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5课《雷雨(节选)》教案
5 雷雨(节选)
教学目标:
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2、 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3、 对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典型人物的性格分析。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戏剧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A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天鹅湖》)
B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C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D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的特点:①动作性;②个性表现力;
③抒情情;④有潜台词;⑤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二、介绍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戏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里面,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他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曹禺写《雷雨》时才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更是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
曹禺是一位优质低产的作家,一生有作品14部,其中最重要的6部是写于30年代的《雷雨》、《日出》、《原野》;写于40年代的《蜕变》、《北京人》、《家》(《家》是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同名戏剧)。
三、导入《雷雨》新授
我们今天学习的《雷雨》属于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和悲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各种艺术中,话剧距离生活最近。”今天,我们就通过《雷雨》,来感受不同的人性和社会生活。
四、 学生查阅资料,初读课文
了解全剧剧情,理清剧中人物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所学
1、 指名学生复述《雷雨》剧情
2.理清剧中主要人物关系。
二、学生自读节选部分课文,
2、 品位戏剧语言,初步感受戏剧魅力。
2、理清层次,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
第一层:侍萍和周朴园再次相见;
第二层:鲁大海、周朴园、周萍鲁侍萍会面。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师适时加以指点朗读,引导学生品位、体会台词的丰富内涵。
第三课时(研读选文的第一部分)
一、 学生观看“周鲁再见”相关视频
二、文本研讨:
思考:1在这一过程中周朴园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①你是新来的下人?(一开始见到侍萍,老爷对下人的口气——平静)②你——你贵姓?(侍萍关窗的动作——奇怪、猜疑)③你姓什么?(眼前这个人对侍萍的身世了如指掌——紧张、猜疑)④你是谁?(侍萍还活着,儿子也活着——紧张)⑤哦,你,你,你是——(眼前这个人对他旧衬衣的细节都如此了解,不知所措)
2如何理解周鲁对话中相矛盾的地方?
(如: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说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却强调说“不是小姐”?)
明确:当年周朴园同身为婢女侍萍相好后又了抛弃侍萍,他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同“下人”有纠葛是有损门第的,说出来会影响自己的名声,所以跟人谈起往事,就小心翼翼,他这里表面上像在赞扬侍萍,实则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他“虚伪”。而鲁侍萍说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则是想揭示出周朴园的伪善、虚伪。
3周朴园平日里保留旧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似乎一直在深情地“怀念”侍萍,但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妇人就是鲁侍萍后,他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潜台词来解读。
重点赏析片段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①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②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③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
也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④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性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
不老实的人。⑤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⑥
①你来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想认儿子还是为了钱,十有八九是为了勒索一笔钱。
②既然你是有目的而来,是为了勒索钱而来,那肯定有同伙或指使人,这个人十有八九是鲁贵。
③我早就知道你只要活着就会找上门来的,果然没有出乎我的预料,那么,你究竟想怎么样呢?
④既然你还承认我对你的一片情意,既然不想提过去的事情,那你有什么要求,你想要多少钱,不必遮掩,可以明明白白地提出来。
⑤鲁贵看来不好对付,如果知道了你我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我不希望这件事让他知道。
⑥你放心,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让他知道的,也决不会告诉任何人。
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用钱收买侍萍,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4你如何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前后态度、举动的巨大反差?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周朴园怀念的是记忆中的温顺年轻让他内疚自责但已经死去的侍萍
对他眼前有可能威胁自己名声地位活生生的鲁侍萍他是厌恶的恐惧的
他怀念鲁侍萍固然不乏真实的地方,但更多是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他的怀念是廉价的,也是十分自私的。
三、小结:通过周朴园同侍萍相见的的种种举动,我们充分认识人周朴园人性中的虚伪、冷酷、伪善。
四、布置预习
1、朗读节选部分的第二场戏“父子相见”
2、思考:周朴园是如何对待自己亲生儿子鲁大海的?
他们父子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第四课时(研读选文第二部分)
一、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场戏
二、 思考:1、周朴园是如何对待自己亲生儿子鲁大海的?
(冷酷、傲慢、讽刺、挖苦)
2、他们父子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所处阶身省份的不同是他们矛盾的根源)
三、在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1、 周朴园
他在众人面前道貌岸然,庄重严肃,他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也不全是故作姿态。他对旧日情人侍萍,多少保留了一点思念。尤其是他遇有不如意之事,更想借这一点思念之情来寻求慰藉。但周朴园的本质毕竟还是资本家,所以当侍萍身份明朗之后,他的温情便烟消云散,立即以严厉冷漠、安抚收买等对付下等人的手段来赶走这个刚才还在追思怀念的旧时情人。
2、鲁侍萍
鲁侍萍是备受屈辱的下层劳动妇女。她对周朴园有深仇大恨,所以发誓不进周家的门。30年后,在鬼使神差般地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不能自已,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知鲁贵。周朴园怀念旧情,她也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侍萍毕竟是侍萍,她控诉周朴园的罪恶,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其主导性格得到凸现。刚强中偶露软弱,怨恨中稍有温情,这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3、鲁大海
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虽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却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
四、概括本剧的特点:
1、 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罪恶历史;又以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这样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了主题。
2、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诉说,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的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
3、矛盾冲突丰富
冲突很复杂,既是资本家和下层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旧家庭内部矛盾的表现,甚至可以理解为男女之间情感的冲突,但从最本质上还是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
五、作业布置
1、《积累与应用》《雷雨》的相关练习题;
2、阅读《雷雨》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