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9 10:24:02

文档简介

2024年下学期望城区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入学考
历史试题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
①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是提出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4.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是( )
A.1905年《定军山》摄制成功 B.20世纪30年代电视问世
C.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D.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中央电视台
5.1972年促使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促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强烈要求改善中美关系
C.美国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中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利益
6.洋务运动时期,公费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他们主要来自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且分布非常集中,如广东幼童中有一半来自邻近澳门的香山县。由此可知,当时( )
留学幼童来源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不同地区人们观念存在差异 B.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C.科举考试的吸引力在减弱 D.广东等地区教育水平较高
7.1840-1860年,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师夷长技”的思想,逐渐更多地关注世界。他们最早的做法是
A.宣传西方政治文明 B.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
C.创办大量民族工业 D.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
8.有学者撰文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高涨
C.规划了社会发展蓝图 D.承担起反帝反封建使命
9.清末新政时期,清廷编练新式陆军,发现西式军装与辫子极难协调,一些参与练兵的满族勋贵便建言新军剪辫。1905 年宗室载泽率团考察欧洲,随员“剪辫者已居其半”。在朝廷讨论推广剪辫时,汉人大臣大多沉默不言或反对剪辫。汉官员对剪辫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
A.专制体制桎梏改革活力 B.新政骗局已被汉人洞悉
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 D.社会习俗变革异常艰难
10.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
C.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D.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11.下图所示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利得到扩大
13.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70余项经济法规和行业性章则条例。……但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更迭频繁,许多政府奖励条例都因“财政部筹款为难”,最后不了了之,部分立法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材料旨在强调
A.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成果显著 B.推动了中国经济法制的近代化
C.社会条件制约相关法令的落实 D.振兴实业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
14.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茅盾就曾经指出传统文学深受“文以载道”的毒害,以至使得文章的功用仅仅局限在“替古哲圣贤宣传大道”“替圣君贤相歌功颂德”等范围内。这表明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倡导者批判“文以载道”旨在
A.建立资本主义 B.冲破封建思想
C.传播先进文化 D.宣传民主科学
15.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欧洲人到达亚洲的路程可以节省5000--12000公里。英国的工业品运往中国的成本随之大大降低,从而加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受此影响( )
A.洋务民用工业创办加快 B.通商口岸进一步地增多
C.英国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6.盐商是清代最有实力的商业集团,有人通过对两淮盐商实得、应得利润的估算,认为“徽商在两淮盐运业的实得利润,不到其应得利润的40%”,到道光咸丰年间,这些腰缠万贯的盐商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其主要原因在于
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 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
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 D.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特殊的。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指出英国革命胜利的标志以及革命后建立的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确定这种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近代英国和中国的民主革命上述不同的主要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
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
——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合乎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它与欧洲盛行的那种基于迷信的“神示宗教”完全不同。出于对法国专制制度和暴君统治的深恶痛绝,启蒙思想家们盛赞中国的法律和道德。孟德斯鸠认可中国的孝道“对父亲的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官吏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由于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向往,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强烈的“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取向。
——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陈独秀等急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西方文化的体认和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也是出于民族救亡的需要。他们把人民看作是“无知”、 “落后”的一群,自命为“先知先觉”者。启蒙思想家讨论了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制、法律,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人权原则和立法原则,法国百科全书派以《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作为工具,来宣传他们自己的理论并应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
——摘编自陈国清《论中、法“启蒙运动”的若干差异》
(1)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我所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三、论述题
20.材料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1.A
【详解】从国内意义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从国际意义而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2.D
【详解】试题分析: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排除A;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排除C;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故须选D.
考点: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新理论﹒三个代表
3.B
【详解】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涉及到的会议与材料中“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不符,排除。故选B项。
4.C
【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我国电视业诞生,C项正确;《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排除A项;电视问世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我国电视业诞生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改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D正确;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非经济方面,排除A项;美国人民的想法很难直接影响到国家决策,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公费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他们主要来自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且分布非常集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虽然中国已进入近代,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多数人还认定通过科举入仕才是正道。从材料信息来看,留学幼童的来源地集中,广东香山县邻近澳门,留洋幼童众多,其余地区相对较少,这种现象主要与当时不同地区人们观念存在差异有关,A项正确;由于不用负担学费,经济问题不是首要考虑的,与经济发展程度关联不大,排除B项;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通过科举入仕才是正途,且留学人数总体不多,排除C项;留学人数的多少反映不出该地的教育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主张学习西方,主要做法是翻译并撰写著作介绍西方,D正确;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主要是地主阶级主张向西方学习,强调学习器物而非制度,排除A;唤醒民众的世界意识是在甲午战后,排除B;创办民族工业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
8.A
【详解】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而太平天国运动中宣传“拜上帝教”,与民族意识的高涨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四有而无”的社会,落后世界潮流,与近代化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阶段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满族勋贵宗亲发觉蓄辫的弊端而建议剪辫,但汉族大臣并不热心,因为蓄辫在清廷有极强的政治内涵,汉族大臣担心汉人若
支持剪辫会被视为反对清朝统治,这种清廷维护专制统治的做法,打击了汉族大臣的政治积极性,A项正确;清廷讨论剪辫的意图并非借此打击汉臣,汉臣的沉默也非因为不相信新政,而是受政治风气的束缚,排除B项;设问针对的是满、汉官员的不同态度,而非西学和传统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要分析满、汉官员态度差异的原因,而非认为因为汉人反对而导致社会习俗难以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李鸿章对签约的认识由传统华夷观下的“议和”“羁縻”,逐渐转变为了近代外交观下的“平等”“约章”,这表明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外交家,其天朝上国的大国中心观逐渐削弱,同时逐步接受西方外交思想,在外交实践中逐渐趋向近代化,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受到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排除A;题干所给材料无法体现李鸿章有无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的行为并不是卖国,排除D。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78—1998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运动在1952年底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D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B;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排除C。
13.C
【详解】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等举措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军阀割据的实际情况使得大部分立法都流于形式,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这说明社会条件制约相关法令的落实,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并未真正落实,而非强调北洋征服经济立法对于法治历程的贡献,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而且“普遍”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茅盾认为过去的文章深受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毒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应该加以批判,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文学革命反对儒家的封建思想,B项正确;新文学的倡导者批判“文以哉道”并不是为建立资本主义,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反对旧道德,没有体现宣扬民主科学和先进文化,排除C、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中国)。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品运往中国的成本随之大大降低,从而加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所学可知,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促进英国商品输入和倾销到中国,进一步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是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兴起,A项正确。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通商口岸进一步地增多,排除B项;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品运往中国的成本随之大大降低”可知,此时还是商品输出为主,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道光咸丰年间我国开始遭遇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导致腰缠万贯的盐商销声匿迹,故选B;盐商的销声匿迹主要是政府的压榨和各级官吏的盘剥,A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17.(1)任务: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标志:光荣革命。政体:君主立宪制。
(2)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或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主要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主要因素:社会性质不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资产阶级力量不同等。
【详解】(1)任务:根据“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得出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标志:根据“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得出光荣革命。政体:根据“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得出君主立宪制。
(2)历史主题:根据“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得出反帝反封建(或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主要依据:根据“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结合
所学得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主要因素:根据所学,可从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资产阶级力量等方面分析回答。
18.(1)差异:
中国:中国是大一统的家天下,强调王权与等级秩序;中国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国人的依附性;用政治权利获取经济利益。
古希腊:古希腊包括很多分散的城邦,强调人权与民主;古希腊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公民的独立性;用政治权利去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
原因:中国多广阔平原,易出现大一统格局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易形成分裂的多元化格局。农业文明下的中国血缘与姻亲关系浓厚;而海洋文明下古代希腊的血缘关系较淡,更强调工商业利益。
(2)探索与实践:清末的戊戌变法,尝试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尝试实践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政党政治。
启示:政治制度的变迁需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相匹配与同步,政治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详解】(1)差异:依据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得出中国是大一统的家天下,强调王权与等级秩序;中国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国人的依附性;用政治权利获取经济利益。根据材料“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利转化的一种过程”得出古希腊包括很多分散的城邦,强调人权与民主;古希腊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公民的独立性;用政治权利去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原因:依据材料“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得出农业文明下的中国血缘与姻亲关系浓厚;而海洋文明下古代希腊的血缘关系较淡,更强调工商业利益。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多广阔平原,易出现大一统格局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易形成分裂的多元化格局。
(2)探索与实践:根据材料“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并结合所学得出清末的
戊戌变法,尝试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尝试实践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政党政治。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出启示:政治制度的变迁需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相匹配与同步,政治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19.(1)表现:伏尔泰崇尚儒学,对抗天主教教义;孟德斯鸠认可中国孝道,主张君主与百姓和谐相处。
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压迫;儒学文化存在优秀成分,具有借鉴。
(2)斗争矛头:启蒙运动反对的是封建教会(或封建专制), 而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封建儒学(或复辟帝制);
目的:启蒙运动要求获得资产阶级人权,而新文化运动则是将人的独立与民族独立相结合。
发动运动知识分子主体:启蒙运动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源于自然科学家队伍或深谙自然科学的学者,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
群众基础:启蒙运动群众基础则比较广泛;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伏尔泰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合乎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可分析出伏尔泰崇尚儒学,对抗天主教教义;根据材料“孟德斯鸠认可中国的孝道‘对父亲的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官吏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可分析出孟德斯鸠认可中国孝道,主张君主与百姓和谐相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压迫;儒学文化存在优秀成分,具有借鉴。
(2)斗争矛头不同:根据材料“出于对法国专制制度和暴君统治的深恶痛绝,启蒙思想家们盛赞中国的法律和道德。”可知启蒙运动反对的是封建教会(或封建专制), 根据材料“ 陈独秀等急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西方文化的体认和对中国传统的批判,”可知而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封建儒学(或复辟帝制);结合所学知识目的不同:启蒙运动要求获得资产阶级人权,而新文化运动则是将人的独立与民族独立相结合。发动运动知识分子主体不同:启蒙运动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源于自然科学家队伍或深谙自然科学的学者,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群众基础不同:启蒙运动群众基础则比较广泛;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20.示例一: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拒绝外来文化。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先后有佛教传入中原和高僧玄奘远赴印度求取佛经等;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著作;清康熙时任用西方传教士,采用更先进的西洋方法制定历法;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也先后借助了西方宗教理论和资本主义文化;康有为则更是扎根于传统儒学的土壤,借助孔子的名义宣扬立宪改良思想;等等。
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拒绝外来文化。
示例二:
观点: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中的部分主张形成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服务;近代前期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终将太平天国政权引向了封建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积极采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近代后期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扬立宪保皇思想,以维护君主体制;20世纪初孙中山在践行三民主义理念时,也主张传承古代的监察制和考试制度,倡导五权宪法等等。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以及服务现实的功能。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论述题。要求从中提取观点,然后加以论述。在论述时要围绕论点,举出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从材料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不拒绝外来文化。可以得出论点。联系历史上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吸收的例子如佛教中国化,西方传教士的来华,洪秀全利用基督教创立“拜上帝会”等进行论证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