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课件+预习清单+素养评价)-【课堂无忧】新课标核心素养时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课件+预习清单+素养评价)-【课堂无忧】新课标核心素养时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8 18:01: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前预习记录: 月 日 星期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熟知教材】
活动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设问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建立的概况如何?其意义是什么?
1.背景:______________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 ______________。
2.建立: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______________,改用公历。 (公元X年=民国x年+1911;例如:2024年=民国113年+1911)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果。
活动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设问2: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的条件有哪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是怎样的?
1.让位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____________,袁世凯宣布赞成___________,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窃取过程:
①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______(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_________多年的统治结束
②2月13日,______________提出辞职。
③2月15日,______________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______________。
⑤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⑥临时政府迁往_____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活动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设问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颁布者是?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和意义是?
1.颁布:_________年 3 月 11 日,______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人民权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_ (主权在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______ (人人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_________、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民主自由)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___________并负其责任,___________独立 (三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
3.性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参考答案】
活动一:武昌起义 临时大总统 1912 南京 民国元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活动二:退位 共和 宣统帝 260 孙中山 临时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 北京
活动三:1912 孙中山 全体国民 平等 选举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 第一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4九年级下·天津·专题练习)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枚民国时期的银币。下图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建立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6年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于1912年,不是1911年、1915年和1916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期中)如图为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成立 D.宣统帝下诏退位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共和万岁”“总统万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同盟会成立与“总统万岁”无关,同盟会成立时中国处于晚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武昌起义成功,排除B项;清帝退位与“总统万岁”无关,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3.(23-24八年级上·海南儋州·期中)公元1819 年( 清嘉庆二十四年) ,儋州设32 里,“州城”为“中和里”。1912 年 ,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1924年筹建新州县城。主要街道为中山街、仲恺街、民生街、民权街4条构成整齐、笔直的“井”字形。1925年后为县府驻地。1925年是民国几年( )
A.15 B.13 C.14 D.12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元年为1912年,民国年=公元年-1912+1,1925-1912+1=14,因此,1925年是民国14年,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1925年为民国14年,ABD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3-24八年级上·海南儋州·期中)林文英,祖籍今海南文昌,在暹罗(今泰国)出生1909年,奉孙中山之命,首次回琼组织中国同盟会海南支会,发动青年学生和会党人士入会,1912年8月,在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在选举总统时,拒不投袁世凯的票,而投孙中山的票,为袁所忌。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什么政治体制(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内阁制 D.君主专制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在成立之初就明确废除了君主制度,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设立了国会和总统等职位。这种制度下,国家权力由选出的代表(如议员)来行使,并且有一定的任期限制,B项正确;中华民国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君主,而是采用了共和制度,排除A项;虽然中华民国在后来的发展中确实采用了内阁制,但题干材料并没有明确提及这一点,而是强调了国会的选举和总统的选举,排除C项;中华民国在成立之初就明确废除了君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23-24九年级下·安徽阜阳·期中)据史料记载:1645年6月15日清朝颁发剃发令;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两则法令颁布后,民间均流传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该口号的两次流传说明( )
A.民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B.民众都受儒家思想影响
C.民众都对清朝政权不满 D.民众都要追求民主自由
【答案】C
【详解】据题干“1645年6月15日清朝颁发剃发令;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和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645年6月15日清朝颁发剃发令,百姓因不满清政府的统治而流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是对清朝统治的废除,百姓因支持孙中山的做法而流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两次口号的流传都反映出民众都对清朝政权不满,C项正确;1645年6月15日清朝颁发剃发令不符合当时民众的传统,民众不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排除A项;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反映民众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追求,儒家思想提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排除B项;1645年6月15日清朝颁发剃发令违背了当时民众儒家思想的传统,并不是追求民主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
6.(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B.袁世凯与慈禧太后谈判要求溥仪皇帝退位,统治260年的清王朝灭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封建阶级性质的宪法
D.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实行民主共和制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因此最能体现“它是政治史上的里程碑和分水岭”,D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对辛亥革命成果的评价,没有放入中国历史中评价,排除A项;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下诏退位,而慈禧太后在1908年已经去世,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4·辽宁沈阳·模拟预测)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911 年 12 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因此,都在南京建立政权,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帝,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排除B项;太平天国没有提出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8.(23-24九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寒假中,某同学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洲北路563号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看到了下图所示文件,它是辛亥革命重要的成果,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分析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主权在民,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是政体的组织形式,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C项;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影响,不是实质意义,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可以得出,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并未统一全国,“从分裂走向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华民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屈辱走向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朝末年,我国已被迫开放,“从封闭走向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广东·模拟预测)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 “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1912年4月……‘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名词出现是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些新词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项正确;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华民国建立发生在1912年1月1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1.(2024·江苏扬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容节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内容节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材料二 社会面貌出现新气象:“君主之命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图1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一图2内容,分析清帝退位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时社会面貌出现的“新气象”。
【答案】(1)精神品质: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天下为公,心系民众;不慕权势,不恋权位;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2)原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相应;袁世凯的逼迫;人民心理倾向共和;清朝大势已去,顺应时代潮流。(任意三点)
(3)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没有完成。
【详解】(1)精神品质:根据材料“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联系所学可知,从大总统誓词中,我们可以得出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天下为公,心系民众;不慕权势,不恋权位;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2)原因:根据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可知,清帝退位的原因主要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相应;袁世凯的逼迫;人民心理倾向共和;清朝大势已去,顺应时代潮流等。
(3)评价:根据材料“社会面貌出现新气象:‘君主之命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联系所学可知,当时社会面貌出现的“新气象”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没有完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共22张PPT)
2024年
八年级历史
新教材
课件专辑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任务驱动
中考再现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情景导入
2024版新教材
鸦片战争
1840年
这些变化发生在什么时期?
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简称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党政府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程目标
2024版新教材
2024版新教材
素养目标
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概况;知道中华民国的性质和意义;
认识掌握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认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影响,理解这部法律的划时代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2022版新课标
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是怎样建立的,性质如何?
任务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背景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第一段概括中华民国的背景?
辛亥革命形势图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随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急需统一的中央政府、稳定局势
假设你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人,你会想到由谁来担当这个大任,做些什么呢?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孙中山;讨论筹建统一中央政府事宜
任务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概况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概况
时间:
临时总统:
国都:
国旗:
纪年:
立法机构: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南京
五色旗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临时参议院
3.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任务一:中华民国的创建
三、纪年方法
2024新教材
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
年份 民国年份
1912年 民国元年
1913年 民国二年
1914年 民国三年
1915年 民国四年
1916年 民国五年
…… ……
公元xx年=1911+民国N年
民国N年=公元xx年-1911
中华民国成立于___________年,这一年就被称为民国元年。
1912
A.1921年 B.1922年C.1931年 D.1932年
( )下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
任务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一、人物介绍
2024新教材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
袁世凯
(1859—1916)
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以袁为核心的北洋军主要将领组成的封建军阀集团即“北洋军阀”。
大权在握
任务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过程
2024新教材
阅读教材,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概况?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第一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二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第三步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诏书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任务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问题探究
2024新教材
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总结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材料一:在革命派内部,妥协思想也已占上风……帝国主义干涉的阴霾更令革命党人气短(各国军舰在长江示威)……大多数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屈服。南北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
——《中华民国成立孙大总统告友邦人士书》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
帝国主义的干涉
袁世凯本人善于玩弄政治权谋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正处于两半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一部宪法?
任务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颁布
2024新教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何时颁布的?性质如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二、守护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试分析以上条文内容体现了哪些原则。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用宪法形式确定下来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任务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内容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司法权
(法院)
立法权
(参议院)
制衡
可否决参议院法案
可任命法官
可宣布总统违宪
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任命法官需参议院确认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起责任,司法独立等。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责任内阁制
任务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意义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性质
素养提升
2024新教材
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评价辛亥革命?
(1)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3)推行改革,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功绩
局限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启示
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024版新教材
中考再现
1.(23-24八年级上·海南儋州·期中)公元1819 年( 清嘉庆二十四年) ,儋州设32 里,“州城”为“中和里”。1912 年 ,儋州改为儋县,中和里为儋县县治。1924年筹建新州县城。主要街道为中山街、仲恺街、民生街、民权街4条构成整齐、笔直的“井”字形。1925年后为县府驻地。1925年是民国几年( )
A.15 B.13 C.14 D.12
C
2.(2024·广东·模拟预测)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 “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C
2024版新教材
中考再现
3.(2024·内蒙古赤峰·三模)从清帝退位诏书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再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C
4.(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二模)《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的《临时约法》中进一步阐明,“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表明辛亥革命为( )
A.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B.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了基础
D.中华民族思想大解放提供了动力
C
2024版新教材
思维创新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农历等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