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含小说 散文 )考点九 - 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 含小说 散文 )考点九 - 鉴赏表达技巧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9 11: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考点九
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板
比喻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拟人
作者把……人格化(或赋予……以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活泼地描绘出……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对偶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内容呼应,读起来朗朗上口。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排比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气势磅礴;抒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夸张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反语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引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记叙
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为议论抒情提供依据。
答题模板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说明
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突出事物……的特征。
【注意】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为了把事情讲清楚,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议论
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归纳】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描写
逼真传神,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详见“考点八”)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抒情
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①直接抒情
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了最后一堂课后,在“我”充分感受到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之后,在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这最后一堂课,我真忘不了!”表达了内心那种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②间接抒情
即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情。作者往往把情感依托于叙事、绘景、状物、说理,在叙事、绘景、状物和说理中抒发感情,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在叙事描写议论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与熏陶。
例: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问题:
1.上文中哪些语句是抒情与议论?
2.它们与记叙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3.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分析:上面一段话选自魏巍《我的老师》,在选文的第二段中“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就是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不过这句话既是抒情又是议论,反映了作者对蔡老师的评价和看法。这句话和上面的记叙是紧密相连的,是对上面记叙内容的引申发挥。所以第二题的回答应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题问的是表达作用,抒情和议论句揭示了记叙内容的实质,同时还将记叙的两方面内容(教鞭事件和模仿写字姿势)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达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目的。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托物言志)
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地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象征。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托物言志。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题模板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衬托(正衬、反衬)
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注意】衬托是点衬点,烘托是面烘点。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对比
把……和……相对比,突出强调了……(主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主题、精神),表达了……情感。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以小见大
从人们所熟知的……入题,让人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的深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开篇点题
引领下文;营造……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卒章显志
总结全文,升华了……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
如《岳阳楼记》开头先说写文章的缘由,再概括地描写巴陵胜景,然后再详细描写两景两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方法收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文章题目虽是“岳阳楼记”,但不仅是记叙、说明,而又状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显志”作结,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动静结合
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虚实相生
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主题。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正面描写
通过对人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的直接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意在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正侧结合
使所描写(人)事物的……特点更鲜明突出,生动形象,立体丰满,具体丰富。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设置悬念
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和事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模板示例
训练重点:
把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遇见青春遇见你
①读初三那年,班主任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我们知道,盼星星,盼月亮,希望能盼来年轻的美女老师,或者来个帅哥也好的这种愿望,在初中阶段算是完全破灭了。
②我们带着已经习惯了两年的失望,在历经开学初的几天折磨后,慢慢地就平复了心情,继续投入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去,和我们背地里叫他“范老头”的班主任为了生活而生活。
③记得那是初三的第一次班会课上,范老头突然向我们征求意见:以后所有同学之间,不许直呼其名,得把姓去掉。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假如某人叫陈展源,就直接称呼其为展源;某女生叫张诗雨,就叫她诗雨。如果遇到姓名本来就两个字的怎么办?直接把姓后面的那个字改为叠字,例如,陈童就成了童童,林月就被叫作月月。总之,不许带姓叫。
④自打那次之后,我们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和范老头之间的距离仿佛近了一些。这在以前,我们和班主任、老师之间,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这种亲昵的称呼,我们是没人敢用在范老头的身上管他叫德旺的-他的全名,叫范德旺。那段岁月里,当我们彼此叫着对方的昵称时,在新鲜的同时,居然话音里还隐藏着一丝激动。
⑤令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惊喜还不止如此。
⑥不到一个月,范老头问我们,在班级里有没有欣赏的异性?如果有,不妨把他或她的名字写在纸上交给他。起初,我们是不敢这么做的。我们觉得,这简直是找死,谁会傻到将自己欣赏的名单主动供给他呢?
⑦但是后来,范老头两招就让我们低头了。一、范老头用了激将法,说我们居然懦弱到不敢将自己欣赏的人的名字说出来。二、范老头用他那细小的老鼠眼,充满深情地扫向我们,嘴里还说,相信我,没事的!我们被他那眼神给融化了,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答应了他。
⑧范老头把一张张纸郑重地堆放好,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居然调皮地向我们一笑,然后便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他那一笑不打紧,除了几个胆大的说,为了爱,谁都不惧。其他人,都被吓得自认为是上了范老头的当,以后有苦日子过了。
⑨然而,我们再一次误会了范老头。
⑩我们慢慢发现,在以后的调整座位时,很多人的位置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人彼此的同桌,竟然就是上次写的互相倾慕的人。而更绝的是,范老头下了一道死命令:每门学科,每节课后,每个课余的时间段,彼此间都互相检查对方一天的学业。
然而,直到我们快要初三毕业了,范老头都没对我们提过什么“回报”。我们唯一给他的回报也是主动自发的,亦是潜滋暗长的——我们像是吃了灵丹妙药,范老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和其他班的班主任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轻松。但令他们羡慕嫉妒恨的是,我们班的成绩却远远胜过别的班级。
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写我们遇到班主任是个老头的失望,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通读全文可知,我们对班主任“范老头”是非常喜欢和崇拜的。文章开始写我们失望,是为了突出后来的惊喜,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分析表达作用,要指出与下文情节的联系,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答案】欲扬先抑。为下文赞扬“范老头”做铺垫,突出了我们遇到“范老头”的惊喜之情。
补充例题
              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光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也不会掉下去的……”
“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摘自《世界军事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靠窗的位置。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使用?
内容:暗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结构:在行文上,它为后文中朋友舍己为人
   的行动作铺垫。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彩的不当?为什么?
不存在;它恰当地表现了朋友离开耶路撒冷,
回到祖国后百看不厌的喜悦的心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