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9 09: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感谢这位反法西斯英雄,今年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第79年,他叫阿道夫(Adolf Hitler) ,他在1945年4月30日亲手枪毙了希特勒。
第17课
二战及战后秩序的形成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得很快,它们打破了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德国实力的迅速恢复是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姚丽《二战全史》
材料二: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 ——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就为“二战种子”提供了恰逢其时的生长条件。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历时最长的一次,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 ——思不群《二战全史》
2.历史原因:德意日对凡-华体系的不满和仇视。
3.现实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①根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主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贫富差距过大—购买力受限—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刺激虚假繁荣—扩大再生产— 产品积压);
③直接: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
罗斯福新政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不同选择的原因:①历史传统: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②经济实力: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办法摆脱危机;美国经济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危机。③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④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作用。
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
表中反映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 3 11. 2 23. 9 61. 4
现金 20. 9 6. 2 11. 5 38. 6
累计 47. 2 17. 4 35. 4 100
1938.9“慕尼黑阴谋”(顶峰)
1935.8 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5.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德国纳粹党
冈村宁次
4.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兴起,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推崇对外扩张
法西斯主义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材料四:
材料五:
1939.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由于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破产,苏联对英法等西方国家更加不信任,为了自身安全、避战自保,赢取备战时间,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摆脱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1939年9月希特勒对波兰迅速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
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订条约,规定10年内缔约双方 “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为、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等。该条约的签订( )
A.使苏联赢得了十年的和平发展期
B.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是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成果
D.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B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订《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简称《慕尼黑协定》,捷克代表反而“无权”参加会谈。根据协定,捷克必须将其苏台德区,以及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承诺“保证”被肢解后的捷克领土不受侵犯。
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德国通史》写道,德国法西斯产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这种挫折逆反成为一种民族复仇主义。而纳粹分子又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因此,不仅要求恢复本民族“原有地位”,还要把“生存空间”作“无限的扩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德国法西斯上台的条件是(  )
A.自由主义思潮的膨胀 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 D.极端民族主义的滋长
D
(2020·山东高考·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下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
【答案】D
【解析】苏台德地区位于欧洲中心,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至1918年为止,以德国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此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的事由也源于此,因此苏台德事件起因来看,符合④的描述,D正确;苏台德地区的主要资源是常规资源,不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排除A;苏台德地区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相对于德国而言,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力,苏台德地区虽然靠近德国,但其并不构成威胁,排除B;纳粹德国有出海口,不属于内陆国,排除C。
A.① B.② C.③ D.④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战有什么特点?
①由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②由帝国主义战争到反法西斯战争
二、二战爆发的过程
27天 征服了波兰
4小时 征服丹麦
23天 征服挪威
5天 征服荷兰
18天 征服比利时 卢森堡不战而亡
39天 征服法国(1940.6.22)
美国的参战:
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有条件的取消了武器禁运条例,规定在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的原则下,美国可以向交战国出售武器。
1940年9月,英美达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迈出援助英国的关键一步。
1941年3月11日,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法案授权总统有权向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以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租借法案》废除了现购自运的原则,规定可以用美国船只运送武器、货物。法案还规定,在战争结束后,受援国应归还借贷和出租的武器和物资。该法案的通过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性重要步骤,据此,美国成为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
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诺曼底登陆
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在逃往德国途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次日被处决并暴尸米兰广场示众。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避弹间开枪自杀。随后尸体被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了一个炮弹坑。
东条英机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开枪自杀因心脏畸形长偏而没成功,后被执行绞刑,至死没有承认自己罪行,没有签字画押。
1943年9月3日
1945年5月8日
1945年9月2日
墨索里尼被处死
希特勒自杀
东条英机由自杀到被处于绞刑
性质:
轴心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
20世纪的战争
20世纪是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杀人不眨眼的世纪。共有380余次战争,所造成死亡总人数估计为1.87亿,相当于1913年世界人口的10%以上 ,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感悟战争的残酷
躺在雪地里的苏联幼儿尸体
苏联战士1945年
重庆大轰炸
1940年巴黎沦陷,哭泣的法国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史上最惨烈巷战,双方达500万,死伤350万,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10分钟
苏联战士1941年
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1.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浩劫;
2.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3.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开始崩溃;
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子弹;电子计算机);
5.使社会观念发生改变: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现代主义文化盛行(颓废文化);
6.促使政府机构调整了职:干预经济,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问边幅,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含义:二战中后期,同盟国在雅尔塔等地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
德黑兰会议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名称与会国时间背景内容开罗会议中美英1943.11.22—11.26盟军在各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签署《开罗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德黑兰会议苏美英1943.11.28—12.1发表《德黑兰宣言》,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商讨战后世界安排。雅尔塔会议苏美英1945.2.4—2.11德国败局已定。签署《雅尔塔协定》,商讨如何处置战后德国、波兰政府和疆界、建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和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雅尔塔体制初步确立。波茨坦会议苏美英1945.7.17—8.2欧战结束,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前夕。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欧洲各国政府组成、国际组织、战争赔款、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期间发表了敦促日本立即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确定开辟第二战场,加速德国走向灭亡。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在欧洲
在亚洲
①领土问题: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事实上也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内容
②法西斯问题: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③殖民地问题: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抑制法西斯主义势力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④战后秩序问题:
a.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b.成立联合国。
大国间相互妥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国际联盟 联合国
1919
美苏大国未参加,缺乏普遍性与权威性
“全体一致”
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相同点 1945
51(1945)—193(今)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④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大国一致”
“大国核心作用”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美国操纵)
时间
参加国
决议原则
实质
探究: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3.雅尔塔体系评价
(1)积极:
①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用和平方式、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
③雅尔塔体系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以支持,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2)消极:
①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实质),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②雅尔塔体系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世界趋向于分裂,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雅尔塔实质: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对比基础之上,对世界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事实划分美苏势力范围)。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的崛起,从而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完成了自20世纪便开始进行的在国际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西欧)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反思二战
我们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悬隔,
只能通过荧幕或者文字触摸那个时代。
1945 年 4 月 25 日,德国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这一大堆尸骨是八十多名德国伞兵一天内杀掉囚犯的残骸。
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布满了指甲抓痕的墙壁
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万人坑”一遗址。
人的屠宰场
——奥斯威辛Auschwitz
成堆的遇难者的戒指
死难者的眼镜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集中营内的幸存者仅有2800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儿童。这里堆放着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5000双女鞋和不计其数的尸骨……
这是一个苏联荒野中的路标,更是拷问全人类良知的路标。20世纪经历了那么多自为的苦难,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2018天津文综节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美)乔治 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修昔底德陷阱”基本含义?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反思“冷战”:对抗VS和平
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措施: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1、 1935年,法国总理曾说:“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这一观点(  )
A.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B.主张制止法西斯的侵略
C.是法西斯主义主张 D.强调争夺非洲殖民利益
2、如图是1941年8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上发表的一幅漫画《缔造者的会议》。该漫画表明( )
A.英美开始商讨建立联合国国际组织
B.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奠定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课堂练习
A  
C  
3、有学者曾这样评价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元凶德国的重任;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不朽功勋;英美两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该学者说这段话的意图是( )
A.强调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突出中国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的贡献
C.表明英美的经济实力是胜利的保障 D.说明国际合作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战争观念的更新 B.使人类开始反思战争
C.侧重于完善战争的手段 D.战争的性质难以界定
D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