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前苏联历任最高领导人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请阅读教材梳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弊端。
表现
建设成就
存在弊端
1.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到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改变,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权力高度集中,实行个人崇拜
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
内容
弊端
效果
①政治:与美国军备竞赛
②经济:工业“ 新经济体制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加速科技进步。
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①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
②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苏共二十大批判个人崇拜。
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推动农业发展;
政治: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政治: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
②政治:取消……放弃……实行……
③思想上:在意识形态上抛弃……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主义随之兴起,苏联解体。
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1)请阅读教材梳理苏联的改革的基本史实。
(2)比较三者改革的异同: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同点 时间
侧重
结果
败因
相同点 1953-1964
1966-1977
1985-1991
农业
工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取得一定成就,但最后失败
失败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
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前两次的改革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承认市场调节作用,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
(3)根据上述表格梳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3.11—1991.12.14)
(1)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之后许多加盟国家也宣布独立;为了遏制独立势头,1991年3月,苏联进行全民公决,赞成保留联盟的占76%,但要削弱中央权力,增强各国独立性,并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1991年8月14日,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预定20日签署。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不复存在。
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冷战”消耗了国力,加剧社会矛盾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的推动。
(4)苏联解体的启示:
解体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一、注重农轻重经济比例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打破个人迷信和个人专断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史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概念界定:
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 为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过程中,都曾获得苏联不同程度的帮助。
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的下半年开始的,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经济、社会意识形态),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2.建设
(1)请阅读教材梳理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弊端。
表现
成就
弊端
1.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采用苏联模式使得国民经济的到一定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得到发展
大多数采用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改革
改革局限性:都没有已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根据表格分析改革的局限性?
3.剧变
材料一:1947年,美苏对抗的冷战开始了。接着,潜伏着的苏南矛盾很快浮出水面,终于导致1948年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局。苏联以军事力量为后盾,指挥东欧各国共产党发动了一场普遍的暴力夺权运动。从此,东欧各国被强制移植斯大林模式。
——叶书宗《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材料二: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陆南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结合教材分析材料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剧变的实质: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刷变化(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根源:
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内部:
20世纪80年代,经济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外部:
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思想:
东欧执政的领导人迷失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问题探究:阅读课本126页学思之窗,如何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社会 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伦和实践还不够成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故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2.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自己, 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决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3.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 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受 挫,但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54年
1949.10.1
1954年
1956年
1978年
2010年
2021年
两弹一星的研制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改善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正确回答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和所处的历史条件下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 西方资产阶级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及运动冷嘲热讽,美国政客布热津斯基高调断言“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在历史上袁亡”,弗朗西斯·福山也鼓噪“历史终结”。
——林彦虎,冯颜利《对苏联解体教训的 再认识》
请结合相关史实反驳这一论断。
苏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一—裂变
东欧: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剧变
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蜕变
1.苏联解体从根本上说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2.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社会主义国家吸取教训,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①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②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发展经济,健全民主和法治。
④时刻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重要结论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