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_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1.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相同的是
A.C60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
D.碘和金刚砂
2.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HCO3—离子浓度变化趋势是(??? ) www-2-1-cnjy-com
A.逐渐变小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大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建造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金刚石与金刚砂的成分相同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 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5.下列物质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但不能由单质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
A.FeCl2
B.CuCl2
C.AlCl3
D.NaCl
6.在含有KCI和KI的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溴水,待反应完全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残留固体物质为2·1·c·n·j·y
A.KCI和KBr
B.KCI、KBr和I2
C.KBr
D.KBr和KI
7.在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能产生气体的是( )?
A.3%H2O2溶液
B.1 mol/L NaOH 溶液?
C.1 mol/L KClO3溶液
D.1 mol/L 盐酸?
8.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均可用铝制容器运输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质量都减小
C.常温下均能与铜较快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质量都增大
9.下列实验能证明SO2存在的是(?)
①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通入氯水能使氯水褪色,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1·cn·jy·com
A.都不能证明
B.③④⑤能证明
C.③⑤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
10.“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深入人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
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C.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11.将适量的SO2通过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继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元素是
A.S
B.Fe
C.Cl
D.N
12.将过量S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①Ca(OH)2??????????②BaCl3??????????????????????③NaAlO2???????????????????④Na2SiO3【来源:21cnj*y.co*m】
⑤Ba(NO3)2??????????⑥苯酚钠????????????????????⑦Na2CO3【版权所有:21教育】
A.①②④⑦
B.②③⑥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
13.下列对二氧化硫气体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无色、无味
B.容易液化、难溶于水
C.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14.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CO2
B.NH3
C.SO2
D.HC1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能将炽热的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
B.稀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蔗糖中的氢、氧元素
C.硫酸和硝酸分别与金属反应时,S和N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D.因为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与铝反应,所以常温下二者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C.常温下,可以用铁质或铝质容器储存浓硫酸或浓硝酸
D.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对环境无影响
17.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
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8.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棉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19.有关氨气的性质、应用错误的是( )
A.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
B.氨气能被氧化为NO,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之一
C.铵盐易和碱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氨气,在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D.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20.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8分)氮氧化物(如NO2、NO等)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21cnjy.com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 +NO+2NaOH═2NaNO2+H2O???????????①
2NO2 + 2NaOH═NaNO2+ NaNO3?+ H2O??????②
在反应①中,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在反应②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21·世纪*教育网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他们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亚硝酸钠
氨气(NH3)也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例如,氨气与二氧化氮反应:8NH3+6NO2═7N2+12H2O.
若某工厂排出废气中NO2含量为0.5%(体积分数),则处理1.0×103米3(标准状况)这种废气,需要 ???????千克氨气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21*cnjy*com
22.(10分)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工业生产粗硅的反应有:SiO2+2CSi(粗)+2CO↑,SiO2+3CSiC+2CO↑。若产品中单质硅与碳化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质量之比为??????????。21*cnjy*com
(3)工业上可以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纯硅:
①若反应I为? Si(粗)+3HClSiHCl3+H2,
则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 一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假设每一轮次制备1mol纯硅,且生产过程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I中HCl的利用率为90%,反应II中H2的利用率为93.75%,则在第二轮次的生产中,补充投入HCl 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3.(1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l2的装置。A是Cl2发生装置,,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铜丝网;F为干燥的广口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
试回答: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G中各装的药品:C__________;G__________。
(3)E反应方程式为????????????????????????。
(4)写出G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若将Cl2和SO2等物质的量混合漂白作用减弱,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24.(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
来制取并收集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教育网
⑵上述反应中,盐酸表现出性质是???????? ??????????。
(3)实验开始时,某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4)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烧杯中加入下列溶液中的一种来吸收残余氯气,你认为错误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NaOH 溶液????? B.Na2CO3溶液????? C.浓硫酸
(5)实验室取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氯气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24L,原因是????????????????????????????????????????????????????????????????????????
25.(14分)将128 g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并微热,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铜片完全消失),共收集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44.8 L气体(标准状况),求:
(1)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该反应至少需要量取10 mol/L的浓硝酸_________mL。
(3)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为 ???????????、NO的体积为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据此可知,该化合物形成的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A中的碳60是分子晶体,C中的冰、干冰以及D中的碘形成的晶体类型都是分子晶体,答案选B。
4.B
【解析】由于还原性是亚铁离子的强于溴离子,则在通入氯气的过程中氯气首先氧化的是亚铁离子,然后再氧化溴离子。其中氧化亚铁离子需要0.5amol,全部把溴化亚铁氧化需要1.5amol,据此可知选项ACD都是正确的,B不正确,答案选B。2-1-c-n-j-y
5.B
【解析】铁和氯气直接化合生成的是氯化铁,选项A不正确;金属铝和盐酸或氯气反应都是生成氯化铝,选项C不正确;同样钠和氯气或盐酸反应都是生成氯化钠、铜盐酸不反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选项B正确,答案选B。
6.A
【解析】氧化性Cl2>Br2>I2,Br2能置换出I2,不能置换出Cl2,将溶液蒸干、燃烧,I2升华,Br2挥发,最终残留固体为氯化钾和溴化钾。
7.A
8.A
【解析】A选项,铝与浓硝酸浓硫酸钝化,故能够使用铝制容器运输。B选项,浓硫酸具有吸收性,酸液质量增加,错误。C选项,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铜发生反应。D选项,浓硝酸挥发,暴露在空气中,硝酸溶液质量减少。错误。
9.D
【解析】CO2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①不能证明;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只能说明该气体溶于水显酸性,不能证明SO2的存在;氯气也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③不能说明。④中CO2也是符合的,不能证明SO2的存在。SO2气体检验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因此⑤可以证明,答案选D。
10.D
11.D
【解析】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SO2生成硫酸,从而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答案选D。
12.D
【解析】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不能出现白色沉淀;通入偏铝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苯酚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虽然二氧化硫通入偏铝酸钠溶液超纲,但通过排除法可得正确答案D。
13.C
14.B
【解析】硫酸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干燥剂,故碱性气体氨气不能用其干燥,选B
15.A
【解析】浓硫酸能将炽热的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故A正确;B错误,应该是浓硫酸能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蔗糖中的氢、氧元素,;C错误,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时,S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D错误,虽然浓硫酸或浓硝酸能与铝反应,但是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以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在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在加热的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SO2和水,所以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B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C不正确;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以干燥某些气体,D不正确,答案选B。
19.D
【解析】氨气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
20.B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39.2g沉淀为Cu(OH)2设Cu的物质的量为xmol,Cu2O的物质的量为ymol,依题意可列方程式64x+144y=27.2;(x+2y)×98=39.2解得x=0.2moly=0.1molA、x:y=0.2︰0.1=2︰1,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NO的物质的量0.2mol,所以HNO3的物质的量为1.2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1,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NO的物质的量0.2mol,其体积为4.48L,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硝酸的总量为1mol,故剩余的硝酸的量为0.2mol,故选B。www.21-cn-jy.com
21.(8分)(1)+3 ,23:15 ,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每空1分)
(2)2 NO +2 CO 2 CO2 ?+ N2(2分)?
(3)5.06??(2分)
【解析】 (1)根据化学式可知,产物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其中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3价。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显从+2价升高到+3价,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在反应②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N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2)说明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和NO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2 NO +2 CO 2 CO2 ?+ N2。
(3)1.0×103米3(标准状况)这种废气中NO2的体积是1.0×103米3×0.5%=5m3=5000L,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需要氨气的体积是,则标准状况下氨气的质量是
(2)将两方程式叠加,可知C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因此质量比为:(5×12):(2×60)=1:2。
(3)①由流程图可知反应II是SiHCl3和H2反应生成纯硅和HCl,因此方程式为:SiHCl3+H2?Si(纯)+3HCl。
②写出方程式中已知物质:SiHCl3+3H2O — H2SiO3+3HCl,由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物质为H2,故方程式为SiHCl3+3H2O = H2SiO3+3HCl+H2↑。
③由题中条件可知:
Si(粗)+ 3HCl???SiHCl3 + H2
1mol???? 3mol????????????????????? 1mol
SiHCl3+H2?Si(纯)+3HCl
1mol? 1mol?????????????????? 3mol
由以上数据,循环生产中只能产生3molHCl,但HCl的利用率是90%,因此需要增加()molHCl,循环生产中只产生1molH2,但H2的利用率为93.75%,因此需增加()molH2,因此,补充投入HCl 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析】 (1)A中是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实验制备氯气中含杂质气体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E装置时需要除去杂质,所以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氯气有毒不能排到大气中,要进行尾气吸收;
(3)氯气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烟,剧烈反应放热,该反应为Cu+Cl2CuCl2,
(4)G中反应是尾气吸收装置,氯气有毒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5)若将Cl2和SO2等物质的量混合漂白作用减弱,氯气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
24.⑴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⑵酸性? 还原性?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时可以看到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后插入烧杯中的导管中形成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4)C??
(5)小于 ??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氢不断消耗及挥发,使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停止,氯化氢不能反应完。
【解析】⑴实验室采用浓盐酸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加热条件下来制备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⑵从这条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盐酸所表现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3)实验开始时,必须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其可以采用的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时可以看到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停止加热后插入烧杯中的导管中形成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4)因为浓硫酸并不会吸收氯气,故不能用浓硫酸来吸收氯气,故本题的答案选择C;(5)实验室取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小于2.24L,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氢不断消耗及挥发,使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反应停止,氯化氢不能反应完。
根据化学方程式,128 g铜即2molCu,可算出需要10 mol/L的浓硝酸:
(3) NO2和NO的混合气体44.8 L(标准状况),,即,即①
而128g铜失去电子:,则?②,由①②可解出,,即,。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知识点,历年高考常考,计算时应抓住得失电子守恒,化繁为简。