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甘地
印度国父
尼赫鲁
印度首任总理
真纳
巴基斯坦国父
纳赛尔
埃及总统
曼德拉
新南非总统
时间 阶段 手段 结果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暴力掠夺 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商品输出 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输出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殖民体系瓦解
(第7课)
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
民主运动高涨
新航路开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C末19C初至一战前
1918—1945年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兴国家发展
二战后
殖民体系崩溃
殖民扩张开始
殖民地反抗运动高涨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二战削弱了宗主国国力,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增强。
(3)两大阵营对峙,有利于殖民地民族独立获得国际支持。
(4)联合国宪章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胜利的鼓舞。
(6)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1、背 景
地区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
亚洲民族解放浪潮 南亚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等人)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印度独立。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②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③20世纪50年代,印度(1950)和巴基斯坦(1956)都成为共和国
东南亚 印尼、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194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6年菲律宾共和国成立
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
1965年新加坡独立
1953年柬埔寨王国成立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1957年马来亚独立
1948年缅甸独立
印巴分治大仇杀
克什米尔争端
肢解巴基斯坦
遗患无穷!
蒙巴顿方案
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二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而提出。因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
印巴大移民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1947--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 1965--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 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巴战争
原因:①领土争端后患无穷,使两国关系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②宗教冲突频频发生,矛盾难以调和。
③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
3、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埃及 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阿尔及利亚 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开展武装斗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法国戴高乐政府不得不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其他地区 ⑴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⑵1994年,南非举行第一次各种族参加的全国大选,南非国大主席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宣告了新南非的诞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7-2013.12),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的领导人。积极反种族隔离制度的斗士,曾被判入狱27年。1990年出狱后,积极推动南非的多元族群民主进程。于1994--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曼德拉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最显著的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南非传奇—曼德拉
1993年10月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不是依自然地势走向,而是人为分割。大都以殖民地疆界为国界。
原因:
①大多国家被欧美作为殖民地瓜分。柏林会议“地图上作业”
②战后独立进程受宗主国影响,加之内部矛盾复杂,使得划分痕迹重。
影响:
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国境线特征:
分析非洲独立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①从推进区域看,由北向南推进;
②从推进时间看,集中于二战后;
③从推进速度看,由慢到快。
影响:
①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②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③对世界局势: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力冲击两极对峙格局。
材料:
“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除这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
----《当代世界知识200题》
争夺领土、资源和交通要道
民族纠纷、教派斗争
美苏的插手
阿以冲突
中东战争
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历来矛盾错综复杂?
五次中东战争
时间 作战双方 结局
第一次 1948年 阿拉伯联军 以色列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五分之四面积
第二次 1956年 埃及 英、法、 以色列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 1967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斯坦地区、埃叙部分国土
第四次 1973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埃、叙收回土地面积不大,以色列仍占优势
第五次 1982年 黎巴嫩、叙利亚 以色列 以色列战术获胜、战略失败
(1)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1961年,宣布是社会主义国家。
(2)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4、拉丁美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古巴革命领袖——
卡斯特罗与格瓦拉
长期被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
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1945年卡斯特罗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1959年2月16日出任政府总理(后改为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1年4月成立古巴共产党,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年取消总统制后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2011年4月正式隐退。
卡斯特罗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uba)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
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过,在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5、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与历史意义
(1)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①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
②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③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
④相互支持、互相援助,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⑥影响显著,摧毁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2)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①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迅速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②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概念: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从历史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
从经济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
从政治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它们在对外政策方面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类 别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共同原因 政治独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具体原因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治独立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发展成就 ①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韩国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②沙特、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①较快发展: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③调整增长: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角 度 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
个性挑战 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⑴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下,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⑵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⑶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应对策略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通过改革,克服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3、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对策
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虎
抓住西方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度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思考:我们可以借鉴“亚洲四小龙”成功的哪些经验?
①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地理位置优势。
②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③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⑤独立是发展的前提。
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扬长避短。
⑦顺应全球化趋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
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有利的外部环境;
④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
⑤儒家思想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最核心影响要素: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
问题:
①殖民主义侵略的遗留问题。(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
②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地区冲突;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宗教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③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核心)
对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任重道远
(1)共同立场:
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对外——加强合作:
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②不结盟运动 1961年;
③77国集团 1964年;
④推动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3)对内——加强国家治理:
①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②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③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④治理发展中国家自身问题:政策、人口、贫富、腐败。
我为发展中国家出谋划策:
①走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②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加强创新,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
③加强国家治理:加强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治理国家突出的问题。
如:人口、贫富差距悬殊、贪污腐败等
④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⑤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⑥反对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维护和平的建设环境。
⑦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经济合作 ……
课堂总结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斗争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南亚——印巴分治
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
埃及共和国的建立
阿尔及利亚独立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独立斗争
结果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