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题
1.(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引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取固体药品
3.(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4.(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B.分子只能由同种原子构成
C.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5.(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 )
A.甲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C.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2:1
D.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6.(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7.(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在反应 A + 3B =2C + 2D 中,已知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当 2.8g A 与一定质量 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3.6g D,则生成 C 的质量为( )
A.9.6 g B.8.8 g C.6.8 g D.4.4g
8.(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 结构很稳定,不能燃烧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D.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9.(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已知 a 为过氧化氢溶液,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a 和 b 的浓度和质量相等。当两份液体同时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10.(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亚铁离子 ;
(2)氩气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1.(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的方法。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 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 (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12.(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E 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若 D 为原子,m= ,若 D为离子,其化学符号为 。
(2)C 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3)A、B、C、E 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13.(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古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4.(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选用装置 C 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 G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若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该气体,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15.(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实验室用 68 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 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野火烧不尽包含着物质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粉身碎骨浑不怕,包含着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包含着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蜡炬成灰过程中包含着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A不符合题意;
B、切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B不符合题意;
C、滴加液体时,滴管悬空放置,C符合题意;
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制取;
B. 催化剂能加快或者减缓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会改变,故错误;
D. 没有催化剂,有的化学反应也能发生,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催化剂的特点是: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是加快也不是减慢;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千万不能说性质不变,因为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4、不能改变反应的最终产量。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可能由离子构成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分析。
B、根据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可能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分析。
D、根据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 甲与电源正极相连,甲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错误;
B.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划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故正确;
C. 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1×2):16=1:8,故错误;
D. 团购价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的不变,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6.【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符合题意;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7.【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假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
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x=9.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同时生成C的质量=2.8g+9.6g-3.6g=8.8g。
【分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假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再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B 的质量;
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出生成C的质量。
8.【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C60属于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错误;
B. 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故正确;
D. 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加快,因此b的反应速率比a快,反应需要时间短,由于过氧化氢质量不相等,最终a生成氧气质量比b大,因此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1)3Fe2+
(2)Ar
(3)H2O
(4)CuO
(5)NH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1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2)氩气是由氩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Ar。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H2O。
(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分子,化学式为NH3。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3)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为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分子。
11.【答案】吸附色素及异味;肥皂水;煮沸;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及异味,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煮沸的方法。
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 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元素,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分析。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12.【答案】(1)B;6;S2-
(2)失去;Al3+
(3)A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在B中的质子数=11>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
若D为原子,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则m=16-2-8=6;
若D为离子,则最外层电子数是8,则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为硫离子,符号为S2-。
(2)C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是是13,该离子是铝离子,故离子符号为Al3+。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即为稳定结构,故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和B。
【分析】(1)根据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2)根据C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
13.【答案】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古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所涉及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分析】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14.【答案】(1)水槽
(2)BF
(3)CaCO3+2HCl═CaCl2+CO2↑+H2O;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②为水槽,是盛水的。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选择反应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仪器比较纯净,选择F 装置收集氧气,所以应选用的装置是B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常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装置C的优点是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通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动能密度大;
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装置C的优点是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5.【答案】(1)1.6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
68 32
X 1.6g
=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剩余物的质量为68.4g。生成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分析】(1)根据图像,剩余物的质量为68.4g。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
(2)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初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题
1.(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中国诗词大会”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下列诗词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野火烧不尽包含着物质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粉身碎骨浑不怕,包含着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包含着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蜡炬成灰过程中包含着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引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取固体药品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A不符合题意;
B、切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B不符合题意;
C、滴加液体时,滴管悬空放置,C符合题意;
D、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
B、根据酒精灯使用方法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3.(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制取;
B. 催化剂能加快或者减缓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
C.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会改变,故错误;
D. 没有催化剂,有的化学反应也能发生,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注意催化剂的特点是: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是加快也不是减慢;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千万不能说性质不变,因为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4、不能改变反应的最终产量。
4.(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B.分子只能由同种原子构成
C.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可能由离子构成的,故错误,符合题意;
C.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分析。
B、根据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可能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分析。
D、根据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划分成原子分析。
5.(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 )
A.甲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C.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2:1
D.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A. 甲与电源正极相连,甲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错误;
B.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水分子划分成氢原子、氧原子,故正确;
C. 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1×2):16=1:8,故错误;
D. 团购价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的不变,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6.(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A符合题意;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7.(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在反应 A + 3B =2C + 2D 中,已知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当 2.8g A 与一定质量 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3.6g D,则生成 C 的质量为( )
A.9.6 g B.8.8 g C.6.8 g D.4.4g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假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
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x=9.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同时生成C的质量=2.8g+9.6g-3.6g=8.8g。
【分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假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 ,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再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B 的质量;
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出生成C的质量。
8.(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 结构很稳定,不能燃烧
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D.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 C60属于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错误;
B. 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故正确;
D. 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
9.(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已知 a 为过氧化氢溶液,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a 和 b 的浓度和质量相等。当两份液体同时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加快,因此b的反应速率比a快,反应需要时间短,由于过氧化氢质量不相等,最终a生成氧气质量比b大,因此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10.(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亚铁离子 ;
(2)氩气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 ;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答案】(1)3Fe2+
(2)Ar
(3)H2O
(4)CuO
(5)NH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1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2)氩气是由氩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Ar。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为H2O。
(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分子,化学式为NH3。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3)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为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氨气分子。
11.(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常用 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 的方法。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 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 (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答案】吸附色素及异味;肥皂水;煮沸;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及异味,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常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煮沸的方法。
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 L﹣1,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元素,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分析。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12.(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E 所示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若 D 为原子,m= ,若 D为离子,其化学符号为 。
(2)C 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3)A、B、C、E 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答案】(1)B;6;S2-
(2)失去;Al3+
(3)A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在B中的质子数=11>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
若D为原子,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则m=16-2-8=6;
若D为离子,则最外层电子数是8,则该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为硫离子,符号为S2-。
(2)C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是是13,该离子是铝离子,故离子符号为Al3+。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即为稳定结构,故A、B、C、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和B。
【分析】(1)根据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2)根据C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
13.(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古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古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所涉及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分析】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14.(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选用装置 C 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 G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若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该气体,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水槽
(2)BF
(3)CaCO3+2HCl═CaCl2+CO2↑+H2O;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②为水槽,是盛水的。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选择反应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仪器比较纯净,选择F 装置收集氧气,所以应选用的装置是BF。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常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装置C的优点是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通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动能密度大;
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装置C的优点是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5.(2024九下·宁南开学考)实验室用 68 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 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1.6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
68 32
X 1.6g
=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剩余物的质量为68.4g。生成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分析】(1)根据图像,剩余物的质量为68.4g。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
(2)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过氧化氢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