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味烛之武的言辞,体会说理技巧。
2.推理烛之武说话漏洞。
3.联系现实,把握说话艺术。
二、教学重点
品味烛之武的言辞,体会说理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推理烛之武说话漏洞。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教、练、展、评”
2.学教滚动、活学活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威猛无比的武夫形象,喝退百万雄师不足为奇,那么通过我们上节课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的梳理,我们认识了以为能够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温言细语中退却百万雄师的文人烛之武。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如下三个目标:首先品味烛之武的言辞,体会说理技巧。其次,推理烛之武说话漏洞。最后,联系现实,把握说话艺术。
(二)学习烛之武
1.烛之武动用他的口舌打动了秦君,一共几句话?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7)夫晋,何厌之有?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上述话到底暗藏着怎样的玄机,使得秦国可以退师?
低→站在秦国的角度去讲话,姿态低微。
害→以“害”巧析形势。
利→以“利”巧攻心理。
离→以“史”巧施离间。
评析:(1)讲究语言艺术
(2)善于分析利弊、善于揣摩心理
(3)善于利用矛盾
(三)发现论说漏洞
1.我们一起把烛之武所说的话读一读,找一找漏洞破绽在哪里?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但是实际上,秦国和郑国结盟,会造成秦晋关系破裂,秦晋不友好的话,他们的使者不可能越过晋国再往东去,因为秦郑中间夹着一个晋国,这应当建立在秦晋关系好的基础上。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但是实际上,许君焦、瑕之地的是上一届国君晋惠公,而这一届国君是晋文公,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后文便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但是实际上,郑灭亡以后,晋如果要扩张土地,并不一定要往西进。
(四)发现论说合理性
1.秦穆公听完后什么反应?
“说”
2.秦穆公听后一点怀疑都没有,如果这么笨,貌似有失国君水准。那么最能打动秦穆公退兵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明确:“邻之厚,君之薄也。”
解析:当时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是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比秦国强大,更别说晋国就在自己家门口,如果邻居晋国强大起来,秦国的发展将受到制约。
3.如何看待秦穆公最后的做法?
解析:“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这三人留下来做什么?很显然,一是给郑国警告;二是给晋国警告。因为大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郑国在城濮之战中“贰于楚也”,秦穆公防止郑国别有用心,派人驻守,一来防止郑国叛变,二来帮助郑国防止晋国围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首先是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以致用,到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说话的艺术。其次是推理他说话的漏洞,这个过程告诉我们在听写人讲话时一定要带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这也是今后我们的议论文写作和辩论赛中要具备的一大能力。
八、课后作业
1.请您做一做现代烛之武。
假设你的邻居或村里的好友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满怀希望考上心仪的高中,却只考上一所普通高中,父母为此非常失望,自己也因此对家庭厌烦,对学习失去兴趣,正打算辍学离家出走,请您前去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