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
预设:
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②略读就是粗略地阅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
③浏览则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2.如何做好精读?
预设:
①细品。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
②精思。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
③鉴赏。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
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
预设:
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略读实际上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浏览重在了解全书基本面貌,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因此可以先阅读书的各个部件,如序言、目录、后记等,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的把握;然后快速翻阅全书,可以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读。
4.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怎样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
预设:
阅读《朝花夕拾》,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朝花”何以“夕拾”呢?我们进行探究。
1.《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其实隐藏着在儿童视角下的写作意图。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背景,读《小引》补全作者写作《朝花夕拾》的经过。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之后,鲁迅奔走广州,他在《小引》中是这样描述自己写作《朝花夕拾》的经过的:
预设:
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写于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2.结合你对写作背景的认识,说一说鲁迅为何要“夕拾”“朝花”,重提这些旧事。
预设:
《小引》中“旧事重提”这个题目提示着这本散文集中的回忆色彩,我们很自然地被鲁迅先生带入了一个童年世界。在童年世界里,我们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小樟寿一起快乐地玩耍,一起感受学业的压力,一起体会生活中的惊喜,一起品尝成长的滋味……然而鲁迅先生的不凡之处在于,在孩子的眼睛里,还看见了封建礼教尤其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这与他“救救孩子”的呼声是相似的,还听见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嘲讽:庸医误人、世俗谄媚、人世凉薄……都说孩子的声音是最纯真的,那么儿童视角下的语言就是最真实、最有力的。“朝花”以“夕拾”的方式来呈现,既是“带露折花”,也是关注时事的。
3.《朝花夕拾》一共收录十篇散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你能把这十篇文章分一下类吗?
预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一类:侧重写人——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等美好品质,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感情。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福橘、长毛、“三哼经” 通过记叙儿时“我”与保姆长妈妈相处时的几件事,着重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纯朴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藤野先生》 东京、樱花、仙台、“胶菜”、讲义、解剖、裹脚 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 范爱农、电报、光复、报馆案 在日本留学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残忍杀害徐锡麟一事而发生争执,“我”认为他“很可恶”。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时又遇到范爱农,两人冰释前嫌,谈起各自的经历,并回忆了在东京产生误会的根源。武昌起义绍兴光复之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他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在报馆案风波中,范爱农追求革命却备受打击迫害,监学的工作也被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什么事也没得做。后来,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他却因酒醉落水淹死,“我”疑心他是自杀。 文章表达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
第二类:侧重记事——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前半部分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我”跟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后半部分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乏味中却充满乐趣。 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诉求。
《琐记》 衍太太、吃冰、《天演论》、《时务报》、中国袜 作品开始回忆了“我”和衍太太相处的几件事(吃冰、打旋子、偷母亲珠宝),后面讲述了“我”为寻找“别一类人们”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青年革命,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无常》 《玉历钞传》、迎神赛会、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吊死鬼、科场鬼 描述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用阴间讽刺人间,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五猖会》 迎神赛会、《陶庵梦忆》《鉴略》 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出发前,父亲却命令“我”背书(《鉴略》):“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 文章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第三类:记事兼议论——夹叙夹议中,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社会与旧道德。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狗·猫·鼠》 仇猫、“落水狗" 、隐鼠 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们在交配时的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它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本文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他们散布“流言”,表达了对“猫”一类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 《开河记》《儿童世界》 《二十四孝图》、“卧冰求鲤” 作品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 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父亲的病》 名医、陈莲河、药引、“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高王经》 文章重点回忆少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却被陈莲河等江湖庸医耽误去世,体现了江湖庸医的无能,他们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开一些像“败鼓皮丸”之类的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了金钱。 作品批判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杭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推荐阅读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无常》《五猖会》《狗·猫·鼠》《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预设:
鲁迅成长史
时期 经历 总结
童年 祖母在夏日的夜晚摇着扇子给他猜谜、讲故事;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长毛”的故事;闰土的父亲教他在冬日捕鸟。平日里,他经常到百草园玩,那里是他的童年乐园;他还有一只可爱的隐鼠陪伴左右:过年时他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买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丰富多彩温馨有趣
少年 常年在家和当铺、药铺之间穿梭,寻找“名医”开出的各种奇特的药引,然而父亲的病却日益恶化,最终父亲去世。父亲临终前,他听从衍太太的教唆不停地大声喊父亲,导致父亲痛苦地离去,这给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种种变故如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走出家门前往外面的世界…… 苦涩而又迷茫
青年 在矿路学堂,他接触到《天演论》等进步书籍,了解到新的思想。在日本学医期间,“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对他触动极大,他意识到学医只能医治人们病痛的身体,而只有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才能真正救人,因此他走上了文学之路;在东京时,他还认识了范爱农,在回忆与范爱农的交往中,穿插了自己被打着进步旗号的青年利用的事,让人唏嘘。另外,这时期的鲁迅也表达了对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深恶痛绝,还有对反对和妨害白话者的痛恨…… 是新鲜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励志的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预设: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保姆 ①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上摆“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愚昧无知、不拘小节②农历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阿长与〈山海经〉》)——迷信、唠叨③给“我”买带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朴实善良、仁厚慈爱④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爱孩子 成年鲁迅对她始终充满深切的怀念,是成年鲁迅生活中温馨的回忆。
寿镜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儿时的老师 ①“我”向他询问“怪哉”虫的事情时脸有怒色。——略有古板、迂腐②循序渐进地教“我”读书;对待学生和蔼答礼,戒尺和罚跪的规则都不常用。——博学、宽容、淳朴、亲切 寿镜吾老先生在童年鲁迅和成年鲁迅的心目中都是值得怀想尊敬的。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我”儿时的老师 ①衣着简朴,有时会忘戴领结。——勤俭、不拘小节②添改“我”的讲义。——关心学生、认真负责③纠正“我”的解剖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④关心“我”的解剖试验。——尊重不同文化、没有民族偏见⑤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认真求实、注重调查 从相关事件中看出作者对藤野先生无言的感激与怀念。
范爱农 《范爱农》 “我”的同乡 ①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自尊心强、重情义②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倔强耿直、愤世嫉俗③当监学兼教书时很勤快。——追求进步、负责 曾经互看不顺眼,后又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对于他的不幸溺亡,鲁迅深觉悲痛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不彻底的批判。
衍太太 《琐记》《父亲的病》 “我”的邻居 ①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琐记》);催促“我”在父亲弥留之际呼喊,让父亲不能安心离世(《父亲的病》)。——多嘴多舌、心术不正②鼓励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对自己的孩子却要求严格。(《琐记》)——自私虚伪、表里不一 少年时期曾被衍太太和蔼可亲的表面所迷惑,成年后对其充满鄙夷,并借此批判这种处心积虑陷害别人,将他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精神废料”。
陈莲河 《父亲的病》 医治父亲的“名医” ①用“蟋蟀一对”“败鼓皮丸”等稀奇药物为药引——故弄玄虚②认为舌乃心之灵苗,建议父亲用一种在舌上的丹——愚弄病人③认为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让父亲请人看一看冤愆的建议——封建迷信、草菅人命 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1.《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彩。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预设: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
给您写这封信我深感荣幸。我知道,《朝花夕拾》这本书是您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其中所收录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反映了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也呈现了您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过程,表达了您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见解。我希望能通过这封信,更深入地了解您在写作时的思想情感。
面对童年成长的环境、对特别关心帮助自己的“责人”,您是温情脉脉的。在您童年的世界里,有心爱的宠物,有玩耍的乐园,这里,斑蝥会释放特殊的臭气,蜈蚣也是可怕的毒虫,两种平时不讨人喜欢的动物却有着“无限趣味”.……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您还遇到了两个特别难忘的人。一个是“长妈妈”,她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但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还给您买了“最为心爱”的《山海经》;一个是藤野先生,他认真订正您的讲义,关心您解剖尸体的情况,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对于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对于乐于助人的善良的人,您表达了深切的怀念。
面对封建教育方式和封建孝道,您是愤怒的。关于封建教育方式,在《五猖会》中,在您想要去看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兴高采烈地准备出发时,您的父亲却突然把您叫住,要求您背完《鉴略》才能去。那时的封建家长们,大多不懂孩子的心理,认为玩耍是无用之事,读书才是正道,常常对孩子采取专制的教育方式。对此,您感到压抑,您是想反抗的。
关于封建孝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十四孝图〉》。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为了供养自己的母亲,竟然准备埋掉自己年幼的儿子。幸好他在地下挖到了黄金,不然他的儿子就一命呜呼了。郭巨作为父亲,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反而被视为典型的孝子,真是有悖常理。这个故事让您感到害怕,“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面对这害人的封建旧制度,您毅然拿起讽刺的笔,作出最猛烈的抨击。
面对故友,您是同情的。您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时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处容身,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后来,经过诸多事件,你俩渐成知己,可惜,好友却“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飘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刮大风下大雨时终至溺水而死。对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好友,您表达了深切的缅怀;对当时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您又表现出了深刻的批判。
当然了,您还有很多方面的情感,有对弱小者的同情,有对暴虐者的厌恶,有对庸医的痛恨,有对探求真理的追求,有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嘲讽……其实,这些情感的背后,我发现您坚定地站在了美好、善良的一边。您以平视的角度描绘每一个人物,不论是底层的保姆,还是知识分子,您都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凡是美好的,您都给予赞扬。您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关心他们的命运,对于不公的社会现象,您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弱者发声,该抨击的就抨击,该批判的就批判。这种人文关怀、理性思考、审视态度不仅体现在您的作品中,更是贯穿于您一生的思想立场。
总之,在这部书中,您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那些熟悉又遥远的记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您成长的足迹与对社会的洞察。
最后,我想向您表达我的敬意。《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人生哲学。您用平实、真挚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担当。您的文字不仅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对于未来的一种启迪和期望。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传承您的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坚守人文关怀,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礼!
XXX
2024年X月X日
2.最后,请总结一下《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预设: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5)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反感与批判;《无常》通过将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做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三、布置作业
请完成《实践与探究丛书》中本课的相关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0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鲁 迅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新课导入
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学习目标
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作者简介
视频欣赏:《起风了》(鲁迅诞辰140周年特别纪念版)
走进作品
题目解说
1926年2月至11月鲁迅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写了十篇散文,相继发表在《莽原》期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朝”表示早上的意思,“夕”表示晚上的意思。《朝花夕拾》书名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鲁迅语)。是鲁迅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一部散文集。
作品介绍
全书目录
小 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 记
合作探究
阅读经典就像是一场深度的心灵之旅。它能让我们沉浸在作者精心构建的世界中,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学校春草文学社准备围绕《朝花夕拾》开展一期整本书阅读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合作探究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
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精
读
就是粗略地阅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
略
读
则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
的阅读效率。
浏
览
合作探究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如何做好精读?
1
细
品
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
2
精
思
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
3
鉴
赏
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
合作探究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精读的方法
勾画圈点式: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段落层次,点出疑难之处等等
赏析式:可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欣赏
比较式: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或不同文章异同的比较
摘录式:摘抄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合作探究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
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
略读实际上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浏览重在了解全书基本面貌,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因此可以先阅读书的各个部件,如序言、目录、后记等,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的把握;然后快速翻阅全书,可以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读。
合作探究
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
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怎样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
阅读《朝花夕拾》,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朝花”何以“夕拾”呢?我们进行探究。
写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不久之后,鲁迅又奔走广州。在这样充满变动的环境下,“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把目光投向了旧事,希望借旧事的回忆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先后写下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大致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结合你对写作背景的认识,说一说鲁迅为何要“夕拾”“朝花”,重提这些旧事。
《小引》中“旧事重提”这个题目提示着这本散文集中的回忆色彩,我们很自然地被鲁迅先生带入了一个童年世界。在童年世界里,我们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小樟寿一起快乐地玩耍,一起感受学业的压力,一起体会生活中的惊喜,一起品尝成长的滋味……然而鲁迅先生的不凡之处在于,在孩子的眼睛里,还看见了封建礼教尤其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这与他“救救孩子”的呼声是相似的,还听见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嘲讽:庸医误人、世俗谄媚、人世凉薄……都说孩子的声音是最纯真的,那么儿童视角下的语言就是最真实、最有力的。“朝花”以“夕拾”的方式来呈现,既是“带露折花”,也是关注时事的。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面对黑暗的现实,鲁迅在“朝花”里,“夕”“拾”的是爱的温情;是精神的慰藉;是战斗的力量和勇气;是推翻旧文化旧势力的信念;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是对国家民族美好明天的希望;是对人性真善美的捍卫……
面对黑暗的现实,你认为鲁迅从回忆的“朝花”里,“夕”“拾”了什么?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朝花夕拾》一共收录十篇散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你能把这十篇文章分一下类吗?
《朝花夕拾》
侧重写人——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侧重记事——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父亲的病》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一类:侧重写人 ——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等美好品质,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感情。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长妈妈、福橘、长毛、“三哼经”
通过记叙儿时“我”与保姆长妈妈相处时的几件事,着重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刻画了一位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纯朴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东京、樱花、仙台、“胶菜”、讲义、解剖、裹脚
文章回忆了“我”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时老师藤野先生对“我”的教诲,并记述了自己受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文章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一类:侧重写人 ——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等美好品质,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感情。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范爱农》
范爱农、电报、光复、报馆案
在日本留学时,“我”与范爱农在同乡会上为要不要发电报痛斥清政府残忍杀害徐锡麟一事而发生争执,“我”认为他“很可恶”。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时又遇到范爱农,两人冰释前嫌,谈起各自的经历,并回忆了在东京产生误会的根源。武昌起义绍兴光复之后,“我”做了师范学校校长,他做监学。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在报馆案风波中,范爱农追求革命却备受打击迫害,监学的工作也被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什么事也没得做。后来,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他却因酒醉落水淹死,“我”疑心他是自杀。
文章表达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摧残。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二类:侧重记事 ——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展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前半部分写“我”在百草园里的生活。回忆了百草园的景物、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我”跟闰土父亲学捕鸟,乐趣无穷;后半部分选取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枯燥乏味中却充满乐趣。
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诉求。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二类:侧重记事 ——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琐记》
衍太太、吃冰、《天演论》、《时务报》、中国袜
作品开始回忆了“我”和衍太太相处的几件事(吃冰、打旋子、偷母亲珠宝),后面讲述了“我”为寻找“别一类人们”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青年革命,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二类:侧重记事 ——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无常》
《玉历钞传》、迎神赛会、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吊死鬼、科场鬼
描述了“我”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用阴间讽刺人间,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二类:侧重记事 ——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旧礼制的批判。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五猖会》
迎神赛会、《陶庵梦忆》《鉴略》
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出发前,父亲却命令“我”背书(《鉴略》):“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
文章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第三类:记事兼议论 ——夹叙夹议中,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社会与旧道德。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狗·猫·鼠》
仇猫、“落水狗" 、隐鼠
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们在交配时的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它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本文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他们散布“流言”,表达了对“猫”一类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三类:记事兼议论 ——夹叙夹议中,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社会与旧道德。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二十四孝图〉》
《开河记》《儿童世界》 《二十四孝图》、“卧冰求鲤”
作品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
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合作探究
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
附:《朝花夕拾》十篇主要内容梳理表
第三类:记事兼议论 ——夹叙夹议中,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社会与旧道德。 篇目 辨识关键词 内容简介 主旨情感
《父亲的病》
名医、陈莲河、药引、“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高王经》
文章重点回忆少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情景。父亲因得了水肿而求医,却被陈莲河等江湖庸医耽误去世,体现了江湖庸医的无能,他们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开一些像“败鼓皮丸”之类的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了金钱。
作品批判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揭示了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合作探究
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杭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合作探究
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鲁迅成长史 时期 经历 总结
童年
祖母在夏日的夜晚摇着扇子给他猜谜、讲故事;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长毛”的故事;闰土的父亲教他在冬日捕鸟。平日里,他经常到百草园玩,那里是他的童年乐园;他还有一只可爱的隐鼠陪伴左右:过年时他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买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丰富多彩
温馨有趣
合作探究
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鲁迅成长史 时期 经历 总结
少年
常年在家和当铺、药铺之间穿梭,寻找“名医”开出的各种奇特的药引,然而父亲的病却日益恶化,最终父亲去世。父亲临终前,他听从衍太太的教唆不停地大声喊父亲,导致父亲痛苦地离去,这给他留下了永远的遗憾。种种变故如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走出家门前往外面的世界……
苦涩而
又迷茫
合作探究
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鲁迅成长史 时期 经历 总结
青年
在矿路学堂,他接触到《天演论》等进步书籍,了解到新的思想。在日本学医期间,“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对他触动极大,他意识到学医只能医治人们病痛的身体,而只有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才能真正救人,因此他走上了文学之路;在东京时,他还认识了范爱农,在回忆与范爱农的交往中,穿插了自己被打着进步旗号的青年利用的事,让人唏嘘。另外,这时期的鲁迅也表达了对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深恶痛绝,还有对反对和妨害白话者的痛恨……
是新鲜的,也是屈辱的,更是励志的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上摆“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与〈山海经〉》)——愚昧无知、不拘小节
②农历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阿长与〈山海经〉》)——迷信、唠叨
③给“我”买带图的《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朴实善良、仁厚慈爱
④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爱孩子
成年鲁迅对她始终充满深切的怀念,是成年鲁迅生活中温馨的回忆。
“我”的保姆
长妈妈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我”向他询问“怪哉”虫的事情时脸有怒色。——略有古板、迂腐
②循序渐进地教“我”读书;对待学生和蔼答礼,戒尺和罚跪的规则都不常用。——博学、宽容、淳朴、亲切
寿镜吾老先生在童年鲁迅和成年鲁迅的心目中都是值得怀想尊敬的。
“我”儿时的老师
寿镜吾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藤野先生》
①衣着简朴,有时会忘戴领结。——勤俭、不拘小节
②添改“我”的讲义。——关心学生、认真负责
③纠正“我”的解剖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④关心“我”的解剖试验。——尊重不同文化、没有民族偏见
⑤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认真求实、注重调查
从相关事件中看出作者对藤野先生无言的感激与怀念。
“我”儿时的老师
藤野
先生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范爱农》
①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自尊心强、重情义
②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倔强耿直、愤世嫉俗
③当监学兼教书时很勤快。——追求进步、负责
曾经互看不顺眼,后又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对于他的不幸溺亡,鲁迅深觉悲痛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不彻底的批判。
“我”的同乡
范爱农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琐记》《父亲的病》
①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琐记》);催促“我”在父亲弥留之际呼喊,让父亲不能安心离世(《父亲的病》)。——多嘴多舌、心术不正
②鼓励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对自己的孩子却要求严格。(《琐记》)——自私虚伪、表里不一
少年时期曾被衍太太和蔼可亲的表面所迷惑,成年后对其充满鄙夷,并借此批判这种处心积虑陷害别人,将他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精神废料”。
“我”的邻居
衍太太
合作探究
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父亲的病》
①用“蟋蟀一对”“败鼓皮丸”等稀奇药物为药引——故弄玄虚
②认为舌乃心之灵苗,建议父亲用一种在舌上的丹——愚弄病人
③认为医能医病,不能医命,让父亲请人看一看冤愆的建议——封建迷信、草菅人命
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医治父亲的“名医”
陈莲河
合作探究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彩。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合作探究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朝花夕拾》
鲁迅的求学之路
鲁迅对传统之思
鲁迅身边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有趣的生活,表达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琐记》作者离家求学,描写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青年革命,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回忆藤野先生,追述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狗·猫·鼠》表达了对“猫”一类的人的憎恶。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讽刺。
《<二十四孝图>》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批评讽刺封建孝道。
《阿长与<山海经>》描写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怀念长妈妈。
《无常》描绘勾魂使者无常,讽刺军阀统治的反动文人。
《五猖会》抨击旧的教育制度,描写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父亲的病》庸医害人,批判封建孝道。
《范爱农》描写同乡好友范爱农的故事,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
合作探究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
给您写这封信我深感荣幸。我知道,《朝花夕拾》这本书是您的一部重要散文集,其中所收录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反映了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也呈现了您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过程,表达了您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见解。我希望能通过这封信,更深入地了解您在写作时的思想情感。
面对童年成长的环境、对特别关心帮助自己的“责人”,您是温情脉脉的。在您童年的世界里,有心爱的宠物,有玩耍的乐园,这里,斑蝥会释放特殊的臭气,蜈蚣也是可怕的毒虫,两种平时不讨人喜欢的动物却有着“无限趣味”.……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您还遇到了两个特别难忘的人。一个是“长妈妈”,她虽然没有文化,甚至有几分粗俗,但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还给您买了“最为心爱”的《山海经》;一个是藤野先生,他认真订正您的讲义,关心您解剖尸体的情况,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对于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对于乐于助人的善良的人,您表达了深切的怀念。
合作探究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面对封建教育方式和封建孝道,您是愤怒的。关于封建教育方式,在《五猖会》中,在您想要去看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兴高采烈地准备出发时,您的父亲却突然把您叫住,要求您背完《鉴略》才能去。那时的封建家长们,大多不懂孩子的心理,认为玩耍是无用之事,读书才是正道,常常对孩子采取专制的教育方式。对此,您感到压抑,您是想反抗的。
关于封建孝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二十四孝图〉》。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为了供养自己的母亲,竟然准备埋掉自己年幼的儿子。幸好他在地下挖到了黄金,不然他的儿子就一命呜呼了。郭巨作为父亲,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反而被视为典型的孝子,真是有悖常理。这个故事让您感到害怕,“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面对这害人的封建旧制度,您毅然拿起讽刺的笔,作出最猛烈的抨击。
面对故友,您是同情的。您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时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处容身,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后来,经过诸多事件,你俩渐成知己,可惜,好友却“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最后“便在各处飘浮”,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在夜半刮大风下大雨时终至溺水而死。对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好友,您表达了深切的缅怀;对当时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您又表现出了深刻的批判。
合作探究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当然了,您还有很多方面的情感,有对弱小者的同情,有对暴虐者的厌恶,有对庸医的痛恨,有对探求真理的追求,有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嘲讽……其实,这些情感的背后,我发现您坚定地站在了美好、善良的一边。您以平视的角度描绘每一个人物,不论是底层的保姆,还是知识分子,您都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凡是美好的,您都给予赞扬。您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关心他们的命运,对于不公的社会现象,您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弱者发声,该抨击的就抨击,该批判的就批判。这种人文关怀、理性思考、审视态度不仅体现在您的作品中,更是贯穿于您一生的思想立场。
总之,在这部书中,您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那些熟悉又遥远的记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您成长的足迹与对社会的洞察。
最后,我想向您表达我的敬意。《朝花夕拾》不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情感的人生哲学。您用平实、真挚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担当。您的文字不仅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对于未来的一种启迪和期望。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传承您的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坚守人文关怀,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礼!
XXX
2024年X月X日
合作探究
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5.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反感与批判;《无常》通过将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做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最后,请总结一下《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课堂小结
作家郁达夫在一次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中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道尊重、珍惜的民族,是无药可救的。 经典文学的永恒魅力在于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人性的光辉可以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伴我们走向一个大写的人。
课堂检测
1、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四川南充中考题)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 ”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象。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选自《朝花夕拾》)
课堂检测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
【答案】衍太太 《父亲的病》
(2).结合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
【答案】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画,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呼喊;⑤热心:在“我”父亲去世时帮助安排后事,帮我们擦药。(任答4点即可)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课堂检测
【解析】C用“活无常”来批判生活中“虚伪”的知识分子,而非 “恶毒”的。
C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