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22:0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明月皎皎,辉耀千年。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开国宰相)
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艾默生(美)
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
1.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
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
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介绍《论语》的篇幅:《论语》全书不足500章,所记录的皆是弟子们认为的精华内容。
讲述《论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大约400年前,《论语》就以法文、德文、英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在欧洲出现,对伏尔泰、康德、卢梭、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体知识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其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从中可以清晰地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着重强调《论语》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激励学生珍视并用心学习。
三、诵读感知
1. 齐读《<论语>十二章》,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2. 明确字音
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曾子(zēng)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 罔(wǎng)
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
3. 明确重点语句节奏,再次朗读文本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即字音准确,“腔圆”则是发音饱满。
悉心指导学生恰当处理停顿,精准控制节奏,准确把握重读和轻读,密切注意语速语调,力求达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的效果。
四、《论语》讲解,小组合作探究
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深入讨论若干章节。
要求学生紧密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各章的句意,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启发。
2. 小组汇报
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精彩汇报,全面分享对负责章节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提问,共同深入研讨。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字词]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悦。
愠(yùn):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品德的人吗?”
[字解]
“习”:繁体字是“習”,上面一个“羽”字,本义是鸟。《说文解字》中记载:“習,鸟数飞也。”小鸟跟随妈妈学习飞行,经过反复练习,最终能够展翅高飞!这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同“悦”,表示喜悦。
“朋”:《说文解字》中解释,朋,古文写作“鳳”,形似凤的形象。凤高翔时,常有众多鸟群追随,因此用凤翔之形来表示“朋党”的“朋”字。朋,甲骨文形似两串玉串系在同一根绳子上,形成更大的一挂玉串。在古代,货币单位以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赶来,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
[小结]
第1句阐述学习方法,强调了按时温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温习,能够巩固知识,获得新的领悟,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2句讲述学习的乐趣,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彼此交流学问、分享见解,能够增进友谊,拓宽视野,使人感到快乐。
第3句论述个人修养,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恼怒,而应该保持宽容和豁达的心态,这是君子应有的品德。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字词]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
为:做,成为。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小结]
此章着重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和领悟。“温故而知新”,意味着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发现其中的新内涵和新启示。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具备成为老师的能力。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词]
罔(wǎng):迷惑,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指内心充满困惑。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深入思考,就会陷入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心生疑惑而一无所获。”
[小结]
此章深入探讨学习态度,明确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仅仅机械地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就无法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甚至会陷入迷茫的境地;而如果只是凭空想象而不脚踏实地地学习,就会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最终只能陷入疑惑之中,无法获得真正的学问。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将“学”与“思”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六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字词]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有所成就。
惑:迷惑,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不再困惑。
天命:上天的旨意。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人的命运由天决定。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够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批评和赞美,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从心所欲:顺从自己的内心意愿。
逾矩:越过规矩。逾,越过。矩,规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够独立于世,四十岁时能够洞察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能够知晓天命,六十岁时能够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行事,而不会超越规矩。”
[小结]
此章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学习和修养过程的总结,体现了他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的精神。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七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重点字词]
三人:几个人,表示数量不多。
焉:于此,在其中。
善者: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如有类似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小结]
此章强调了学习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无论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还是长辈,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积极学习;同时,也要注意观察他人的不足之处,引以为戒,不断完善自己。这种虚心学习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人。
【第八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重点字词]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恳切地提问。
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译文]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向他人请教,同时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小结]
此章告诉学生,学习不仅要追求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坚定的志向作为支撑。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要注重思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仁德的内涵,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第九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
贤:贤德,品德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德啊!”
[小结]
此章通过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教导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追求,不被物质条件所左右。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学习,追求真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也提醒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第十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点字词]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好(hào):喜爱,爱好。
乐(lè):以……为快乐。
[译文]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小结]
此章强调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热爱学习,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快乐,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十一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重点字词]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
于: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小结]
此章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和对道义的坚守。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同时,他坚决反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富贵,认为这种富贵是毫无意义的。这启示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不为名利所迷惑。
【第十二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重点字词]
川:河流。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斯:代词,这,指河水。
舍:停止。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小结]
此章通过对河水流逝的感叹,提醒学生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免将来留下遗憾。
五、课堂小结
1. 全面总结《论语》中各章所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 深入强调孔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和指导意义,鼓励学生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3.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绩优学案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 搜集更多论语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等,并深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尝试用这些成语造句,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写一篇短文,详细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某一章的理解和感悟,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举例说明该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4. 阅读《论语》中的其他章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分享。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孔子思想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论语》的智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