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8 15:5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核心 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 内容 3~4年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内容 要求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时间和距离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形式和特征。
学业 要求 能说明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点,指导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对常见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概括不同运动的特点。
单元 内容 1、本单元各课主要活动: 《运动与位置》 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不同的运动》 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 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 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形式。 《运动的快慢》 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单元 学情 学生在低段已经学习使用左右、上下、东西南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下,已经掌握不同形式的运动,只是缺乏准确描述运动特点与分类的能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除法并初步了解其意义,会在生活中进行定量比较例如:比较速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充分设计引导学生调动前知与生活经验,准确把握学生学情,适时提供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单元 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思维 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探究实践 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 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 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态度责任 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形成“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世界观 联系科学与生活,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形式。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运动与位置 1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2 不同的运动 1 认识不同形式运动的特征
3 运动的快慢 1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1运动与位置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在上一单元判断哺乳动物运动方式及快慢时接触过运动,本节课则是通过判断各类物体是否运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关于位置的描述,学生已经学会用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描述方向,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相对于参照物与距离两个概念更加准确的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本节课也是学生正式接触运动学的第一课,对后面两课与第三单元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判断物体是否在发生运动时会出现描述不准确的情况,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与拓展,得出判断的方法。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科学思维: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态度责任: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形成“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世界观。
学习 重点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描述运动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习 难点 怎么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学习 准备 各种运动的物体图片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读小诗,你感受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风儿起了, 穿过柳林, 枝条轻轻摇曳。 鸟儿飞了, 掠过湖面, 水面泛起涟漪。 船儿起锚, 驶离港湾, 留下片片浪花。 读诗感受,交流回答:运动 通过小诗的朗诵,感受物体的运动,进而引入学习的主题——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 1、引导学生看教材四组图片,说说哪些物体在运动。 小结: 第一组:动物(包括人)的运动 第二组:植物生长的运动,一种缓慢的运动 第三组:交通工具的运动 第四组:非生命体的自然物的运动 2、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在运动? 二、判断物体运动方法 1、下图中,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么判断的?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两幅图片,注意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 归纳: 汽车在运动,因为它在路 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里的鸭子在运动,因为它在河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天空的老鹰在运动,因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河边小路的乌龟在运动,因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自行车与骑手在第二幅图上出现了,说明是顺着路运动到此的。 2、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运动时,它相对于什么的位置发生变化? 归纳: 汽车相对于公路来说,由公路上的位置从左边来到了右边,所以汽车在运动。 老鹰相对于白云来说,离开右边的白云飞到左边的白云那里,所以老鹰在运动。 小乌龟相对于小路来说,顺着小路由上而下爬行,所以小乌龟在运动。 自行车与骑手相对公路来说,有没有出现到出现,所以它们在运动。 河里的鸭子相对于河面来说,由河中央来到了河边,所以鸭子在运动。 3、填写活动手册 4、小结 你能归纳一下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吗? 明确: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可以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三、借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1、乘电梯的人是在运动的吗?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明确: 以电梯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没有运动,因为电梯上的人在电梯上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以电梯以外的人或是物作为参照,电梯上的人运动了,因为电梯上的人对于电梯外的人或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2、在行驶的汽车里,乘客运动了吗?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明确: 以汽车作为参照,乘客在汽车里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没有运动。 以行驶的汽车外的人或树作为参照,乘客对于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运动了。 3、知识卡片: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也可是静止的物体。 参照物是运动的,物体是静止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参照物是静止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发生变化。 四、描述物体运动位置 你能描述图中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看图回答。 1、方法指导 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知识卡片:地图上的方向 方向通常有四个基本方向:东西南北。除此之外,还有四个方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讨论 ①怎么确定小汽车相对于乘客的方向? 明确: 以乘客为中心画方向标,确定小汽车的方向。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 ②怎么确定小汽车和乘客之间的距离? 明确: 电子显示:距您0.2公里2分钟 4、我的描述 小汽车在乘客的东北方向,距离乘客0.2公里两分钟的车程,目前正由玄武门由北向南驶来。 看图交流 列举交流 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 结合活动手册回答 完成活动手册 归纳 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交流 看图回答 认真听 阅读卡片 回答 描述 初步知道运动无处不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运动。 让学生明白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让学生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之外,还可以利用什么方法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在电影院。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不同的运动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在上节课简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基础上,关注运动形式本身,通过运动的轨迹对运动进行分类,了解各种运动的特征。
学情 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各种各样形式的运动,但是没有集中关注,归纳总结,所以本节课在了解形式的前提下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同类概念的归纳与总结能力,最后了解不同类别的区别与特点。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科学思维:比较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了解它们不同的特征。 探究实践: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了解这些物体运动中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 态度责任:联系生活实际,站在科学角度观察世界,
学习 重点 了解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认识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
学习 难点 了解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并且用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学习 准备 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材料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做过旋转木马吗?木马上的人是怎么运动的? 自由回答 从游戏导入本课主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读懂图片 1、说一说这些图片上虚线所表示的意思。 2、用虚线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 小结: 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说说连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小结: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上的人的运动 、苹果落地的运动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风车的转动,铅球的抛物线运动。 4、你还能例举出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认识不同运动形式 1、比较这些物体的运动,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1)第一组图片 前进:物体从后往前运动。 后退:物体从前往后运动。 (2)第二组图片 摆动:物体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 。 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3)第三组图片 绕圈: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 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滚动:平动与转动的平面复合运动。 2、说说生活中见到的这样的类似的运动。 3、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做出这些运动形式。 教师加以指导。 4、能用简单的图示将物体的运动特征表示出来吗? 三、选择合适物体做运动 1、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下面这些形式的运动。 2、活动提示 ①采用小组实验形式 ②充分利用身边易得物品 ③可以增加其它运动形式 3、活动过程 (1)在绳子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钩码、长尾夹、打孔的橡皮 塞),可以做出重物的摆动。 (2)用线轴、电池可以 直接在桌上滚动。 (3)用嘴巴吹叶轮,可以将叶轮旋转。 (4)提示: 还可以用皮筋做出振动,用绳子系着橡胶圈,甩动绳子从而使橡胶塞绕圈。 4、活动发现 同一种运动形式可以用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来呈现,如用线轴、干电池、钩码等都可以做出滚动形式。 回答:表示物体移动的位置。 学生用虚线连接 回答 列举 讨论交流 举一反三 学生组内操作 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组内选择物体做各种形式的运动 合作完成 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运动方式。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 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拓展提高 1、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说说哪些运动包含了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明确: (1)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 (2)直升机旋翼做出旋转运动,机身向前运动。 (3)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4)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2、你还见过哪些运动包含了多种运动形式?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3运动的快慢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运动单元的最后一课,但是要注重与下一单元力与运动单元的衔接。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外,更要注重单元整体知识的总结,了解描述物体运动的要素:是否运动、如何运动、运动的快慢、为什么运动。
学情 分析 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不注重方法的总结与归纳,教师适时的介入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形成思维。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思维: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探究实践: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态度责任:用科学的方法规范比较运动物体的快慢
学习 重点 1、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习 难点 测量与计算速度。
学习 准备 秒表、米尺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看百米赛跑视频,谁赢得第一,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 初步体会速度
二、讲授新课 一、速度 1、赛跑时,为什么要设置起点与终点? 明确: 在相同的路程内看谁先到达终点即为胜。 2、很多正规比赛由于参赛人数多要分多场进行比赛,不是同场赛跑的运动员怎么比快慢? 明确: 相同的路程,用时少的速度快 ,成绩好。 3、讲解 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什么是速度? 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例如,1秒行进了多少米,1 小时行进了多少千米。 4、讨论 (1)乌龟和兔子一起赛跑,兔子为什么没获胜? 明确: 兔子睡觉,用的时间比乌龟多,速度慢。 相同距离内,时间短,速度快;时间长,速度慢。 (2)羚羊很机敏,会随着猎豹追捕的启动而立刻逃跑,直至被捕到。羚羊和猎豹跑得距离一样吗?所用的时间一样吗?谁的速度快? 明确: 相同时间内,距离大,速度快;距离小,速度慢。 5、怎么计算速度? 公式:速度=距离÷时间 单位:千米/小时、米/ 秒 注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二、测量速度 导入:和同伴相互测一测走路的速度吧。 1、活动器材:笔、记录单、秒表、软尺 2、活动要求: ①一人用正常的步伐走 5 米,测量用的时间。 ②另一人用正常的步伐走 5 秒,测量走的路程。 ③你和同伴走路的速度一样大吗? 3、怎么使用秒表? 右手握秒表 拇指控制右键 食指控制左键 【口诀】 右按右停左回零 4、怎么用软尺测量距离? ①开始时脚尖对着零刻度线 ②行走时贴着软尺走直线 ③运动停止后看脚尖所对应的刻度线 5、搜集数据,分析: 每个人的走路速度一样吗? 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走路速度大约是多少? 三、速度排序 指导学生读图 (1)能对同层次的物体速度进行分类吗? 明确: 第一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 第二行:与人相关的运动速度 第三行:自然现象的运动速度 第四行:动物的运动速度 (2)将运动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要求: 将排序的结果按照从快到慢的顺序用1、2、 3……表示出来。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3)提醒: 同一种物体,运动时速度越快,冲击力越大。 四、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1、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 明确: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楼梯上快速奔跑具有很大的能量从而止不住脚步,易冲撞他人带来伤害。 2、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明确: 高空抛物,越接近地表速度越快,从而能量越大,容易对地表附近的人或物造成伤害,甚者会威胁生命安全。 提醒: 高空抛物不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有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回答 讨论 认真听 讨论交流 认真听 在老师指导下到操场测量,搜集数据 学习使用秒表 认真听 在老师指导下读懂图 分类 排列大小 讨论交流 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查阅资料,了解声音与光的速度,解释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教学反思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