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核心 概念 物质的之间能量的相互作用
学习 内容 3.1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内 容 要 求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开关的作用,能够把它加入到简单电路中,控制灯泡的亮灭。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学业 要求 1.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单元 内容 本单元由《点亮小灯泡》《导体和绝缘体》《电路暗箱》《生活中的电》四课组成,侧重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渐进式展开。其中,第一课《点亮小灯泡》,以手电筒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利用所给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制作一个简易开关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从而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第二课《导体和绝缘体》,指导学生做检测物体导电性能的实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揭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常见电工材料和工具,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第三课《电路暗箱》,组织学生探测暗箱里的电路,指导学生用简单电路检测器判断暗箱中的电路连接情况,同时向学生渗透一种“解暗箱”的科学思维,本课是对前两课的延续和巩固。第四课《生活中的电》,指导学生发现直流电与交流电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达成安全用电的生活共识,最后制作一个水果电池。本课既是对电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单元 学情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电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才能工作。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为中学进一步学习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的是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本单元以“简单电路”为主题,用点亮小灯泡、识别导体和绝缘体、解电路暗箱这些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主题,并介绍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
单元 目标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单元 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点亮小灯泡 1 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
2 导体和绝缘体 1 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3 电路暗箱 1 能运用所学电的知识和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箱的秘密。
4 生活中的电 1 知道电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源,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点亮小灯泡
学习内容分析 《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用所给材料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第二:制作一个简单开关并加进电路,知道开关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通过认识、运用开关,进一步认识通路,断路。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还为学生发现电的更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第三: 观察手电筒的内部构造,会成功组装一支手电筒。
学情 分析 点亮小灯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科学思维: 1.用认识开关的作用,能够把它加入到简单电路中,控制灯泡的亮灭。 2.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探究实践: 1.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到的控制作用。 态度责任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愿意与同学一起动手连接电路,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3.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4.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学习 重点 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简单电路中如何点亮小灯泡?
学习 难点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木块、回形针、图钉),电池盒,灯泡底座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西安美丽的夜景是因为有璀璨的灯光,你能点亮一支小灯泡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明确的目的,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活动一:探究活动 1.连接电路:你能用导线连接电池和小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吗?赶快尝试一下吧。 提醒:画出连接图。 2.观察这名同学画的电路示意图,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3.导线应该接触小灯泡的什么部位?引导学生观察灯泡结构。 明确: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任意一个连接点与导线连接,另一个与电池锌片连接。 4.交流:让小灯泡亮起来,你是怎么做到的? 归纳: ①将小灯泡侧面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底部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小灯泡就亮了。 ②将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用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就亮了。 ③将小灯泡底部连接点与电池的正极连在一起,再用一根导线连接小灯泡侧面连接点和电池的负极,小灯泡就亮了。 ④将小灯泡侧面连接点与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再用导线连接小灯泡底部连接点和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就亮了。 5.教师演示:这样连接,小灯泡能亮吗? 明确:不亮。 6.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呢?明确:正极→连接点→金属架→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负极。 7.解释一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吧。 明确:电流没有经过灯泡,直接把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出现了短路,所以灯泡不亮。 8.短路有什么危害? 讲解: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1.观察灯泡结构。 2.交流小组做法。 3.观察演示过程和结果,回答。 4.观察、发现、交流。 [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小灯泡点亮的探究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的正确方法,并画出简单电路示意图,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小灯泡剖面图可以让学生清楚、深刻地了解灯泡的构造,多途径让学生理解闭合电路的意义。]
活动二: 自制小开关 1.怎么制作?指导学生自制开关。 在一块木板上,把回形针的一端用一枚图钉固定,并使回形针的另一端能够搭到另一枚图钉上。 2.注意事项:使用图钉时要注意安全,以免手被钉尖刺破。 3.怎样把简易的开关连接到电路中? 指导方法:导线的一端和回形针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与电池的“+“极相连。小灯泡的两根导线,一根与电池“-“极相连,一根与开关的另一个图钉相连。 特别提醒:只能使用电池, 不能从插座接电! 4.闭合和断开小开关,会出现什么现象? 明确:开关闭合,小灯泡亮;开关断开,小灯泡灭。 5.小结: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和断。 1.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做出猜测。 2.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讨论实验方案,并达成共识。 3.学生实验、汇报交流、生成结论。 (借助控制变量法设置对比实验,学生在实际动手中,探究、发现不同拉力大小下,小车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从而推理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不同,从而证实自己前面做出的猜想。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到假设、从实验设计到收集数据、从分析数据到得出结论的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建构了数据意识。)
活动三:检测 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试试效果。 1.其他电器:小电铃、小发电机、发光器 2.实验结果交流:闭合开关,发光器发光、小电铃响起来、小电动机转动;断开开关,发光器不发光、小电铃不响、小电动机不转。 1.动手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四:观察 1.拆开手电筒,观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如何连接的? 指导方法:拧下灯罩、灯泡、银碗,打开电池盖、取下电池。 2.手电筒是怎么工作的?展示手电筒示意图。 讲解: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连接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形成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拆卸观察和开课时的猜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拆卸观察,说出各部分名称。 2.观察示意图。 (让小车运载货物,这是生活中可见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了一个再思考的情境供孩子课后继续探究。同时该问题不仅与本节课的内容密不可分,而且又能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摩擦力,为本单元后续课得学习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学习内容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二课。通过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认识了常见的材料,观察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探究不同金属的各种性质,并了解其用途。通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点亮小灯泡》的学习,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知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回路,要形成通路电灯才会亮起来,知道电路形成的条件。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检测器的概念,用检测器来检验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将不同材料接入检测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判断电路是否为闭合回路,进而判断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观察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导线各部分的材料,思考它们起到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第二部分,交流不同的物品是否容易导电,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铅笔芯、塑料尺、竹签、铝箔、铁钉、橡皮、瓷勺、硬币、木筷、玻璃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动手实验验证以上几种物品的导电性,通过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的导电性,记录并总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第三部分,思考验电笔、螺丝刀、老式开关、胶带、插座和插头的导体部分和绝缘体部分,说出不同部分起到的作用。第四部分,交流人体、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思考检测方法并动手检验人体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学情 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常见的材料,观察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探究不同金属的各种性质,并了解其用途。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也可能尝试操作过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对电路并没有形成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不太懂安全用电的尝试。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是一种基于现象的直观学习,它涉及到简单的电路元件及其组成的电路。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同。 2.通过实验,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3.通过实验,知道人体是导体,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不同,自来水和盐水能导电,纯净水不能导电。 探究实践: 1.能安装检测装置,检测不同物品的导电性。 2.能观察具体物品的组成材料,认识材料的组成结构,对材料的导电性作出预测,能依据证据概括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在检测不同液体的导电性的活动中,认识改变部分条件能使实验结果变明显。 科学思维: 1.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实验前先预测、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能意识到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态度责任: 1.在科学探究中,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证明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2.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的应用,结合检测实验,寻找其中的原理,并思考是否可以进行改进。
学习 重点 能用检测装置检测不同材料,知道像铁钉、铝箔等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学习 难点 观察不同材料的组成结构,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验电球、螺丝刀、胶布、烧杯、电池、电池盒、导线、盐、水、课件。 学生材料:铅笔芯、塑料尺、硬币、橡皮、铁钉、竹签、木筷、瓷勺、铝箔、玻璃、导线、电池、电池盒。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 2.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明确:导线是由铜丝和塑料胶皮组成。 3.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提问: ①用铜丝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②剪断铜丝,用塑料胶皮连接电路,小灯泡亮吗? 明确:铜丝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亮。塑料胶皮不能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不亮。 1.回答。 2.观察导线结构。 3.实验观察。 [设计意图:从导线结构的作用入手,初步知道有的物体具有导电性,有的没有。]
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一)判断导体和绝缘体 1.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活动要求:先预测,再安装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2.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注意事项:爱护实验器材;小组分工合作;检测结果与预测比较。 3.根据检测结果,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结论: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4.教师强调。 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 (二)导体和绝缘体应用 1.下面的工具或电工材料,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各起什么作用?归纳: 螺丝刀:刀头是导体。可插入螺丝钉头的槽缝或凹口内。把柄是绝缘的。手握把柄使刀头转动,拧转螺丝钉很方便。 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电工胶布是绝缘体。用于绑扎电线,防止通电后导线中的金属丝部分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2.在各种常见工具或材料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部分都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这样人在操作时才会安全。你还知道哪些? 1.列举。 2.回答。 3.阅读相关资料。 4.交流:小灯泡亮起来。 5.小灯泡亮起来,说明人体是导体。 6.认识实验材料。 7.按步骤实验观察。 8.填写实验记录。 9.得出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从导线结构的作用入手,初步知道有的物体具有导电性,有的没有。] [设计意图:通过将不同物品接入简单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的活动,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科学结论。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判定依据是它们导电性能的强弱。] [设计意图: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或材料,知道导体和绝绿体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体安全。]
三、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能 (一)人体是导体吗 1.生活中经常听到被电击事例,人体是导体吗? 2.介绍一款神秘武器——验电球。 验电球,它能感应到非常微弱的电流,准确测出某种材料能否导电。它的外壳是用塑料做成的。 验电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 3.实验操作 首先,把两只手分别按在验电球的两个接触点上,会看到什么现象? 其次,①几名同学手拉手。②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球上面的触点。③观察验电器灯是否亮起来,说明什么? 4.实验表明:人体能导电,是导体。 5.特别提醒:不能用人体导电球检验家用电器。 (二)液体是导体吗 1.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讲解: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水。 2.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量杯中导入自来水,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②量杯中导入纯净水,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③往纯净水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再将两根导线插入水中,小灯泡是否会亮? 注意:电池4节以上为宜。 3.实验结果记录。 4.得出结论:自然界中得水是导体。 1.列举。 2.回答。 3.阅读相关资料。 4.交流:小灯泡亮起来。 5.小灯泡亮起来,说明人体是导体。 6.认识实验材料。 7.按步骤实验观察。 8.填写实验记录。 9.得出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明确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再次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说出它们的作用,从而引出“那你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问题,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能。]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电路暗箱
学习内容分析 《电路暗箱》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第3课。通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简单电路,并能自己制作一个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本课围绕着检测暗箱里的电路这一主题层层展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接着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掌握解密电路暗箱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电路暗箱作假设性的解释,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 提出问题,揭示方法。以“怎样判断握在手心里的导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判断导体与绝缘体的方法来判断导线的连接情况,这部分的教学实际上是解暗箱方法的一种提示。 第二,观察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灯泡后,小灯泡的亮度是否有变化,这部分的教学实际上是为解密电路暗箱作进一步铺垫。 第三,解电路暗箱,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利用简单电路检测暗箱里的电路连接情况。这部分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简单表格、文字等形式记录所收集到的证据和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到的现象做出推测,最后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步意识到合理安排检测顺序的优点,能把探究过程中得到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在解决新的问题中。
学情 分析 通过前两课《简单电路》、《导体与绝缘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并能连接简单电路,会利用断开的简单电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即判断导体与绝缘体的方法。本课是前两课的延续和巩固,通过组织学生猜测、分析、判断、自制监测器检验探测暗箱里的电路,让学生会用简单电路验证自己对暗箱里的电路连接情况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里向学生渗透一种“解暗箱”的科学思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满足了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2.知道什么是解暗箱。 科学思维: 利用推理等科学思维进行检测。 探究实践: 1.学会利用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和并用表格进行记录。 2.能够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推断。 态度责任: 1.体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愿意去探究暗盒中的秘密,并延伸到生活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 重点 能够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推断。
学习 难点 有顺序的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的暗盒 学生材料:两接点暗箱,四接点暗箱,导线,灯泡,电池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1.学生思考发言: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认识检测装置 1.教师:老师手里握着两根导线,其中一根是断的,你能判断握出老师手心里的导线哪根是连着的哪根是断开的? 2.利用下列材料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灯座、小灯泡、电池盒、电池、导线。 3.制作方法。 4.展示示意图。 注意:验证一下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5.学生检测演示:请两位同学利用自制电路检测器上台检测老师手握的两根导线。 6.检测方法: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导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导线是连着的;如果小灯泡不亮,则说明这根导线是断开的。 注意:检测完了,教师松手验证。 1.学生思考发言: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 [设计意图:分析电路故障,为下一步故障检测做准备。]
二、初步检测,总结方法 1.在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电路中增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灯泡,该怎么加? 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2.归纳:(1)按顺序依次连接:依次连接电池,小灯泡更亮。依次连接小灯泡,小灯泡变暗。 (2)把电池或小灯泡并列连接,小灯泡亮度不变。 3.小结:电路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电器元件依次连接,我们把这种连接方法叫做串联;一种是电器元件并列连接,我们把这种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1.学生思考发言: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 1.讨论交流。 2.利用所给材料自制电路检测器。 3.上台检测演示。 [设计意图:会制作简单的检测工具进行检测。]
三、交换检测并反馈讨论 1.这是一个电路暗箱,有4个触点,触点之间可能连接了导线、小灯泡或电池等。想一想,怎样才能检测出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明确:我们可以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去检验暗箱上任意两个触点的电路连接情况。 2.教师演示: 连接A和C两触点,小灯泡不亮,说明A和C两触点电路不通。 连接A和B两触点,小灯泡发光,说明A和B两点电路相通。 …… 注意:打开暗盒验证。 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让同伴来检测。 (1)实验材料:小灯泡、电池、导线。 (2)设计要求: ①在暗箱里添加一节电池,或一个小灯泡,或一根导线。 ②组装完成后贴上标签,表明第几小组,摆到讲桌上。 ③小组间互相保密,不可泄露暗箱秘密。 (3)各组领取一个电路暗箱进行检测,记录每次检测结果,并画出暗箱里的电路图。 (4)注意事项: ①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箱。 ②多试几次,防止接触不好,导致误测。 ③检测器的两头可以交换过来检测,防止内部的电池与外部电池的两极相反,导致电路不通而误测。 (5)汇报检测结果: ①你们是怎么检验的? ②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③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情况的? 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7)讨论:你认为出现这几种检测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 ①小灯泡亮,说明电路是通的,触点间有电路元件; ②更亮,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节电池; ③更暗,说明触点间可能串联进了一个小灯泡; ④亮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导线或是并联进了电池或灯泡; ⑤小灯泡灭,则说明触点之间的电路是断开的,可能什么也没有,也可能是一个断开或损坏的电路元件。 1.讨论,然后动手操作观察。 2.认真观察教师演示。 3.领取电路暗箱,组内检测,完成活动手册任务。 [设计意图: 知道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法及其特点。] [设计意图: 知道什么是电路暗箱。] [设计意图:能根据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 情况,对暗箱进行合理的推断。] [设计意图:自制电路暗箱,并进行检测。] [设计意图:分析检测结果及其原因。]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教学反思改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生活中的电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苏教版小学科学第四单元《简单电路》,本单元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现代工业、农业、交通、居家生活等领域都已经离不开电,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对电的应用研究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电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有时又具有危险性,电的安全使用与人的生命财产密切相关。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在本单元起总结作用,也是学生在掌握了点亮小灯泡、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了电路通路或故障后,回归生活,凭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用电器靠那种电源来工作;了解交流电从哪儿来;做果蔬电池;以及安全用电的一系列问题,接地气、近生活。体现了新课标中“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简单电路的学习,指导学生认识电路的组成,知道形成电路的条件,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积累经验、做好铺垫。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探究电力装置的奥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电与电路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接触过生活中的很多用电器, 也可能尝试操作过用干电池做电源的一些电动玩具,知道用电器必须通电才能工作,开关可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同时,由于生活经验和新教材的变化,学生们没有形成对电路的科学认识;不清楚用电器必须形成一个闭合电路才能工作;不太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对家庭的交流电一直是“危险”的形象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前面三课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区别、了解了电路通路或故障排查方法后,结合学生的热情和探究意愿,同时,借助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联系生活。学生们可以很好的拓展关于电的知识。
学习 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联系生活现象分析来判断一些常见用电器是哪种供电方式,知道生活中用的电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 2.了解用电安全。 探究实践: 1.通过阅读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交流电的几种发电方式及重要用途。 态度责任: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果蔬发电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 重点 发现并描述直流电与交流电在人类生活中的分类用途和重要作用。
学习 难点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制作一个水果电池,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 准备 教师材料:学习单、橙子8个;锌片8+铜片8+导线8+二极管8等。 学生材料:学生自带一个水果或小型蔬菜。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观看视频。 2.我的生活离不开电。你能举例说说吗? 1.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导入生活用电的主题。]
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直流电和交流电 1.电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来自电池,一是来自发电厂。下面这些用电器,哪些是由电池供电?哪些是由发电厂供电? 小结:电池提供直流电, 发电厂提供交流电。 2.讨论:直流电和交流电,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提醒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供电时间长短。(2)电能强弱。(3)安全性。(4)传输距离。 (二)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来源 1.提供直流电的电池,你知道哪些? 归纳:7号电池、纽扣电池、锂电池、蓄电池…… 2.哪些地方能提供交流电?归纳: 火电厂: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发电。 太阳能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核电站:利用核燃料发电。 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 3.哪些地方要用到交流电?归纳: 工业:工厂机器运转需要交流电。 农业:农田灌溉需要交流电。 交通:高铁飞驰离不开交流电。 居民区:居民生活离不开交流电。 …… 4.交流电是怎么传输的?展示示意图。 主要是通过电网传输。具体流程如下:发电厂—升压变电站—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配电线路—用户。 (三)安全用电基本常识 1.下面的做法安全吗?为什么?展示图片。归纳: 风筝极易挂在电线上,风筝线绝缘性能较差,容易触电,造成伤亡。 下大雨在大树下避雨,可能被闪电击中或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湿手巾按开关或用湿布擦抹灯泡时,可能会因湿抹布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 把许多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用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2.为了你和家人的用电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更多安全用电常识。 1.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知道不同的用电器采用不同的供电方式,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设计意图:初步懂得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知道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来源,以及交流电的传输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知道电对人可能造成伤害,懂得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三、拓展提高:水果电池 水果能发电吗? 1.实验器材:除了水果外,还应准备LED灯、铜片、锌片、导线、水果刀。 2.实验过程: ①切开橙子。 ②插入锌片和铜片。 ③铜片和锌片分别接入导线。 ④两根导线另一端连接LED灯。 注意:铜片和锌片不能接触。 3. LED灯不亮是怎么回办? 明确: ①检测导线接触。 ②检测LED灯正负极是否接反了。 ③多用几个橙子试试。 学生回答 交流后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水果电池的活动,认识到人类为获得电所作出的持续探索和大胆创新。]
板书 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教学反思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