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7.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学生能够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渗透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
5.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情境导入
如图 ,所示的照片中,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和地平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相切
相离
相交
新知讲解
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 如果直线与圆有公共点,那么公共点的个数最少有几个 最多有几个
无公共点
1个公共点
2个公共点
新知讲解
直线l与⊙O相离d>r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离,如左图所示。
新知讲解
直线l与⊙O相切d=r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如左图所示,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
新知讲解
直线l与⊙O相交d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交,如左图所示,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注意:直线l与⊙O有公共点d≤r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6.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下面给出的r为半径作圆,试问所作的圆与斜边AB所在的直线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请说明理由.
(1)r=4;
(2) r=4.8;
(3) r=5.
典例精析
解:作斜边AB上的高CD。
在Rt△ABC中,AB===10。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CD·AB=AC·BC。
∴CD=4.8。
即点C到直线AB的距离d=4.8。
典例精析
(1)当r=4时,d>r,因此⊙C与AB相离;
(2)当r=4.8时,d=r,因此⊙C与AB相切;
(3)当r=5时,d典例精析
思考:当r=8、9时, ⊙C和线段 AB有几个公共点?
解:当r=8时,∵AC=8=r,
∴点A在⊙C上。
又∵BC=6∴点B在⊙C内。
∴当r=8时,⊙C和线段 AB有1个公共点。
典例精析
思考:当r=8、9时, ⊙C和线段 AB有几个公共点?
解:当r=9时,∵AC=8∴点A和点B在⊙C内。
∴当r=9时,⊙C和线段 AB没有公共点。
注意线段AB与直线AB的区别
1.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若把路看成直线,则此时转动的车轮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确定
2.已知的半径是5,直线与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可能是( )
A.4 B.5 C.6 D.10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B
A
课堂练习
3.已知点A在半径为3的圆O上,如果点A到直线a的距离是6,那么圆O与直线a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离
C.相切
D.以上答案都不对
D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1.已知⊙O的半径为6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的交点个数为( )
A.0
B.1
C.2
D.无法确定
C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2.已知⊙O的半径r=3,设圆心O到一条直线的距离为d,圆上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的个数为m,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d>5,则m=0;②若d=5,则m=1;③若1<d<5,则m=3;④若d=1,则m=2;⑤若d<1,则m=4.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5
C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
3.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 )
A.8≤AB≤10
B.8<AB≤10
C.4≤AB≤5
D.4<AB≤5
A
课堂练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
【答案】解: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则半径为6.5cm,
又∵圆心距为4.5cm,小于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答:直线和圆有2个公共点.
课堂总结
直线l与⊙O相离d>r
⊙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直线l与⊙O相切d=r
直线l与⊙O相交d板书设计
27.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l与⊙O相离d>r
直线l与⊙O相切d=r
直线l与⊙O相交d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如图,已知点,点在直线上,则使
是直角三角形的点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C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2.已知圆O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3,若圆上有且只有2个点到L的距离为2,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A.r=3 B.1<r<3 C.1<r<5 D.1≤r≤5
3.⊙O直径为8cm,有M、N、P三点,OM=4cm,ON=8cm,OP=2cm,则M点在 ,N点在圆 ,P点在圆 。
C
⊙O上
外
内
作业布置
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是⊙O的直径,∠CAD=∠ABC.判断直线A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综合拓展类作业】
【答案】解:直线AD与⊙O相切.
∵AB是⊙O的直径,
∴∠ACB=90°.
∴∠ABC+∠BAC=90°.
又∵∠CAD=∠ABC,
∴∠CAD+∠BAC=90°.
∴直线AD与⊙O相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是对之前学习的直线、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概念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圆锥曲线等高级几何知识的基础。本章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掌握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几何和代数基础,对直线、圆以及方程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已经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圆的方程,这为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然而,由于本章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需要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学生能够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渗透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 5.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由半径r与圆心距d推导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探究过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教师活动1: 教师提问:如图 ,所示的照片中,如果我们把太阳看作一个圆,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和地平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相交、相切、相离。学生活动1: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合,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教师活动2: 教师提问: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 如果直线与圆有公共点,那么公共点的个数最少有几个 最多有几个 教师讲授: 无公共点 1个公共点 2个公共点 如果直线与圆有公共点,那么公共点的个数最少有1个,最多有2个.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离(直线l与⊙O相离d>r),如上图所示。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直线l与⊙O相切d=r),如上图所示,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交(直线l与⊙O相交dr,因此⊙C与AB相离; (2)当r=4.8时,d=r,因此⊙C与AB相切; (3)当r=5时,d教师活动4: 教师讲授: ⊙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直线l与⊙O相离d>r 直线l与⊙O相切d=r 直线l与⊙O相交d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若把路看成直线,则此时转动的车轮与地面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不确定 2.已知的半径是5,直线与相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可能是( ) A.4 B.5 C.6 D.10 3.已知点A在半径为3的圆O上,如果点A到直线的距离是6,那么圆O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相离 C.相切 D.以上答案都不对 选做题: 1.已知⊙O的半径为6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的交点个数为( ) A.0 B.l C.2 D.无法确定 2.已知⊙O的半径r=3,设圆心O到一条直线的距离为d,圆上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的个数为m,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d>5,则m=0;②若d=5,则m=1;③若1<d<5,则m=3;④若d=1,则m=2;⑤若d<1,则m=4.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5 3.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 ) A.8≤AB≤10 B.8<AB≤10 C.4≤AB≤5 D.4<AB≤5 【综合拓展类作业】 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4.5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已知点,点在直线上,则使是直角三角形的点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已知圆O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3,若圆上有且只有2个点到L的距离为2,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A.r=3 B.1<r<3 C.1<r<5 D.1≤r≤5 3.⊙O直径为8cm,有M、N、P三点,OM=4cm,ON=8cm,OP=2cm,则M点在 ,N点在圆 ,P点在圆 。 【综合拓展类作业】 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是⊙O的直径,∠CAD=∠ABC.判断直线A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模拟日出场景、小组讨论、例题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但是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时间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今后需要更加细致地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地展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九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华师大版 册、章 下册第27章
课标要求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 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 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 知道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的一半;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4.了解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5.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 (例75)。 6.能用尺规作图: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内接正六边形。 7.能用尺规作图: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例76)。 8.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过圆外一点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9.会计算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 10.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内容分析 本章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27章《圆》,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基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观念。本章内容先由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引入圆,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圆的基本元素,分别探究点、线圆的位置关系和圆的切线,然后解决与圆有关的计算问题,最后探究正多边形的外切圆与内切圆,进一步巩固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等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但是由于本章内容需要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应注意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圆的基本元素和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和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这为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圆的性质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观念正在发展中,因此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章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圆的相关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几何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大量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素养。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元素 2.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以及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题 3.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4.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5.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探究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6.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7.能够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8.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够灵活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9. 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心的定义,能够准确找出三角形的内心 10.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弧长和扇形面积,并解决相关问题 11.能掌握圆锥的组成,并解决圆锥相关的问题 12.能够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圆来构造正多边形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探究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4.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5.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6. 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心的定义,能够准确找出三角形的内心 7.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解决圆锥相关的问题 8.能够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圆来构造正多边形 教学难点: 1.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2.能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4.能够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能够灵活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27.1圆的认识327.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427.3圆中的计算问题227.4正多边形与圆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27.1.1圆的基本元素1、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元素,能识别其基本元素。 2、通过观察、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1.能识别圆的基本元素。 活动一:情景导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观察圆的图形,思考圆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探究圆的基本元素。 活动三:例题训练,请学生回答问题. 活动四: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五:巩固练习,针对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学生答题27.1.2圆的对称性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以及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感受数学图形的奇妙,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以及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 2.能够利用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应用 活动一:复习引入,回顾圆的基本元素,为继续探究圆的对称性奠定基础。 活动二:通过对折旋转等方式探究圆的对称性,以及弧、弦和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例题精讲,运用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应用 活动四: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五:巩固练习,针对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学生答题27.1.3垂径定理1、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发现、推理验证垂径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学态度。1、能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活动一:复习引入,回顾圆的对称性中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通过对折等方式进行探究,用演绎推论的方式证明结论,得到垂径定理。 活动三:例题精讲,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的证明、计算问题 活动四:知识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五:巩固练习,针对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学生答题27.1.4圆周角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圆周角定理的探究、证明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严谨求实的数学态度。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能运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活动一:复习引入,回顾所学知识 活动二: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圆周角定理,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活动三:例题精讲,让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活动四: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巩固记忆 活动五:巩固练习,针对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学生答题26.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探究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探求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提炼出相关的数学知识;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1.能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 2.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活动一:情景导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活动二: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和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活动三:例题精讲,巩固和加深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活动四: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活动五:巩固练习,针对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学生答题27.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能够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渗透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1.能够准确用图形表示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能够利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和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一:情景导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合 活动二:探究新知,结合图像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三:例题训练,巩固和加深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活动四: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活动五:巩固练习,针对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学生答题27.2.3切线(1)1.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够灵活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能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能够灵活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一:情景导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活动二:探究新知,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定理 活动三:例题训练,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恰当的表达式 活动四:课堂小结,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活动五: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7.2.4切线(2)1、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心的定义,能够准确找出三角形的内心。 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几何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通过探索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能够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能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 3.掌握三角形内心的定义,能够准确找出三角形的内心活动一:复习导入,回顾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的性质定理 活动二:探究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和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学习如何准确找出三角形的内心 活动三:例题精讲,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四: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五: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7.3.1弧长与扇形的面积1.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弧长和扇形面积,并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等分圆周的方法,体验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1.能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弧长和扇形面积,并解决相关问题。 活动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二:通过等分圆的方式探究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活动三:例题训练,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活动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公式记忆技巧和应用方法 活动五: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7.3.2圆锥的相关计算1、掌握圆锥的组成,能够解决与圆锥相关问题。 2、通过对圆锥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几何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1、理解圆锥的组成 2.能够解决与圆锥相关问题。 活动一:复习导入,回顾所学知识 活动二:探究圆锥的组成,以及与圆锥相关的计算 活动三:例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活动四:课堂小结,回忆所学知识 活动五: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27.4正多边形和圆1.能够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圆来构造正多边形。 2.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究过程,培养抽象思维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1.能够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密切联系 2.能通过圆来构造正多边形。 活动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活动二:探究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通过圆来构造正多边形 活动三:例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活动四: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五: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