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2.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秦朝为避始皇名讳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
A.君权神授 B.中央集权 C.皇帝独尊 D.皇位世袭
3.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表明当时( )
A.权责分明 B.唯才是用 C.家国一体 D.官员繁多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关于中国的某一制度,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最早出现于西周 B.官员既有封地且可以世代相袭 C.导致了秦的灭亡 D.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5.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发展需要交通改善 B.交通发展便于加强君主专制 C.交通便利推动对外殖民扩展 D.古代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活跃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7.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汉武帝设立中朝、任用酷吏,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三司、实行“三衙”分权。历代帝王此举目的是为了( )
A.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C.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D.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
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9.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 )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10.陈怀健在《秦用客与客奔秦述论》中说“从秦设置丞相开始到秦灭亡的百余年中,担任秦相要职者共24人,而国籍可考的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的身份任相。”材料说明( )
A.时局变迁世卿世禄制被废弃 B.秦国实力雄厚吸引各国人才 C.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三公九卿制度下秦相权很大
11.中国象棋棋盘中的分界线叫做“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争夺战,双方曾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下面关于楚汉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项羽率军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B.乱局之中“张楚”政权建立 C.吴广“约法三章”深得民心 D.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西汉时期
12.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
A.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B.体现历史由英雄创造 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非选择题
1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人本无其本身之文化传统,战国以来,凡所兴建,皆自东方移植。然东土学术,本自有齐鲁与三晋之别。凡秦人所师受而信用者,本是三晋功利之士。至于齐鲁间学者讲学,重历史文化精神,则秦之君臣,固未之前闻,抑亦无情欲赏,此实有合于秦廷向来对于东土文教不甚珍重护措之态度,而于是乃有所谓焚书之事,此实中国史上一至值重视之事件也。焚书之起,在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仆射周青臣与博士淳于越,辨废封建之得失,淳于越称说殷周,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李斯知封建旧制之不足复,而犹尚希慕于古者学术统于王官之成规,而欲尊王学于一统,以禁绝民间私家之学。政治家过于自信,欲以一己之意见,强天下以必从,而不知其流弊之深,为祸之烈也。至后世学人,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此亦未尝不是,然亦仅呵谴其外貌,犹未能深探其内情耳。秦廷当时禁令,实似并不以焚书为首要,最要所禁制者,实为以古非今,即首禁议论当代政治,次禁研讨古代文籍,第三始禁家藏书本。秦廷之焚书坑儒,古今人尽非之,然实不知焚书一案,其注重者尚不在焚书也。
——摘编自钱穆《秦汉史》
(1)根据材料,分析秦始皇焚书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的文化政策。(8分)
第2页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B C C D C C D D
1.【答案】A【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亡六国。所灭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
2.【答案】C【解析】据题干“政月”因为“避始皇名讳”而改为“正月”,读音变为“zhēng”,这体现了皇帝权威至高无上,故选C项;君权神授又称“王权神授”,即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学说,题干未见“神”的信息,排除A项;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逻辑不合,排除B项;皇位世袭是指皇位继承的问题,与题干逻辑不合,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九卿的职能既管理国家事务又负责家族事务,体现了职能的交叉,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九卿的选拔标准,故B项错误;九卿职能在国家事务和皇帝家庭事务上的交叉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征,故C项正确;九卿只是秦朝中央官制其中一个部分,不能得出官员繁多的结论,故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体现了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并对中央负责,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D项;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郡县制下郡县长官没有封地,不能世袭,排除B项;秦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暴政,排除C项。
5.【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秦朝、罗马、波斯三个大帝国都非常重视国内道路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和统治,据此可知,交通发展便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波斯帝国的经济形态是奴隶制经济,而不是封建经济,排除A项;据题干可知,秦朝、罗马、波斯三个大帝国都非常重视国内道路建设,与“对外殖民扩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三大帝国都非常重视国内道路的修建,与“东西方的经济交往”无关,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据材料“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可知,秦朝虽亡,但是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故选C项;统一度量衡、货币,开创皇帝制度以及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都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排除A、B、D项。
7.【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从秦到宋,历代王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以稳定社会、巩固统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故选C项;“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是目的之一,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也只是目的之一,排除B项;“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是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手段之一,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据材料“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可知唐德刚提到的封建即分封制,帝制即君主专制,因此这一转型的特征为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故选D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由“公天下”转向“家天下”,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中国才逐渐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排除B项;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排除C项。
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 · 陈涉世家》认为“失期,法皆斩”,而《秦律 · 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两者的记载有出入,要想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需要多重史料进行互证,故选C项;私人修史虽有主观性,但也具有史料价值,排除A项;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都具有史料价值,也各有缺点,考古资料展现的往往是历史的片段,文献史料可能受到时代和主观影响,二者互证可以更加丰富历史认知,排除B项;最新的考古发现也需要与文献资料等史料互证更具有说服力,排除D项。
10.【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秦设置丞相开始到秦灭亡的百余年中,担任秦相要职者共24人,而国籍可考的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的身份任相”可知秦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允许其他诸侯国的人才出任宰相,故选C项;材料只是关于秦国丞相的统计数据不能说明世禄制被废弃,排除A项;材料“担任秦相要职者共24人,而国籍可考的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的身份任相”只说明秦国丞相大部分是外来人才,据所学秦国吸收各国人才后逐渐强大,排除B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而材料不只是秦始皇统一后的史料,再者材料中没有涉及秦相权很大的信息,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楚汉战争的结果是刘邦战胜项羽,从而建立了西汉政权,所以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西汉时期,故选D项;是刘邦率军进占咸阳,使得秦朝灭亡的,而不是项羽,排除A项;张楚政权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由陈胜建立的,不是在楚汉战争期间建立的,排除B项;刘邦曾经“约法三章”深得民心,从而奠定了其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局,而不是吴广“约法三章”,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和东汉末年的起义均是因为苛捐杂税、政治腐败导致解决矛盾激化,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是经过长期准备的,不是突发的,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而非英雄的作用,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是突发的,并未利用宗教,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秦人文化深受三晋功利主义影响,对齐鲁等东方文教不重视;秦始皇想要学术、文化尊于一统,禁绝民间私学;秦始皇专制独断、过于自信,将尊君与愚民相结合;秦始皇焚书重在禁止以古非今,防范民间妄议朝政。(任答3点即可,12分)
(2)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促进文化传播与认同、对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焚书坑儒,给文化传承造成重大损失,文化专制消极影响深远。(8分)
【解析】
(1)据材料“凡秦人所师受而信用者……不甚珍重护措之态度”结合所学得出秦人文化深受三晋功利主义影响,对齐鲁等东方文教不重视;据材料“而欲尊王学于一统,以禁绝民间私家之学”结合所学得出秦始皇想要学术、文化尊于一统,禁绝民间私学;据材料“乃专以专制愚民归罪秦之君臣”结合所学得出秦始皇专制独断、过于自信,将尊君与愚民相结合;据材料“最要所禁制者,实为以古非今,即首禁议论当代政治”结合所学得出秦始皇焚书重在禁止以古非今,防范民间妄议朝政。
(2)结合所学得出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促进文化传播与认同、对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重要作用;据材料“秦廷之焚书坑儒,古今人尽非之”结合所学得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给文化传承造成重大损失,文化专制消极影响深远。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