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抗战与抗日战争胜利 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抗战与抗日战争胜利 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6: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春 望》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全民族浴血奋战
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一三”淞沪会战防御阶段要图
时间
地点
战况
结果
意义
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上海
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最后,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淞沪会战 — 粉碎日军狂梦
平型关大捷(共产党)
时间
战况
结果
意义
忻口会战
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油画《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11月初)
1937年9月
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
取得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国民党)
战况 历时1个多月
结果
意义 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1月初,太原失守。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时间
地点
战况
结果
意义
1938年1月—5月
徐州
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5月初,徐州失守
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材料二: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毛泽东《论持久战》
淹没耕地2994余万亩
逃离家园391万多人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
攻武汉,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黄泛区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
武汉会战(1938.9)
时间
地点
战况
结果
意义
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撤出武汉,武汉失守。
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
武汉
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
时间
经过
意义
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
路作战。 4月成功解救英缅军第一师。
后作战失利,远征军大部撤回国内,
部分退往印度。1943年10月远征军发
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三万余人。
1945年3 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
的任务后回国。
孙立人
戴安澜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重要文献 《论持久战》(1938年)
(1)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
“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抗战爆发后,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途,国民党内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国民党的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苏联出兵和英美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3个月,国际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共产党内,“亡国论”是没有的,但有少部分干部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的200万正规军上,急于打大仗,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9.(2024广东历史卷)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将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核心考点:通过国民党对抗战成果的意图,考查抗战时期的时代特征。
选项辨析:时间定位到1943年,属于抗战相持阶段。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排除C项。1941年皖南事变表明民族统一战线的已出现裂痕。排除A项。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表述太绝对,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随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材料说的是中国的发展前途,不涉及国际地位,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可知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故D项正确。
一、全民族抗战 — 国民党正面战场(防御阶段)
D
佟麟阁
赵登禹
王铭章
郝梦龄
张自忠
陈安宝
郑作民
冯安邦
司徒非
戴安澜
刘家麒
上将
中将
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少将
武士敏
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
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人民战争。在日占区建
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二、全民族抗战 — 共产党敌后战场
二、全民族抗战 — 共产党敌后战场
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敌后战场的抗争
路线:发动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地位:抗日根据地在抗战后期成为主战场。
作战方式: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争
评价: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陕甘宁边区
是1937-1949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
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
二、全民族抗战 — 共产党敌后战场
进步人士
共产
党员
中间
人士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归纳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实行三三制,减轻负担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双交双减】,
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
1941-1945年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空前团结。
抗战时期土地政策
整风运动
大生产运动
三三制原则
用马列主义理论
武装我们的头脑
二、全民族抗战 — 共产党敌后战场
二、全民族抗战 — 共产党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此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
战役 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 伪军数 破坏 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2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日本仅仅付出极小代价,取得绝对海空优势。美国仓促应战,8艘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只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主力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沉没
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视角: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为什么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能节节胜利?
被侵略国家如何才能扭转战局呢?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材料十: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附从者使用权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
知识区别:两个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割裂与对立起来
领导阶级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区别 阶级利益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建立根据地
路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战、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是抗日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主战场
三、全民族抗战 — 各群体同仇敌忾迎胜利
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叶挺
项英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
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面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统一
积极训练、宣传抗战的台湾少年团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回民支队
海外侨胞主要抗日救亡力量
一名父亲赠予参战儿子的“死字旗”
钱穆作《国史大纲》
在民族危亡时期,
唤醒国魂、御敌救国
各阶层、各民族、海外华侨等的支援
会议 时间 主要背景 参加国 内 容
开罗 会议 1943年 11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中美英 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
德黑兰 会议 1943年 冬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苏美英 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并决定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雅尔塔 会议 1945年 2月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苏军与英美盟军东西夹击德国 苏美英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对日作战。
波茨坦 会议 1945年 7月 德国投降,太平洋战场美军向日本进逼,中国战场开始反攻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召开的会议的基本情况
三、全民族抗战 — 各群体同仇敌忾迎胜利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声明
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促使日本投降的三个主要因素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党的七大
三、全民族抗战 — 各群体同仇敌忾迎胜利
阅读课文,完成中共七大表格:
时间地点
内容 总结经验
制定党的 政治路线
选举
确立思想
历史意义
1945年4月 延安
总结了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的领导下,打败日本
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并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全民族抗战 — 各群体同仇敌忾迎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并且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取胜的有力配合。
重点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④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⑤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三、全民族抗战 — 各群体同仇敌忾迎胜利
1、 (2020.7·浙江高考·13)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
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课堂训练】
C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1932年日军发动“—·二八”事变,上海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使日军三易主帅
2、(2018·海南高考·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A
【课堂训练】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
【课堂训练】
1927--1937年
1924--1927年
4、(2020·全国Ⅱ卷高考·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安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安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D
【课堂训练】
5、(2018·全国Ⅱ卷高考·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A
【课堂训练】
6. (2020·江苏高考·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课堂训练】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