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不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不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9 07: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杰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
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东西落差如此显著的三级梯阶,南北跨度文大,温度
和湿度的差距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给人文发展以严峻的柩梏和丰润的机会。中华民族
就是在这个自然框架里形成的。
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早的情况是怎样的?在中华大地上陆续发现了人类直立人
(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各进化阶段的人体化石,可以建立较完整的序刻,说
明了中国这片大陆应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在人类进入文化初期,中华大地上北到黑龙江,
西南到云南,东到台湾都已有早期人类在活动,并留下了石器。很难想象在这种原始时代,分居
在四面八方的人是同一来源,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长期分隔在各地的人群必须各自发展他
们的文化以适应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这些实物证据可以否定有关中华民族起源的“一元论”
和“外来说”,而肯定“多元论”和“本土说”。
即使以上的论断还不够有说服力,考古学上有关新石器时代的丰富资料更有力地表明当时
中华大地上已出现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如果我们认为同一民族集团的人大体上总得有一定
的文化上的一致性,那么我们可以推定早在公元前六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已存在了分别聚居在
不同地区的许多集团。新石器时期各地不同的文化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局的起点。
新石器时代中原两河(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这个在生态条件上基本一致的地区的考古
发现,已可以说明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文明曙光时期,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年之间的三千
年中还是分散聚居在各地区,分别创造他们的特色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格局中多元的起,点。
在这多元格局中,同时也在接触中出现了竞争机制,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
原有的个性。例如,在黄河中游兴起的仲韶文化,曾一度向西渗入黄河上游的文化区,但当其接
触到了比它优秀的黄河下游山东龙山文化,就出现了取代仰韶文化的河南龙山文化。考古学者
在龙山文化前加上各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它们依然是从当地原有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实际上说明
了当时各族团间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多元之上增加了一体的格局。
中国最早的文字史料现在可以确认的是商代的甲骨文,相传由孔子籁选的《尚书》还记戟
了一些上古的文件和传说。早年的史书中,把上古史编成三皇五帝的历史系统。这些文字史料
已有部分可以和考古资料相印证,使我们对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铜器时代的历史能有较可靠的知
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掘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一般认为即是夏王朝初的“阳
城”遗址,夏代历史已从神话传说的迷雾中得以落实。商代历史有甲骨文为据,周代历史有钟
鼎文为据,相应的后世的文字记我都可得而考。夏、商、周三代正是汉族的前身华夏这个民族集
团从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
在河南夏代“阳城”遗址所发现的文物显示了它是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发展到
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