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桑葚(shèn) 湛蓝(zhàn)
疲惫不堪(kān) 戡乱救国(kān)
B.惊骇(hài) 尸骸(hái)
言简意赅(ɡāi) 垓下之围(hāi)
C.连累(lèi) 累赘(léi)
果实累累(léi) 罪行累累(lěi)
D.症候(zhènɡ) 症结(zhènɡ)
不治之症(zhènɡ) 对症下药(zhèn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B.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
C.那婆婆一向收留俺爷儿两个在家同住,只说“好事不在忙”,等慢慢里劝转他媳妇;谁想那婆婆又害起病来。
D.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原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我窦娥向哥哥行(这边、那边)有句言
B.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C.不提防遭刑宪(刑罚)
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D.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兀的(这,这个,与“兀那”义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将窦娥与《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小白菜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望而却步。
D.贪官刁民相互勾结,使得许多百姓理屈词穷,最后落得个“窦娥冤”。
5.默写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也,___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6~9题。
正宫 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 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6.“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两句唱词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分析一下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窦娥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窦娥为什么要求从后街去法场而不从前街去法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 (节选自《窦娥冤》第四折)
10.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由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的悲剧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分)
14.《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试分析其优劣。(5分)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一举夺魁。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色阴暗,寒风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得团圆”。
比较《金锁记》与《窦娥冤》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谈谈你的感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反馈
1.A [B项垓ɡāi,C项累lěi,D项症zhēnɡ。]
2.D [原—缘。]
3.C [A项“生”为“甚、深”义,B项“每”同“们”,D项“荐”为“祭”“超度亡灵”之义。]
4.D [“理屈词穷”为贬义色彩,应改为“有口难辩”。]
5.(1)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2)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6.窦娥无缘无故就触犯了王法,犯了王法还不知原因何在,这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无处申的痛苦。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揭露当时法制混乱、黑白颠倒的现状。
7.“斥骂天地”表达了窦娥对社会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强烈不满,“只落得两泪涟涟”则表现了窦娥对人生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无奈。
8.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窦娥要求去后街避开前街是怕自己的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表现了窦娥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作者以此展现窦娥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形象更为完整丰满。
9.为后文写窦天章为女儿洗雪冤屈作伏笔。
10.第三折唱词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此曲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所以揭露得更深刻。
11.后者仅揭露了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对封建吏治进行鞭挞谴责,所以反映现实更深刻。
12.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13.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加重了窦娥这一形象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品德的弱妇,却无端地为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14.《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15.略。 雷 雨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伺候(sì) 汗涔涔(cén) 弥补(ní) 报应(yìnɡ)
B.江堤(dī) 离间(jiàn) 谛听(dì) 怜悯(lián)
C.昧心(mèi) 沉吟(yín) 惊愕(è) 本分(fèn)
D.暂时(zàn) 烦躁(zào) 雪茄(jiā) 打量(liɑnɡ)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烦燥 烦恼 繁琐 走投无路
B.贤惠 混账 委屈 委屈求全
C.蔓延 窟窿 丝绸 轻歌慢舞
D.感慨 敲诈 诈取 奄奄一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型话剧《雷雨》公演之后,在文艺界和观众中风行一时。
B.这个资深演员在话剧《雷雨》中的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C.这篇评论《雷雨》的文章观点怪异、语言偏激,一旦刊载出来,必定会走投无路。
D.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个小工,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都干得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①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③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④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5.①处周朴园“惊愕”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③处的台词分别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追问侍萍“谁指使你来的”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何理解④处鲁侍萍关于“命运”的说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曹禺的话剧《家》的片段,完成9~12题。
(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昏昏的红檐灯照着她一副失神凹陷的眼。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
鸣凤 (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
觉慧 (以后一直在窗内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
鸣凤 (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
觉慧 (烦恼地)怎么又来了,你?
鸣凤 (沉痛)我舍不得你。
觉慧 (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
鸣凤 (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
觉慧 (温和而肯定)不!
鸣凤 (凄恻地)就一眼。
觉慧 (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
鸣凤 (含泪)那么我走了。
觉慧 (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
鸣凤 (冤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
9.片段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片段结尾鸣凤的“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你认为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片段内容,分析鸣凤的心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7岁的丫头鸣凤深爱着觉慧,但被高老太爷(觉慧的祖父)逼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她自杀了。有人对鸣凤的选择提出异议,认为鸣凤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爱人的安宁”和“以死来保住自身清白”的表示反抗的方式不应该只是自杀,而是应该珍惜生命。你赞成这样的观点么?请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分)
13.下面是《雷雨》中部分修改情况的对照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一下修改的好处。(5分)
原文 改文
①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周朴园: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②周朴园: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至于再见你。 周朴园: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从我国京剧到地方戏曲曲艺,千百年来一直是由方言传承的,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在当下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处境,特别是地方戏曲曲艺,其最大的忧患是流失的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观众。过去,我们总是批评戏曲的题材老、人员老、剧本老等等,其实,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戏曲本身,而是方言地位的沦丧,方言处于语言的边缘位置,________。与其说青少年是“看”不懂地方戏曲,不如说是“听”不懂,母语水平的匮乏,造成了母语文化的苍白,听不懂方言,自然也就无法理解地方戏曲。
(1)上面的文字材料在表述方面存在两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反馈
1.A [伺cì,弥mí。]
2.D [A项燥—躁,B项委屈求全—委曲求全,C项慢—曼。]
3.C [“走投无路”指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不符合语境。]
4.A [B项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项介词使用错误,“经过”改为“通过”;主谓搭配不当,在“80%”后加“的患者”。D项结构混乱,改为“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或者“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5.“惊愕”是周朴园的意外情态,因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几乎忘记了的梅花。
6.②处的台词是一种不敢相信事实而终于发现是事实的反问,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慌心理。③处的台词,则表现了周朴园紧张、害怕的心理。
7.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这给他的精神以沉重打击,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这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他认为侍萍此次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这表现了他奸诈多疑的性格。
8.鲁侍萍在苦水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蹇,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9.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心情;交代故事情节;暗示鸣凤已经去投湖死过一次了。
解析 节选部分是鸣凤临死前和觉慧的道别戏,开头的“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这一切,都明显透露着凄惨、悲凉的氛围,暗示鸣凤后面还会有悲惨的故事。
10.再也不会来找你了,这次是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这是永远的诀别。
解析 “走了”是双关语,一是离开觉慧,一是死,联系前面的舞台说明和鸣凤对觉慧说“我又来啦”“我舍不得你”“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这些话,可以体味出这是和觉慧的最后诀别。
11.矛盾,既深爱觉慧,不愿离开;又迫于压力,不能明说,不得不自杀。
解析 解答这道题,需认真体味全段的对话:鸣凤深爱着觉慧,当她从湖中上来见觉慧时,觉慧却烦恼地说“怎么又来了,你?”当鸣凤沉痛地表白“我舍不得你”时,觉慧竟然说“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鸣凤已经不愿意说明自己的心意,这种不愿离开却又得不到回应的痛苦矛盾,促使她走向绝望的自杀路。
12.(示例)我不同意鸣凤的自杀选择。我认为,鸣凤至少可以有以下四种选择:第一,私下逃跑;第二,告诉觉慧,请求他的帮助;第三,看破红尘,剃发出家;第四,和冯乐山同归于尽。和自杀相比,第一种选择即逃跑,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第二种选择获救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热爱自由、信奉平等的觉慧的爱情真诚可信,虽然觉慧可能会遭到高老太爷的责骂甚至断绝供给的惩罚,但和牺牲性命相比代价要小得多;第三种选择也有保全性命的可能;只有第四种选择代价很大,不过至少也让压迫者付出血的代价。其实反抗的道路不只一条,然而鸣凤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最绝望的一条。同时我认为,每一种反抗都是高尚的,因为生命、自由、尊严、爱情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热爱并为之斗争的,因而无论哪一种反抗形式都是高尚的。但是,投湖自杀是最不足取的反抗形式。
解析 本题是一道拓展探究题,新课程特别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个性观点。本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考查同学们的个性探究能力,对鸣凤以生命代价来表白对爱的贞洁守卫的选择,同学们可以见仁见智,上面的答案仅仅提供了一个角度,你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赞成鸣凤的选择,也可以反对鸣凤的选择,只要你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13.①“提起来”语言啰嗦,而且有从旁促使别人注意或指点别人的意味,“提了吧”,有淡化事态的意思。②“至于”表示可能达到的某种程度。原文语气委婉,处于被迫无可奈何的较弱地位。改为“要”,语气果断,针锋相对,表现出鲁侍萍对周朴园深恶痛绝的愤恨心理。
14.(1)①将“从我国京剧到地方戏曲曲艺”改为“我国京剧和地方戏曲曲艺”。
②将“其最大的忧患是流失的观众”改为“其最大的忧患是观众的流失”。
(2)示例:地方戏曲也就随之衰落。哈姆莱特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国玺(xǐ) 枭首(xiāo)
俟机(sì) 色厉内荏(rěn)
B.宿愿(sù) 揩干(kāi)
血泊(pō) 浑身解数(xiè)
C.闷热(mèn) 吮吸(shǔn)
觊觎(jì) 严惩不贷(chénɡ)
D.鲁莽(mǎnɡ) 破绽(zhàn)
怂恿(sǒnɡ) 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莽 蟊贼 鬼计 阿谀献媚
B.词藻 嗣位 淆乱 自投罗网
C.堂皇 篡夺 戕害 繁文褥节
D.宽恕 战栗 禀赋 拾人牙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除非有什么为众人所敬仰的长者,告诉我可以跟你捐除宿怨,指出这样的事是有前例可援的,不至于损害我的名誉,那时我才可以跟你言归于好。
B.可是一个女人也许会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疑虑而惶惑。
C.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的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D.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大家尽管发言,权作抛砖引玉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奥巴马说,每一个美国人均应享有“全面而富有竞争力”的教育,因为教育已经不仅仅是通向成功的道路,更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B.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走在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骄傲与自卑、微笑与泪水的不甘寂寞的边缘人。
C.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瘾症,关键在于这些青少年对虚拟成就感的诱惑缺乏自我控制力是一个重要原因。
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做了回答:一定认真调查,还原事情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哈姆莱特 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 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 一剑。
雷欧提斯 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 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 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 好;再来。
国 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 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王 后 他身体太胖,有些喘不过气来。来,哈姆莱特,把我的手巾拿去,揩干你额头上的汗。王后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的胜利了,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好妈妈!
国 王 乔特鲁德,不要喝。
王 后 我要喝的,陛下;请您原谅我。
国 王 (旁白)这一杯酒里有毒;太迟了!
哈姆莱特 母亲,我现在还不敢喝酒;等一等再喝吧。
王 后 来,让我擦干你的脸。
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国 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
雷欧提斯 (旁白)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
哈姆莱特 来,该第三个回合了,雷欧提斯。你怎么一点不起劲?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雷欧提斯 你这样说吗?来。(二人比剑。)
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
雷欧提斯 受我这一剑!(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国 王 分开他们!他们动起火来了。
哈姆莱特 来,再试一下。(王后倒地。)
奥斯里克 哎哟,瞧王后怎么啦!
霍 拉 旭 他们两人都在流血。这是怎么回事,殿下?
奥斯里克 您怎么啦,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 唉,奥斯里克,正像一只自投罗网的山鹬,我用诡计害人,反而害了自己,这也是我应得的报应。
哈姆莱特 王后怎么啦?
国 王 她看见他们流血,昏了过去了。
王 后 不,不,那杯酒,那杯酒——啊,我的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我中毒了。(死。)
哈姆莱特 啊,奸恶的阴谋!喂!把门锁上!阴谋!查出来是哪一个人干的。(雷欧提斯倒地。)
雷欧提斯 凶手就在这儿,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你已经不能活命了;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救治你,不到半小时,你就要死去。那杀人的凶器就在你的手里,它的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你的母亲也中了毒。我说不下去了。国王——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哈姆莱特 锋利的刃上还涂着毒药!——好,毒药,发挥你的力量吧!(刺国王。)
众 人 反了!反了!
国 王 啊!帮帮我,朋友们;我不过受了点伤。
哈姆莱特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国王死。)
5.请分条概括一下选段的情节。(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雷欧提斯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段写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一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一下选段的情节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母与子(节选)
莎士比亚
后 我做了什么事,你胆敢用此等放肆口舌来对我?
哈 你的行为能使清白蒙羞、美德成虚伪、真情成娼淫、婚盟成赌诺。啊,它能废掉天下所有盛重誓言,把虔诚的祝祷贬为一串疯话。连苍天见到都会为之变色,为之心痛,为之焦虑,审判之日即将来临。
后 唉,我犯了什么穷凶极恶之滔天大罪?
哈 你看这幅画像(掏出颈上项链所挂之小画像),也看这幅(揪住皇后颈上项链所挂之另一幅小画像),这是两兄弟之肖像。这一幅所绘的,他的相貌庄严如天神,有着太阳神之发髻、天王之前额、叱咤风云战神之双目和天使降落山巅之英姿。这些之组成,就是神明们所认同之人类楷模,也就是你的前夫。请看这下一幅:这就是你的现任丈夫。他就像颗霉烂的禾穗,败坏了他的健硕弟兄。难道你没长眼睛吗?难道你愿意走离这座丰裕美好的高山(指着其父之绘像),而觅食于如此贫瘠之不毛之地(指着叔父之绘像)?哈,你瞎了眼吗?你不能说那是为了爱情,因为依你之年纪,情欲应已被减弱,应已被驯服,应已被理智取代。但是,什么样的理智会使你由此(指其父)转至此(指其叔)?当然你也有知觉,否则你怎能行动?不过,你的这些知觉一定早已中风麻痹,因为连个疯子都不会犯如此的大错,理智也不会如此地被情欲驾驭,无能作所抉择。你是中了什么邪,它能使你如此地被蒙骗,你的视、触、听、嗅觉如此地被混淆?天晓得,只要有半个健全的感官存在,它都足够使你恍悟的。羞耻啊!你的赧颜在哪里呢?如果地狱之孽火尚能使年长妇人由骨髓内煽起淫念,那么在青春的狂焰里,贞操岂不是块蜡,它将瞬间熔化?别再指责少年人之冲动是可耻的了,当白发人自己的欲火也燃烧得同样猛烈,而理智亦被贬黜为情欲的淫媒时。
后 啊,哈姆莱特,别再说下去了,你已经让我看清了我的灵魂深处。
哈 哼,生活在一张汗臭冲鼻、充满油垢的温床里;只知道在腐堕里翻腾,在龌龊的猪窝里寻欢做爱。
后 啊,别再对我说这些了,这些字句就像利刃般刺入我的耳内。请别再说下去了,甜蜜的哈姆莱特!
哈 一个凶手、恶徒,一个不如你前夫二百分之一之佣奴,一个王者中之丑角,一个篡夺江山、王位之贼子;他把那珍贵的王冠由架上窃去,放入他的口袋中。
后 请别再说下去了!
哈 他是个破烂、褴褛之王。
后 唉,哈姆莱特,你已把我的心剖为两半。
哈 啊,把那腐坏的一半扔掉,去用另一半来过纯洁的生活罢。晚安……可是别去我叔父的寝床那儿。就算您已毫无贞操,但是您也可以装个样子。习性是个可畏的魔鬼:它能把人类反抗邪恶之良知食之净罄。但它亦能做个神圣的天使:它能使善行习以为常。您今夜之抑制,能使明夜之节禁来之稍为容易,后天的更加容易。反复的行事能改变一人之天性:它能让恶魔留宿于人们心内,但是也能坚决地把它从人们的心灵中驱逐出去。
让我再度地向您道个晚安。当您有心忏悔时,我也会来向您求个祝福的。
9.文中,面对哈姆莱特的指责,王后起初是什么态度?从她第一句话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哈姆莱特对王后(他的母亲)虽然很不满,但他没有直接把母亲对父亲的罪过指出来,而是用一大段话来表述母亲的过错。你认为哈姆莱特想告诉他的母亲,他犯了一个什么过错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节选的是哈姆莱特与母亲的一段精彩对白。哈姆莱特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激烈陈词,指出母亲行为的不端,使王后无地自容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母亲的背叛,哈姆莱特并不是一味指责,而是给母亲的改过留有余地。试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作一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分)
13.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5分)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一幅宣传戒烟的公益广告图片,请简要评价其创意设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反馈
1.C [“闷”读mēn。]
2.B [A项“鬼计”应为“诡计”;C项“繁文褥节”应为“繁文缛节”;D项“拾人牙惠”应为“拾人牙慧”。]
3.D [“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在这里不合适。]
4.A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走在……微笑与泪水边缘的不甘寂寞的人”。C项“关键在于……”和“……是一个重要原因”句式杂糅。D项表意不明,“记者的问题”有歧义,可能是“记者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记者提出的问题”。]
5.(1)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开始比剑。(2)王后替儿子喝下国王配制的毒酒而死。(3)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4)雷欧提斯死前揭露国王的阴谋。(5)国王被哈姆莱特刺死。
6.雷欧提斯是一个受国王蒙蔽、有良心、比较正直的人。在和哈姆莱特比剑的过程中,他知道剑上有毒,不忍用力搏杀,自己也为毒剑所伤。临死前,他良心发现,告诉了哈姆莱特真相,并原谅了哈姆莱特。
7.主要有两对矛盾冲突:雷欧提斯为报父仇与哈姆莱特的矛盾,哈姆莱特为复仇与国王的矛盾。其中第二对矛盾是主要矛盾。
8.比赛开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这一部分情节变故迭起,波澜起伏而扣人心弦。
9.王后开始时对哈姆莱特的指责不认可,表示不满,从“胆敢”一词中可以看出王后的态度。
10.哈姆莱特说这么多话想表述的中心是他的母亲不该背叛他的父亲。
11.哈姆莱特主要通过将被害的父亲和篡位的叔父的两幅画像进行对比,实际上是将父亲和叔父作对比,来指责母亲的背叛的。另外,哈姆莱特使用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12.哈姆莱特劝母亲不要到叔父那里去,并用“反复的行事能改变一人之天性”的话作为根据,劝说母亲自我克制,离开叔父。
13.(参考)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种类。
解析 “下定义”实际就是把短句转化成长句。短句变长句为句式变换的常见形式之一,一般是找出关键句子作主干,其余分句依据内容分作修饰成分。组合时要注意一下逻辑顺序,且把重复成分删去,同时还应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组织答案。
14.把两个紧紧相连的日子作为设计主体,加上一行醒目的提示语,突显戒烟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极易唤起人们的情感认知;同时造型简洁,黑白对比鲜明,给人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