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槐树叶》教案设计
城西初中 黄榆梅
教材: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诗歌借物抒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析、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
教学难点:
学习诗歌借物抒怀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课题
(播放短片,内容为:配以《乡愁》的乐曲,显示一幅幅恬静温情又略含忧伤的意境图片,每幅图片有关于乡愁的诗句。)
有一种情感,总流淌在古今诗人们的笔端,就像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请同学们朗读屏幕上的诗句,告诉我,这种情感叫什么?
是乡愁,是乡思。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像华夏民族这样依恋故土。只要有背井离乡,就会有乡愁。乡愁如血液一般,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而被海峡阻隔的台湾同胞,心中更是涌动着刻骨的思想情怀。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种浓浓情愫。
二、 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学生发言后小结:
纪弦,台湾诗人。
1954年,远离大陆故土整整六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人,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捡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情感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三、 自由诵读 整体感知
1、一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注意“些微”一词,不能读破)
2、思考:一片槐树叶与乡思有何联系?
明确:借物抒怀 借一片槐树叶抒发思乡之情
四、品读诗意 体悟诗情
1、思考后师生互动,辨析中悟情
(1)、看上去,这是一片什么样的槐树叶?
(2)、这是一片普通的槐树叶吗?为什么?
(3)、作者对将来有着怎样的企盼?诗中的槐树指国槐还是洋槐?
2、 二读: 读出作者情感
(1)、把握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依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按照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五、比较阅读 揣摩精髓
1、回忆余光中的《乡愁》
2、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1)线索:时间、情感(2)意象
六、再读诗歌 感情迁移
1、还可以用哪些意象来寄托乡思?
2、联系实际,作为住校生,你们可以用那些意象来抒怀?
3、三读:读出自己。
七、作业:
1、远飞的鸟儿要回巢,天外的游子要回家,萦 ( http: / / www.21cnjy.com )绕诗人多年的思乡梦也终于圆了,1994年,《一片槐树叶》创作后的第四十年,纪弦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园。让我们发挥联想,描绘一下诗人在淡淡的槐花香里与故土重逢的场景------
2 、试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八、板书设计
一 伤感——睹物生情——现在
片 思乡恋国
槐 回忆——树叶来历——过去
树 字字含情
叶 企盼——重温旧梦——将来
《一片槐树叶》说课稿
城西初中 黄榆梅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片槐树叶》。我将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文本分析
1. 分析教材
《一片槐树叶》是语文版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下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是台湾诗人纪弦于195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借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情思贯通,给人以震撼。
2.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学习诗歌借物抒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析、比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国家故乡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指导朗读,体会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强烈的感情,与诗人情感达到共鸣是本文的学习重点。而作为诗歌的艺术手法之一的借物抒怀,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不难,寻找意象,学以致用是难点
二. 论学情分析。
因为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学生对学诗兴趣不是很浓厚而且理解易浮于表面,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 说教法设想
1、诵读品味法
常言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的教学尤其注重朗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和三层面诵读法,体会诗中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彩,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本文是现代诗,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
2、启发式教学法
八年级学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懂本诗并不难,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教学,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四.说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的活动是课堂的主流。辨析中品情,诵读中传情,在比较中顿悟,在联系实际的迁移中会创造,都将使学生在成就感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最终从“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达到“读出自己”的第三层面。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 说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耳畔响起的是一首深沉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曲,一组组图画清新而又略带忧愁,一组组诗句饱含深情。这样一方面积累了不少乡愁诗,有助于本单元的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营造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小组间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与背景的资料,有助于对本诗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初步诵读,整体感知
1.完成诵读的第一个层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通过初读诗文,了解本诗的内容与情感
以“这是一片怎样的槐树叶,能够承载起作者浓浓的乡愁?”过渡到——
(四)品读诗意 体悟诗情
1、以谈话引导的方式不断质疑“这片槐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不普通吗?”故意犯错,“我还觉得这片槐树叶很普通”,使学生在辩论中完成三节诗的评点与分析,在合作探究中深切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感受诗中的内在逻辑。
然后以“你认为文中的槐树指的是洋槐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国槐”为话题,在讨论中掌握学诗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诗句体味感情,反过来,再根据这份感情去进一步的理解诗意。使学生认识到:诗歌绝不是快餐文学,需要也值得我们反复吟咏、咀嚼和揣摩。
2.在此基础上出示朗读技巧,完成诵读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个层面,读出作者的感情。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打下坚定的语文基础。”通过范读、试读、指导、配乐读,朗读技能在此得到训练与提高。
(五)比较阅读 揣摩精髓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余光中的《乡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本诗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于专用名词“意象”有更明确的认识,对于情感与时间两条线索的双线合并以及托物抒情的艺术手法都有更深刻的体会,也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打下基础。
(六)再读诗歌 感情迁移
诗贵言情,阅读抒情诗的重点在于读懂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处境顺,很难有“乡愁”这种生活体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挖掘这种感受,以使在学习中达到这种情感共鸣,考虑到农村中学住校生占绝大多数,所以这里我设计了让住校生寻找意象,表达想家的感情,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也自然而然地使诵读得以完成第三个层次,读出诗中的自己,借以宣泄想家的情绪。
(七)作业
二选一,第一较易,想象并描述诗人回故里的场景。第二题是试写一首诗,主要侧重于写作训练。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一 伤感——睹物生情——现在
片 思乡恋国
槐 回忆——树叶来历——过去
树 字字含情
叶 企盼——重温旧梦——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