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8 15:5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
核心 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 内容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内容 要求 ②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③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
学业 要求 能描述常见动物的共同特征; 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在认识常见生物的过程中,认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意义。
单元 内容 本单元的教材地位: 纵向: 横向: 本单元由《给动物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四课组成,采用由总到分的设计思路:第一课总领本单元,给动物分类:第二、三、四课呈并列关系,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 分类研究动物是系统认识动物的有效途径,所以本单元以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作为起始课。首先了解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然后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最后认识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第二、三、四课分别研究鱼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三课采用了类似的偏写结构,且都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先通过对典型动物的系统比较探究具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类群关系,揭示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过程:再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识别某种动物的类别,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过程:最后,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鱼类的想和鳍的作用,了解鸟类的羽毛、喙和足的功能,认识哺乳动物具有恒温的特征和多样的运动方式。这三课采取类似的研究步骤,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类动物的研究初步学习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打下基础。
单元 学情 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形成了有关动物的初步概念。本单元对动物的研究从重点关注动物个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过渡到关注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常见动物的类别,描述某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了解与某类动物本质特征相关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本单元也为学生在高年段时研究微生物、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打下基础。
单元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2.知道根据动物的有关特征,能够对动物进行简单分类。 3.知道根据有无脊椎,能够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科学思维: 1.能运用感官,通过触摸,体验脊椎的存在,初步感知脊椎的结构。 探究实践: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2.在做脊椎建模的活动中,感受脊椎对动物体的重要作用,可以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态度责任: 1.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1.给动物分类 1 识别常见动物类别,学会根据某些特征给动物分类; 摸人体脊椎、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找动物脊椎,将动物按有无脊椎分为两大类; 阅读图文资料,列举我国的一些珍稀动物。
2 2.鱼类 1 识别并观察不同的鱼,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观察鱼的游动和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认识鱼的鳍和鳃的作用。
3 3.鸟类 1 识别并观察不同的鸟,归纳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 研究鸽子的羽毛,了解羽毛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不同鸟的喙和足的结构特征,初步意识到环境对鸟类外形特征的影响。
4 4.哺乳类 1 识别并观察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归纳概括哺乳类的共同特征; 体验脂肪的作用,了解哺乳动物是如何保持体温的; 比较不同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初步意识到环境对哺乳动物运动方式的影响。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给动物分类
学习内容分析 《给动物分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本课以动物园动物的分区导入,知道不同的动物间也存在相同特征,根据不同动物的相同的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在学生心中埋下给动物分类的种子,进一步引出的科学上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是否有脊椎。再通过人体脊椎的触摸认识脊椎的构造,根据构造建立模型,从模型中总结脊椎的作用。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后,强化练习找动物脊椎,给动物分类。最后列举出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学情 分析 对动物的认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引起学生的许多共鸣。通过低段科学教学,学生已完成并具备了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能力,本课《给动物分类》的学习,给动物分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动物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样的分类方式较之前的学习更加具体化,符合学生进阶式学习科学知识的规律。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能够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描述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 知道人是脊椎动物,认识脊椎、脊椎在身体内所处位置及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给动物进行分类。 4. 能够列举出我国特有的几种珍稀动物。 科学思维: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观察触摸到完整的人体脊椎。 2.根据材料自行设计脊椎模型,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脊椎模型的制作。 探究实践: 1.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对动物的分类做出合理的解释。 2.通过自主设计制作模型并通过模型的制作与操作,总结出脊椎的作用。 态度责任: 1.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习 重点 能够按照动物是否有脊椎对动物进行分类。
学习 难点 对脊椎有完整的认识,制作脊椎模型并探究脊椎的作用。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记录单、线轴、棉线、圆纸片 学生材料:胶带、剪刀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动物园里你最喜欢动物是什么? 2.在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动物生活在哪个园区? 3.学生回答:我最喜欢的是×××,它生活在××区。 4.谈话:这样分类的方法既方便投食,又便于管理。揭示课题。 1-1生:我最喜欢动物是老虎 1-2生:我最喜欢动物是熊猫 1-3生:我最喜欢动物是…… 2-1学生观看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找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生活的园区。 3-1学生回答:我最喜欢的是×××,它生活在××区。 4-1学生齐读课题 直接出示动物园的分区示意图,从自己比较熟知的动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前概念,知道动物园对动物的管理中也有分类的知识,也为后面的分类做铺垫。
二、给动物分类 1.出示图片,这些动物你认识吗? 2.小组先讨论,如何给他们分类。一分钟后我们来汇报交流结果。 3.生物学家们也对动物进行了分类,他们规定按照有没有脊椎来把动物分成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1与学生一起认一认 21学生小组讨论,一分钟后我们来汇报交流结果。 2-2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可以分为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 3-1学生朗读:按照有没有脊椎来把动物分成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通过指出分类要有依据,引出生物学家的分类方法,发展学生固有认识,从而认识本课的主题: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三、研究脊椎 1.我们身边有哪些物是脊椎动物? 2.你依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脊椎动物 3.你们摸摸自己有没有?你在什么位置找到了它。 4.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5.它平整光滑吗? 6.仔细摸摸自己的脊椎,想象一下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7.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脊椎的结构图,告诉老师和你想的有什么不同? 1-1生:人、猫、狗等。 2-1生:背后都有一条长长的骨头。 3-1生:从脖子开始到屁股结束。 4-1生:长条形;圆柱形;像一根棍子...... 5-1生:好像不是平的 6-1生:直直的一条;像圆柱形的;有点凹凸不平...... 7-1生:脊椎是一块一块拼起来的;每一块之间不是无缝连接的;每一块之间还有一小块骨头..... 通过摸脊椎的活动猜脊椎的形状和结构,感知脊椎在人体的位置,在学生想象与脊椎结构图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脊椎独特的结构特点。
四、做脊椎模型 1.这样的脊椎有什么作用呢? 2.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方便我们研究脊椎吗? 3.做一个脊椎,我们建立脊椎模型。只有大骨头、小骨头,它们就会自己连接在一起了吗? 4.想象一下它们用绳子和胶水连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5.那我们应该找一种什么样的绳子呢? 7.老师这里有一些材料,同学们看看它们可以用来模拟脊椎的哪个部分。出示材料(线轴、纸片、皮筋、胶带) 8.师:那么脊椎模型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小组合作完成了脊椎模型,完成的小组来把你们的脊椎模型展示给大家。 1-1学生思考。 2-1生:做一个脊椎。 3-1生:还需要绳子或者胶水。 4-1生:它们用胶水连起来就不能动了。 5-1生:柔软的绳子,有弹性的绳子。 7-1生:线轴模拟脊椎的大骨头,纸片模拟脊椎的小骨头,皮筋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 7-2生:每隔一个圆片放一个线轴,然后用橡皮筋从中间穿过把它们连起来,橡皮筋的下端用透明胶带固定在桌面上,上端可以多方向转动。 8-1小组合作完成模型,多组展示汇报。 引导学生认识建模的全过程,通过制作脊椎模型,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脊椎的结构,利用自己制作的脊椎模型进行研究,更容易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容易体会到脊椎的重要作用。
五、脊椎动物 1.出示图片,你能找到这些脊椎动物的脊椎吗? 2.师:鱼的脊椎一般在哪?对身体起到什么作用? 3.师:将老师拿的这些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吗? 1-1学生观看图片,找到这些脊椎动物的脊椎。 2-1生:鱼类的脊柱是由椎骨自头后一直到尾鳍基部相互衔接而成用以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主要血管等。 3-1生:脊椎动物:青蛙、黄鹂、猴子、鲨鱼 无脊椎动物:蚊子、蜗牛、水母、河蚌、蚯蚓 找动物脊椎,探讨脊椎的作用,并将动物按有无脊椎分为两大类,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
六、我国动物资源的基本情况 1.师:视频中哪些动物是脊椎动物?。 2.师: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的? 1-1生: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等。 2-1生: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不能猎杀他们。 最后学生根据所分析的可能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来思考保护动物的措施,由此自发地认同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板书 设计 1.给动物分类 构造:上接颅骨、下端到达尾骨尖 脊椎 作用: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分类 有脊椎 脊椎动物 无脊椎 无脊椎动物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检测类作业: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 实践类作业:回家尝试给更多的动物分类。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鱼类
学习内容分析 《鱼类》是本单元的第二课。“鱼类”之所以安排在分类后的第一课,是因为鱼是脊椎动物中的最低等的类群。通过对鱼类的学习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了解其他的脊椎动物。在以前的教材中,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学生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土壤与生命》中,学生知道了动物的生存离不开它们的生存环境。本课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鱼的特征与它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鱼的哪些特征让鱼能适应水生环境。同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通过经历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6个流程,让学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有过观察鱼的行为,对于鱼是比较熟悉的,不过那些观察更多的是基于好奇心的驱使和随意性的观察行为。因此,本课的教学更多地是带领学生有计划有流程地观察鱼,并通过实验了解鱼鳃和鱼鳍的作用,知道鱼的哪些特征有助于它在水中生活。本科教学中涉及到的“水中溶解得有气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教师要做一些相关的介绍。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侧重点是带领学生尝试设计实验、修改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2.认识鱼类特有的鱼鳃和鱼鳍。 3.知道鱼是用鱼鳃来进行呼吸,通过鱼鳍来运动的。 科学思维: 1.用各种感官观察鱼,找到鱼类的共同特征,能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小组成员尝试设计活动方案验证猜测,并能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3.知道科学探究要经历“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6个科学探究的流程。 4.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探究实践: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知道运用一些常用生活器具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态度责任: 1.认识到所有的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学习 重点 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有鱼鳃、鱼鳍
学习 难点 能设计、修改实验,通过实验了解鱼的呼吸特点。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空塑料瓶。 学生材料:大塑料盒、小塑料盒、小网兜、鱼、色素、滴管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引生入境 1.出示池塘图片,在池塘内及其周围生活着那些动植物 2.池塘及其岸边生活着许多动、植物。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3.鱼是池塘中常见的动物,今天我们先来研究鱼。(板书课题 2.鱼类) 1-1说出家乡池塘周围常见的动植物。 2-1学生思考。 3-1学生读课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的任务
二、自主探究 获取事实 1.家乡的池塘中有那些鱼 课件出示家乡池塘中常见的鱼。 2.关于鱼你有哪些要研究的问题 3.各组取鱼,观察讨论:鱼的身体分哪几部分 外形有什么特点 身体表面有什么 鱼鳃什么样的 4.鱼没腿没脚,它在水中靠什么运动呢 5.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呢 6.鱼在水中运动时,嘴和鳃盖在不停地张合,这在干什么 7.出示27页上面的实验要求和结论。 8.讨论他们是怎样呼吸 9.通过以上观察和研究,你发现鱼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1-1学生交流并观看。 2-1说出知道的鱼,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3-1小组活动并汇报。 2-1总结汇报 4-1学生猜测。 5-1学生探究鱼何运动。 6-1 呼吸。 7-1阅读27页上面的实验要求和结论。 8-1讨论交流 9-1总结归纳鱼的共同特点 认识家乡常见的鱼,了解鱼的外形特点。通过观察观察鱼的身体,外形,表面,想想其特点,经过猜测、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中明白鱼是如何运动的。 通过阅读书中的相关知识,然后讨论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归纳出鱼的共同特点,得出鱼呼吸的秘密。
板书 设计 2.鱼 类 共同点: 生活在水中 鱼鳃(呼吸) 鱼鳍(运动)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检测类作业:完成活动手册第2页 实践类作业:继续对鱼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记录结果。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鸟类
学习内容分析 《鸟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属于生物,也了解了动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初步感知动物与人类相同与不同。
学情 分析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和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属于生物,也了解了动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初步感知动物与人类相同与不同。四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鸟类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鸟的名称,比如麻雀、小燕子、老鹰等等。大多数学生认为鸟类都会飞行。对于鸟类的共同特征认识不清,不太清楚鸟类羽毛对于飞行的作用,以及不同形态鸟喙和鸟足的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很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鸟类的共同特征特征,从而建立鸟类的概念。学会识别常见的鸟类,并且体会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密切相关。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鸟类是形形色色的,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鸟类的名称。 2.通过观察鸟类图片,能初步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点。 3.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探究羽毛特点对鸟类飞行的作用。 科学思维:在猜一猜等游戏活动中,探究环境对鸟类喙与足的影响。 探究实践: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科学学习的乐趣。 态度责任:能配合其他同学完成活动探究,形成较强的合作意识。
学习 重点 学会描述鸟类的基本特征。
学习 难点 体会鸟类的外形特征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常见鸟类图片,表格,正羽、绒羽、滴管、剪刀、放大镜。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鸟类,概括鸟类共同特征 1.大屏幕呈现动物,想一想它们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2.这5种动物都会飞、有翅膀、羽毛、卵生、脊椎动物、喙的特征,大家能依据是否“会飞”这个特征来判断这些动物是不是鸟类吗?那是不是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呢? 3.鸟类还有哪些相同点? (板书:恒温)所以,鸟类是有翅膀、羽毛、喙,卵生的、恒温的、脊椎动物。 1-1学生思考并回答。 2-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 3-1鸟类还有一个相同点:它们的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不因外界温度而改变,这叫恒温。所以,鸟类是有翅膀、羽毛、喙,卵生的、恒温的、脊椎动物。 通过具体情境提出问题,以谈话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判断某种动物是鸟类的依据。以此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把握学情。
二、研究鸟类最典型的特征 1.研究一下鸟类最典型的特征:羽毛。认识正羽和绒羽。 想不想近距离观察一下羽毛?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羽毛特点对鸟类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3.师:那从结构上来看,羽毛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以正羽为例,认识羽管羽根。 4.往正羽上倒水,幷剪短羽管,认识正羽的作用。 1-1生读:像这种长在鸟类的翅膀和尾部的大型羽片,我们称其为正羽;像这种紧密地长在鸽子的皮肤表面的,我们称其为绒羽。 2-1学生领取羽毛,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观察。 正羽的羽片细密有光泽,细密坚硬,可以保护鸟体不受伤害;绒羽看起来很蓬松,就像羽绒服内的羽毛,可以保暖。 3-1学生齐读:这根管子叫正羽管,正羽管的根部扎在鸟体表面,我们叫它羽根。 4-1学生观察现象,了解正羽作用。 本环节引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找出正羽和绒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精细观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三、观察鸟喙和鸟足 1.那作为鸟类最重要的器官——喙又会有哪些结构特点呢?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2.追问:为什么同样是鸟喙,却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连一连,它们可能会吃哪些食物呢? 3.小结:不同的食物导致了鸟喙形状的多种多样。 4.过渡:鸟类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喙,它们的足也各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5.小结:总之,鸟类足的外形的不同和鸟类的生活环境、捕食方式息息相关。 1-1学生观察PPT出示的四种鸟喙,谈发现。 2-1第一个可能吃鱼;第二鸟喙很锋利,可以撕咬猎物,像老鼠、蛇等;第三个鸟喙可以吃一些坚果、粮食类的食物;第四个鸟喙吃一些花蜜。 4-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鸟足各不相同的原因。 5-1鸭子的足更方便鸭子在水中游泳;第二个爪子很锋利,更方便抓捕猎物;第三个爪子又大又粗,更方便奔跑;第四个爪子便于这种鸟类站立在水中。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认识不同形状的鸟喙和鸟足,在通过探究,明白鸟喙与食物有关,而鸟足与生活环境有关。
四、课堂小结 1.目前已知的鸟类有9000多种,它们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展示多种多样的鸟类) 2.但人们破坏鸟类生活环境的很多,请看图片。 3.从鸟类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角度绘制“保护鸟类”的宣传小报。 1-1师生一起来看一看。(PPT展示多种多样的鸟类) 2-1学生观看人们破坏鸟类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1课后拓展:从鸟类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角度绘制“保护鸟类”的宣传小报。 让学生观看人们破坏鸟类生活环境后鸟的生活现状,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绘制宣传小报,升华课堂情感。
板书 设计 3. 鸟类 正羽:防水、中空 绒羽:保温 鸟喙与食物有关,而鸟足与生活环境有关。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检测类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第3课内容 实践类作业:从鸟类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角度绘制“保护鸟类”的宣传小报。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哺乳类
学习内容分析 《哺乳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四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能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四下《昆虫的一生》和《繁殖》单元的学习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本单元按照先抽象后具体的方式进行学习内容的编排,通过鱼类和鸟类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研究身边接触最多、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对哺乳动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哺乳”、“皮毛和脂肪帮助维持体温恒定”和“运动快速和运动方式多样帮助哺乳动物适宜多样的生活环境”这三个核心概念。
学情 分析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了动物、植物和人以及生活着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逻辑结构是先抽象再具体,鱼类和鸟类内容的学习中渗透的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方法在本课有进一步的体现。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建立起“哺乳动物借助皮毛和脂肪保持恒温”和“哺乳动物运动快速且运动方式多样”的核心概念。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脂肪保温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不错,因此教师要提供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通过一年级下科学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基本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1.通过观察,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实验,知道哺乳动物借助脂肪实现保温功能。 3.通过观察,知道不同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并能举例说明。 科学思维: 1.能从具体现象中仔细观察,作出猜想,交流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自行设计对比试验,收集证据,说明哺乳动物实现恒温的方法。 3.能进行发散思维,说出不同哺乳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并举例说明。 4.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 探究实践: 1.在科学探究中,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2.在科学探究中,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理由。 态度责任: 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哺乳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2.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哺乳动物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学习 重点 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 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脂肪的保温作用。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哺乳动物图片、动物油脂、杯子、棉线、抹布、冰块。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疯狂动物城》故事导入新课,认识哺乳动物的特征 一、《疯狂动物城》故事导入新课,认识哺乳动物的特征 1.视频导入:《疯狂动物城》里发生了14起哺乳动物失踪案件,都有哪些哺乳动物呢?2.这些哺乳动物们外形怎么样(不同)?大小呢(不同)?生活的区域呢(不同)?它们都被称为哺乳动物,为什么呢?(板贴课题:哺乳动物) 3.出示教材中动物给幼体哺乳的图片 4. 还有哪些动物和它们一样也会给幼体哺乳呢?(出示拓展图片) 5.我们人也是哺乳动物,你能说说哺乳动物可能还有哪些相同特征? 6.播放拓展视频。 7.师生归纳总结: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种类多样、数目丰富。(板贴:脊椎、哺乳) 一、《疯狂动物城》故事导入新课,认识哺乳动物的特征 1.生:水獭、虎、狮等 2.学生答:哺乳动物幼体可能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出示教材中动物给幼体哺乳的图片) 3.虎鲸、虎、猫、猪、牛正在给它们的幼体哺乳。 4. 长颈鹿、海牛、竖琴海豹、狮子、黑猩猩等的哺乳图片。 5.学生讨论汇报:脊椎动物、胎生(大多数)、哺乳、体温恒定等。 7.观看拓展视频。 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种类多样、数目丰富。(板贴:脊椎、哺乳) 借助故事导入,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思考其共同特征。再通过人这一典型哺乳动物发散思考哺乳动物的其他共同点:脊椎动物、体温恒定,最后以视频形式进行信息的丰富呈现和归纳总结。
二、操作与探究:体验脂肪的保温作用 二、操作与探究:体验脂肪的保温作用 1.刚才我们知道了哺乳动物体温是恒定的,那么金毛狗在炎热的夏天是怎么散热的 (出示图片) 2.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是怎么抵御寒冷的?(出示图片)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3.怎么证明脂肪的保温作用? 4.你能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吗,请试一试。 师生总结实验原理:动物油脂模拟脂肪,冰水模拟寒冷环境。两个手指作为对比参照,实验时在冰水中停留1~2分钟,保证实验效果。 6.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哺乳动物是通过皮毛、汗腺和脂肪等保持体温恒定。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生命过程。(板贴:相同点) 二、操作与探究:体验脂肪的保温作用 1.观看图片 生答:吐舌头(汗腺排汗),换毛(厚的皮毛太热)。 皮毛和汗腺都能帮助调节体温。(板贴恒温、皮毛、汗腺) 2.学生讨论:皮毛和皮下脂肪层能帮助北极熊保持温暖。 3.生:冬天胖子不怕冷,夏天瘦子不怕热。 4.(板贴脂肪、对比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说明实验意图,所需实验材料和步骤。 冰水、动物油脂、2个烧杯、2根温度计、抹布等。 5.学生活动。思考:通过实验,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脂肪可以帮助保持温度。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狗在夏季换毛现象,理解皮毛对于哺乳动物的体温有调节作用。思考北极熊抵御严寒的方法,为脂肪实验做铺垫。
三、探究交流:不同哺乳动物的多样运动方式 三、探究交流:不同哺乳动物的多样运动方式 1.追问过渡:哺乳动物的体温恒定,使它们可以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一说。 2.出示图片(豹、袋鼠、蝙蝠、鲸鱼),跑、跳、飞、游等。 3.拓展动图(鸭嘴兽、小松鼠、豹和鳄鱼、猫和小松鼠、大熊猫们、长颈鹿和狮群等)。 其他哺乳动物、不同哺乳动物共存时的多样运动方式。 4.师生共同小结:哺乳动物们体型不同,但是运动快速,反应敏捷,这使它们更好地适宜不同的生活环境。 5. 播放视频:人类科技的发展对哺乳动物研究的影响。 6.师: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希望哺乳动物(包括人)和其他动物能和谐相处,爱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播放视频:《疯狂动物城》的演讲片断。 三、探究交流:不同哺乳动物的多样运动方式 1.学生举例说一说。 2.看图片(豹、袋鼠、蝙蝠、鲸鱼),跑、跳、飞、游等。 学生活动,交流汇报。(板贴:不同点、运动方式多样、跑、跳、飞、游) 3.拓展动图(鸭嘴兽、小松鼠、豹和鳄鱼、猫和小松鼠、大熊猫们、长颈鹿和狮群等)。 其他哺乳动物、不同哺乳动物共存时的多样运动方式。 4.师生共同小结:哺乳动物们体型不同,但是运动快速,反应敏捷,这使它们更好地适宜不同的生活环境。生物的形态、运动方式等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板贴:运动快速) 5.观看视频:人类科技的发展对哺乳动物研究的影响。 6.观看视频:《疯狂动物城》的演讲片断。 借助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各具特色的运动方式,让学生感受生物多样性。通过动物口吻的演讲结尾,既和开头的导入相呼应,又渗透了尊重生命的理念,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索神奇动物世界的欲望。
板书 设计 4.哺乳动物 相同点: 脊椎 恒温(皮毛、汗腺、脂肪) 对比实验 运动快速 不同点: 运动方式多样(跑、跳、飞、游等)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检测类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第4课内容 实践类作业: 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发现了许多动植物,他们做了记录,还拍了些照片。下图是他们根据照片画出的几种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适应在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 2、其中属于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3、按体内是否有脊椎,它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鱼属于______动物。 4、青蛙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A、跳跃 B、飞行 C、奔跑
教学反思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