:上课前,老师做一个调查:同学们平时喜欢运动吗 喜欢上体育课吗?你们运动结束后有什么感觉 2.谈话: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呼吸困难、呼吸的速度加快了,对吗 看来运动与呼吸有一定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用数据来说话,通过测出几组数据来分析研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答案:心跳加快、喘不过气来、很累、口渴、想休息、...... 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 【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 1.运动前的测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呼一吸才算呼吸一次,我们来试着做几次:吸,呼(反复三次)。我们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请每位同学拿出记录表。我们先来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老师说开始,你们就默默地数着自己的呼吸次数,时间到了就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温馨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一分钟时间哟!) 指名汇报呼吸次数,与猜测的进行比较。(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 2.运动后的测量 3.休息一会后再测量 测量多次呼吸的次数,记录结果,分享结果。 加深学生们的认知,以确保学生能较为准确的思考呼吸的次数。由于时间的问题,一节课难以保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3次测量,在对比全班学生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得出较为理想的数据,但必须要让学生严谨实验的认知。
三、 【观察、分析、比较】 老师把我们大家测得的数据选一个平均数,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比较,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比较,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结:身体胖的同学增加的多,有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增加的多,不喜欢运动的比喜欢运动的增加的多……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自己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呼吸加快,休息后减慢并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同一种状态下,男生、女生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安静状态下男生比女生呼吸略慢。 同一种状态下,同学和老师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安静状态下老师比同学呼吸略慢。 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况下,得出较为完整的实验结论。
学习活动设计(课时2)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认识“肺活量”】 1.引导: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运动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每个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 2.揭秘: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他们的肺活量大小不同。什么是肺活量呢?找同学来读一读? 3.小结: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4. 游戏:吹气球 游戏规则:吸足一口气,然后用这口气去吹气球,呼完后要拧紧,只允许呼一次。然后按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大的标1号)。 5. 这个游戏实际是在了解同学们的肺活量的大小。气球吹的大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大,气球吹的小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就小一些。你们对刚才的结论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吗 1.学生思考回答 2.分析讨论,完成游戏。 通过游戏的形式,能较为直观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肺活量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
二、 【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 1.为了使我们所测的数据更准确,下面我们就再来测一测。 在实验中要注意……(PPT显示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肺活量怎么读) 2.小组里每位同学利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做好小组记录。比一比你们组谁的肺活量最大。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肺活量最大的同学把你的肺活量写在黑板上,我们比较一下全班谁得肺活量最大。 3.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更方便、更准确的测量仪器,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PPT显示图片)这些仪器在测量时会更准确。 4.探究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 小结: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经常运动,特别是参加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 小组里每位同学利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做好小组记录。 通过对肺活量的测量,知道肺活量大说明肺功能健康,告诉我们应该多参加锻炼。
三、 【拓展延申】 1.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器官非常重要,那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一定很难受吧?谁有这方面的体验? 2.播放健康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的对比图片PPT,那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防止他们生病呢? 3.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器官。 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 预设:生:不吸烟、远离二手烟,不随地吐痰,空气不良时出门带口罩,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 通过引导,让学生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器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食物的旅行
学习内容分析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学情 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消化器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节课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观看视频、开展游戏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探究: 1.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2.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学习 重点 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习 难点 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学习 准备 ppt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展示小女孩吃饭的图片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食物在我们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推测是否正确?我们一起认识下消化器官。 学生分享交流. 在自己的活动手册上画出食物的“旅行图”,用文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用箭头表示食物前进的路线。 分小组交流,选出认为画得合理的食物“旅行图”,说出“合理”的理由。 交流“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到哪儿去了”,并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切入认识消化器官的学习,也训练了学生用画图方式进行交流 的能力。
二、 【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1.食物的“旅行”路线称为消化道,“旅行”所到达的每一个地点叫做消化器官。 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咽部:吞咽食物 食道:传送食物至胃 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 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肝:产生胆汁。 2.播放视频《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 认识消化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人体的内部就像一个“暗箱”,可以利用图片、人体模型、课件等材料,将“暗箱”可视化,以帮助学生认识消化器官名称及消化的过程。
三、 【食物的旅行部分】 指一指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食物的“旅行”路线:食物-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透明胶带等。 实验分析:当我们将胡萝卜块(食物)送入漏斗(口腔)后,它无法直接自动移动,需要我们用手向前捏,才可以使胡萝卜块向前移动。这就好像消化道的管壁通过蠕动等方式使食物前进,完成消化。 1.实验步骤: (1)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 (2)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 (3)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 2.实验现象:胡萝卜块不能直接从弯弯曲曲的消化道中直接自动钻出。 3.实验结论:消化道需要通过蠕动等方式使食物前进,完成消化。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
四 【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展示课文中的三幅图片,请同学们回答正确或者错误。你还能说出哪些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 (1)饮食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吃饭宜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饭后适当走一走。 (3)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不暴饮暴食。 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每天足量饮水,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水的帮助。 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认识消化器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消化器官,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分析具体的饮食行为习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把正确认识落在实处。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同步练习题
教学反思改进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与学生相关的情境,在此方面应该继续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食物与营养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19课《食物与营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同时学习如何根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学情 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科学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相关知识。他们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食物的营养素及其作用可能还不太清楚。他们对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概念和原则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的作用。 了解不同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 掌握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基本原则。 科学思维: 能够描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能够根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 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对均衡饮食的意识和积极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视。
学习 重点 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掌握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基本原则。
学习 难点 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学习 准备 ppt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探究食物的七大营养素】 1.引导: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人的消化过程,我们知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身体的营养很重要。现在,我将向大家介绍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你们知道这些营养素分别有哪些作用吗? 2.举例介绍食物的营养成分 米饭是一种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它提供了身体所需的能量。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生长和修复。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健康发育。苹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 学生分享交流。 预设: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组织的基础,脂肪提供能量并帮助吸收某些维生素。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身体的各种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和预防便秘,水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排毒很重要。 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二、 【模拟配餐】 1.现在,我们将利用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工具来模拟配餐。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请大家看一下这个算盘,了解一下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老师向学生分发算盘,并解释如何使用 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算盘的原则,选择不同食物进行配餐,并计算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然后将计算结果填写在算盘的相应位置上,以评估所选食物的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 【总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以及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原则。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饮食习惯,提醒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 学生小结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
板书 设计 食物的七大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 提供能量 蛋白质 - 修复和建造身体组织 脂肪 - 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能量 维生素 - 促进身体各项功能 矿物质 - 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膳食纤维 - 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水 - 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完成课本同步练习题。
教学反思改进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以及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原则,培养了学生对均衡饮食的意识和积极的饮食习惯。通过模拟配餐的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和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