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诗二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古诗二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8 23: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8. 古诗二首
目录
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

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学习任务一
学习古诗《登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名楼
鹳雀楼
新课导入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 鹳 雀 楼
[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
/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唐]王之涣
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背景资料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
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
一。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
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了解鹳雀楼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他善写边塞风光,其诗意境雄浑,多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作者简介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登 鹳 雀 楼

jìn

qiónɡ
cénɡ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
/
/
/
/
/
/
/
/
朗诵诗歌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白 日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黄 河
滔滔黄河水
入 海 流
滚滚流入大海
理解诗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千 里


上 一 层 楼
想要
穷尽,全部
看到
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读读想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看到
远景。
近景。
两行诗对仗工整,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到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并把想象中的画面画下来:
理解诗意
一轮红日伴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理解诗意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书写指导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jìn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中下结构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竖在竖中线;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huánɡ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

“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cénɡ

概括主旨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句寓理于诗,写诗人登楼所思,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登鹳雀楼
所见
白日、山
黄河、海
壮阔、雄浑
所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积极进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板书设计
学习任务二
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
wàng lú shān pù bù
[唐]李白
课前导入
谜底:瀑布
猜一猜
叫布不是布,
家在山里住,
剪刀剪不断,
不能做衣服。
(打一景观)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代表作有《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初读古诗


yān

yáo
chuān
zhào
思考:《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从字数上看有什么不同?
《登鹳雀楼》是五言诗,《望庐山瀑布》是七言诗。
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看到的景物。
太阳
香炉峰
紫烟
瀑布
品读古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读第1句,学习诗词含义。
庐山的香炉峰。因为形状尖圆,像座香炉得名。
.
升腾。
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下呈现紫色。
远远地看。
诗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挂在山前的河流。


这两个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
火炉
香炉
壁炉

象形字,本意是指河流,两边是河的两岸,中间是水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高水急
.
瀑布直泻
指很高
怀疑
.
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
诗意: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读第2句,学习诗词含义。
飞流直下三千尺
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尺约等于0.33米。这瀑布真有那么长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指。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下来吧,是那样壮观、美丽!
想象意境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书写指导

宽而扁。
书写指导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游历庐山时写下的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概括主题
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遥看
香炉峰
烟雾缭绕
惟妙惟肖
雄奇瑰丽
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板书设计
学习任务三
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背诵古诗
1.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拓展延伸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欢 迎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